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隨著水果的大量收摘,渭南紙箱市場本應到了旺銷季節,可是,在渭南紙箱生產企業,卻難以見到繁忙的生產景象,城郊20多家中小紙箱廠,近六成是大門緊閉,在該地區的果業大戶白水縣,紙箱成交量也十分有限,早熟蘋果的交易并沒有帶動昔日紅火的紙箱市場。
進入20世紀90年代,隨著渭南地區各縣蘋果、梨等果業的迅速發展,渭南地區的紙箱企業也如雨后春筍,快速發展,據不完全統計,到2000年底,大大小小紙箱廠有近400多家,僅渭南市郊就有20多家,但10年的發展,并沒有在渭南形成紙箱龍頭企業,而產業趨同現象卻十分明顯,大的紙箱廠有職工上百人,小的僅7-8個人,大量紙箱企業出現結構性過剩,由于市場前景不明朗,許多紙箱廠的關鍵設備急需大修或更新,但由于技改資金缺乏而難以實行。因而檔次高的紙箱接不了。
一個藥廠的采購員說,他們的藥用包裝紙箱原打算在渭南加工,但跑了十多家紙箱廠,都說做不了,個別廠能做,但由于機械化程度低,利潤小不愿做,他們只好到外地去訂做紙箱,渭南喜登輝集團酒廠一位公關人員講,他們企業除外包裝在本地加工外,精致的內包裝都在南方加工,因為當地沒有加工能力。趨同的中低檔產品使該地區的眾多紙箱廠面臨生死存亡的挑戰。由于該地區的大量紙箱廠都在低品質低紙箱上走一條路,上一道獨木橋,拼命采取低價競爭,放帳競爭的手法,致使大部份紙箱廠利潤極低,應收貨款大,順達包裝公司去年的應收款達到18萬元,占到銷售收入的80%,由于缺乏生產流動資金,正常的生產經營活動難以進行,惡性競爭的結果使渭南地區的紙箱廠更加雪上加霜,難以為繼。
有關人士認為,渭南地區紙箱產業今后能否健康地發展,可用三條標準進行衡量:第一,經過若干年的努力,紙箱企業的生產設施是否得到更新和改善。第二,推動紙箱業發展的龍頭企業是否形成,是否具有技術創新的能力。第三,經濟效益是否提高。只有做到這幾點,渭南地區的紙箱企業才能走上健康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