國際評級機構標準普爾昨天指出﹐亞洲紙漿的債務重組及股票市場的波動﹐令市場人士重新關注亞洲市場的信貸風險。
亞洲紙漿涉及超過110億美元的債務重組﹐加上股市波動﹑政治動蕩﹐以及美國與日本的經濟情可能影響東南亞的新興市場﹐投資者憂慮這些市場的發展會出現問題。但標普說﹐這不是說像97至98年般大規模的金融危機會重現。
東南亞企業或遇困難 標準普爾香港董事及總經理陳令勤說﹐一些評級屬B至CCC或東南亞新興市場如印尼的企業﹐營運可能遇上困難﹐能不能生存也是疑問﹐因此標普必須向市場發出警號。
標普預料﹐隨經濟放緩﹐亞洲企業的信貸被調低超過被調高的情會加快。增長放緩將削弱企業的現金流量及現金儲備﹐令企業更難支付債務的利息。在眼下﹐再融資的風險也是主要的憂慮因素。
標準普爾香港董事白培睿(John Bailey)說﹐許多在97年或之前較易獲授予信貸的企業﹐都發覺愈來愈難取得再融資。銀行已收緊信貸審批標準﹐資產也愈來愈難成功變賣。
銀行收緊信貸審批標準 由年初至今﹐發生債務違約的亞洲企業包括電訊公司Bayan Telecommunications Inc.
及Datakom Asia﹑經營中國電力項目的公司 Panda Global Energy 及印尼的APP China Group。
另有11 家企業的信貸評級屬CCC及CC級別﹐顯示這些企業的償債能力極弱﹐且有短期內發生債務違約的風險。
標普也把一些亞洲企業的評級展望轉為負面﹐在3月15日﹐不包括日本的亞洲84家受評級的產業及基建公司中﹐有22家企業不是評級展望轉為負面﹐就是列于負面信用觀察名單。
企業評級展望多轉負面 亞洲企業的信貸問題可能導致亞洲銀行的壞賬大增﹐陳令勤說﹐有企業不能償債﹐對小型銀行可能帶來很大影響﹐但亞洲紙漿的個案目前還未產生大效應。
此外﹐標普在上月調高了本港的信貸評級﹐由A調升至A+﹐陳令勤說﹐標普在考慮評級時﹐會考慮香港的整體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