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食品包裝一般都采用紙盒、紙袋、紙筒、紙罐等各類紙質容器。特別是歐洲20世紀70年代后期以后,在儀器業中紙質容器包裝已大量代替了馬口鐵罐和鋁罐等。在紙質包裝容器中,紙袋的使用最廣泛,因而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糧食制品如大米、米粉等用紙器包裝,新鮮的水果、蔬菜等也用紙袋,連一些怕壓的果品也先裝在紙盒里,再用紙袋包裝。現在國際上紙質品的發展方向是產品具有多功能性,如具有防濕、保鮮、感溫、感水、殺菌防腐的各種功能,以更好地保護和保存食品。
我國的紙質包裝雖已起步,但發展還滯后于國際步伐,需進一步在包裝紙張的性能及成本,紙包裝機械及包裝技術、紙包裝容器設計等多方面加快研究開發的步伐。這涉及到造紙、機械、包裝等多行業的合作。發展紙質包裝容器,不僅會帶來許多商機,亦是環境保護的必然趨勢。
現代包裝四大材料中,紙、塑料、玻璃、金屬中,由于紙和塑料價格便宜、便于加工,且原料來源廣泛,不像玻璃那樣易碎,不像金屬那樣重,因此紙和塑料包裝在日常生活中應用面廣。然而,塑料包裝材料由于不能自行降解,會造成環境污染等問題,國際和國內環保部門已提出逐步禁止使用。經國際權威專家量化評估確定,惟有紙才是最有發展前途的綠色包裝材料。
據已出臺的我國“十五”包裝工業規劃中提到:至2005年我國包裝工業總產值將達到3200億元,平均每年以8%的速度遞增;其中紙包裝制品增長勢頭最快,2005年將達到2000萬噸,平均每年以9%的速度遞增。但在品種質量上由于不能滿足出口和高檔商品的需要,約有四分之一的缺口要靠進口解決。
“十五”期間,包裝紙需求朝高強度、低克重、多功能方向發展,以滿足水泥、面粉等一系列包裝用高強度紙的需要;發展中高檔紙箱產品,重點是多色彩瓦楞紙箱,以適應國內外市場的需要;發展蜂窩制品包裝新技術新產品,以逐步替代木制品包裝;充分利用我國可再生自然資源,發展如農作物秸稈為原料的紙模(紙漿模型)包裝行業,以替代發泡塑料生產餐具盒、托盤和工業產品包裝制品,以適應國內環境治理和出口的需要,但要降低成本能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