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8月15日,記者從東陵區環保局獲悉,該區的滿融造紙廠因不生產“再生紙”,而要轉型生產高污染的瓦楞紙被關閉。
據東陵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該區的滿融造紙廠是一家老企業,但近幾年來一直經營不景氣,按理應生產“再生紙”,如果環保設備達標,對周圍的環境幾乎不會造成污染,但該企業卻走上了另一條生產之路。在環保執法人員多次執法中,均發現有生產祭祀用的燒
紙的跡象。2004年以來,環保部門多次下發限期整治通知單。2006年7月,環保部門對其執法時,發現該廠準備生產高污染環境的瓦楞紙。據了解,一旦生產瓦楞紙后,將直接導致附近水源地受到嚴重污染。東陵區環保局發現后,立刻要求滿融造紙廠不得生產瓦楞紙。近日,滿融造紙廠終因污染等綜合問題被關閉,這也是我市開展整治污染的小造紙廠以來首個被關閉的企業。(杜一鳴)編后:
從環境保護的角度看,企業應該確保自己的生產經營行為符合相關的政策法規,避免對周邊環境和公眾健康造成重大不利影響。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短期利潤的行為,不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因此,只要企業違反了環境保護法律法規,行政執法部門就應果斷行使權力,該停的就得停,該關的就得關,沒有商量的余地。
從這件事上看,我們該為東陵區環保局擊掌。對于自己區屬的老企業,堅決用“自己的刀削自己的把”,真正把保一方百姓健康、一方水土潔凈作為執政的定盤之星。可以這樣說,如果所有企業都能按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規范自己,和諧沈陽的建設目標則為期不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