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山紙業(600103)發布公告稱,其第一大股東青州造紙廠已正式實施債轉股,信達、東方和長城資產管理公司成為青州造紙廠的主要股東,合計擁有青州造紙廠近99.92%的股權。福建輕紡工業(控股)公司擁有剩余的0.08%股權。
福建青山造紙廠更名為福建青州造紙有限責任公司。大股東的股權易手將會對上市公司產生什么影響呢?為此,記者專門走訪了青山紙業的黃國英董事長。
據介紹,原青州造紙廠有制漿和紙袋紙兩條生產線,紙帶紙生產線建成于70年代,是當時國內最先進的紙袋生產線,而九十年代初又投資15億元建成本色木漿生產線,其基建資金幾乎都是銀行貸款。
青州造紙廠進行股份制改造時,青州造紙廠保留了本色木漿生產線,而將其優良資產(紙帶紙生產線)剝離,投入組建福建青山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從1995年以來,國內外紙漿市場雖有起有落,但是,景氣時間較短,企業經營困難。
截至去年3月份,青州造紙的凈資產已經幾乎為零,本次債轉股,青州造紙的15億元負債中的6.0472億轉為股權,僅利息一年就可以節約四五千萬元。從這個角度上看,身為青山紙業第一大股東的青州造紙,其債轉股的實施對于上市公司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
青州造紙廠擁有青山紙業22.65%的股權,而債轉股后前者99.92%的股權集中在三大資產管理公司,因此,三大資產管理公司實際上已間接掌控了青山紙業。黃董事長稱,根據國家有關債轉股的政策和要求,為了不影響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公司已與三大資產管理公司協商不干預青山紙業的生產運營。
在債轉股的股權退出方面,為了有效經營好上市公司,黃國英董事長表示,目前身為青山紙業國有股權代表的福建輕紡總公司已經與三大資產管理公司達成協議,將在適當的時機回購青州造紙的股權,最終重新取得青山紙業的控股權。
另外,為支持青州造紙債轉股方案的順利實施,福建省政府已承諾從2001年起至2008年每年撥出財政補貼3000萬元,專項用于青州造紙的資產重組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