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紙穩定發展
:公司目前主產文化紙,2005年共生產機制紙22.03萬噸,其中高檔文化紙為18.97萬噸,同比增長14.96%;紙板3.06萬噸。文化紙的市場份額在全國占比為2.40%。國內文化紙保持穩定發展,價格出現小幅上漲,美利紙業文化紙將會保持平穩發展,06年下半年投產3萬噸產能的銅版紙,預計未來兩年將會發揮產能,2007年文化紙的產能將會達到28萬噸左右。
50萬畝林07年進入輪伐期
:從2001年開始,美利紙業開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到2005年為止,共營造林地48.3萬畝;綜合考慮美利紙業速生林的成本開支,以及未來的利息和砍伐費用,我們認為美利紙業的速生林成本為1237元/畝。通過調研了解到,速生林目前已經辦理完畢林權證,并且在進入輪伐期以后擁有75萬立方/年的砍伐許可量,預計公司在2007年以后進入輪伐期,每年木材的砍伐量為6-8萬畝。
林紙一體化漸行漸進
:美利紙業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目前已經投入11.7億元,主要項目包括26萬噸白卡紙,預計2007年中期投產;15萬噸印刷紙,2007年年底投產;2×50MW熱電,2007年中期投產;30萬噸化機漿,2007年中期投產;50萬畝林,07年進入輪伐期。預計2007年公司將會成為林紙一體化公司,競爭能力加強。投資建議,維持“增持”評級:公司林紙一體化預計2007年將會形成,預計08年公司利潤將會出現大幅增長。股東實力雄厚、公司未來快速發展,我們維持“增持”評級。主要風險:公司林紙一體化項目基本上是負債建設的,從資本結構考慮,未來公司不可避免要進行股權融資,對公司股價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上漲壓力。
文化紙穩定發展
公司目前主產文化紙,2005年共生產機制紙22.03萬噸,其中高檔文化紙為18.97萬噸,同比增長14.96%;紙板3.06萬噸。文化紙的市場份額在全國占比為2.40%。國內的文化紙消費量保持穩定,變化趨勢基本上和GDP增長率相似,由于文化紙原料大部分以草漿為主,消費增長率較低,基本上保持在5%左右。2005年國內文化書寫紙消費量在1100萬噸左右,同比增長5.26%;預計未來整個文化紙的需求將會保持穩定增長,每年消費量的增長額保持在60-70萬噸。2006年以來,受國內環保標準提高的壓力,產能較小的造紙企業紛紛關閉,文化紙的供給有所減少,在需求堅挺的情況下,產品價格出現了小幅度的上升:膠版紙的價格從06年初的5300元/噸上升到5600元/噸;書刊紙的價格從4500元/噸上升到4600元/噸。書刊紙、膠版紙是公司的主要產品,從成本構成上來看,主要以自制草漿、葦漿、竹漿、木漿為主,原材料占整個成本的80%左右;水、電、汽等輔料和人工、制造費用占20%左右。目前美利紙業的書寫紙市場含稅價格為5000元/噸,膠版紙為5200元噸,屬于中檔產品,受制于產品級別和銷售半徑,公司的毛利率略低于同類的上市公司。美利紙業文化紙將會保持平穩發展,06年下半年投產3萬噸產能的銅版紙,預計未來兩年將會發揮產能,2007年文化紙的產能將會達到28萬噸左右。
50萬畝林07年進入輪伐期
從2001年開始,美利紙業開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到2005年為止,共營造林地48.3萬畝,其中自有林地34.67萬畝,公司和農戶合營13.63萬畝。林業基地造林主栽樹種為中林46楊、歐美107、108楊、遼河楊、銀河1號楊、銀新1號楊、三倍體毛白楊等。寧夏屬中溫帶干旱氣候區,地處內陸,遠離海洋,靠近沙漠,是典型的大陸性氣候,而且具有沙漠性氣候特征。全年日照時數2854.9小時,日照率64%。太陽年輻射總量141.9千卡/cm2,僅次于青藏高原。年平均氣溫8.4℃,極端最高溫度37.6℃,極端最低溫度零下29.2℃,無霜期167天。年平均降水量188.4mm,多集中于七~九月份;年平均蒸發量平原地區為1913.8mm,沙漠地區為3206.5mm。速生楊的生長需要長日照和一定的輻射強光天氣,速生林區域全年日照時數高達2800-3100時,高于其它重點發展楊樹的豐產林區。加之晝夜溫差大,極有利于作物光和作用和有機質積累。由于寧夏地區降雨量小,比較干旱,造林所需的水源大部分來自于地下水和黃河水,國家發改委、水利部頒布實施的《黃河可供水量年度分配方案》中,分配給寧夏回族自治區年黃河干支流耗水量為40億立方米,從2002年取水許可證年審情況看,寧夏全區實際耗用黃河水32.38億立方米,距40億立方米指標尚余7.62億立方米,據調研了解到,造林所需用水均在國家黃河水引用分配指標內調劑使用,不需要新增用水量和用水指標。從成本構成上看,由于土地是政府部門無償劃撥,不會發生相關費用,美利紙業造林所花費的主要成本包括固定成本支出和運營費用。結合調研情況和我們自己的判斷,認為美利紙業速生林的主要成本構成如下:目前已經累計投入38,843萬元,前期主要靠自有資金造林,公司林紙一體化工程得到發改委批準以后,得到國家開發銀行的貸款支持,以銀行貸款替代公司自有資金。綜合考慮美利紙業速生林的成本開支,以及未來的利息和砍伐費用,我們認為美利紙業的速生林成本為1237元/畝。通過調研了解到,速生林目前已經辦理完畢林權證,并且在進入輪伐期以后擁有75萬立方/年的砍伐許可量,預計公司在2007年以后進入輪伐期,每年木材的砍伐量為6-8萬畝。為確保原料供應,滿足后續制漿造紙工程原料需求,美利紙業又在寧夏、內蒙和甘肅三省初步規劃制定了后續50萬畝速生林基地建設方案,未來的規劃方案如下:
林紙一體化漸行漸進
美利紙業從2002年起開始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2006年獲得國家開發行貸款后投資進度進一步加快,截止2006年6月30日公司林紙一體化項目已累計投入116,921萬元。國開行貸款的額度為31.35億元,目前已經提供8.47億元,后續資金將會隨公司項目進度而投入。30萬噸楊木化機漿包括由6.8萬噸擴建成的10萬噸生產線一條及20萬噸生產線一條,產能合計30萬噸。其中10萬噸生產線主要用于15萬噸涂布印刷紙;20萬噸生產線主要用于涂布白卡紙,生產能力分別為300噸/天、600噸/天,產品主要以液態漿為主,不進一步加工成漿板用以出售。近期重點投資的項目為26萬噸白卡紙項目,原料上采取自制楊木化機漿和進口漿混合配比,產品主要為150-400克/平方米高檔包裝用白卡紙。
白卡紙項目分析
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國內白紙板和白卡紙的生產量基本保持穩定,增加的產量相對很少。從2002年開始,新的產能迅速投產,使得市場供求關系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供過于求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不過2006年新產能的投放并不多,預計不超過80萬噸,市場競爭相對寬松。2005年國內白紙板和白卡紙的消費量為850萬噸,其中灰底白板591萬噸,占69%;除此之外,白卡(包括社會類和煙包類)總量也有186萬噸,占22%強;白底白板和銅版卡的量相對較少,分別僅有56萬噸和17萬噸。國內廠商的白卡紙產能在2005年增加過快,造成了一定的產能過剩,進口白卡紙的數量銳減,2006年上半年國內進口白卡紙的數量僅為7.148萬噸,同比減少27.32%。國內廠商中,只有寧波中華的開工率較低,只有67%;就整個行業而言,整體開工率保持在87%左右。行業的快速增長,進口的替代,2006年沒有較大項目的投產,我們預計整個白卡紙和白紙板行業在2006年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競爭緩和,行業處于產能的消化階段,2007年產品價格會出現一定程度的上漲。美利紙業白卡紙項目預計在2007年中期投產,預計當時國內白卡紙行業將會出現一定程度的缺口,行業基本面將會出現好轉。社會用白卡紙的成本包括進口針葉漿、闊葉漿、化機漿,燃料動力、涂料等,如果以社會用白卡的一般成本來計算,原料中最大的成本為化機漿,占到整個成本的35%左右。美利紙業的化機漿主要是30萬噸自制漿提供,速生林的產量在8方/畝,成本為155元/方,通過調研了解到美利紙業自制化機漿的成本構成如下:根據我們的測算,利用自己的速生林資源,美利紙業自制化機漿的成本在1713元/噸。綜合考慮化機漿成本和美利紙業白卡紙的成本構成,預計2007年社會用白卡的市場價格可以穩定在6100-6200元/噸(含稅價),我們認為美利紙業的白卡紙毛利率可以達到20%左右。
盈利預測
重要假設:隨著美利紙業30萬噸化機漿生產能力的釋放以及自備電廠的投入使用,我們預計箱板紙、文化紙、銅版紙的毛利率將會逐步升高,平均上升幅度在3個百分點左右。預計美利紙業2008年的凈利潤能夠達到10,831萬元,假設定向增發成功(定向增發為7000萬股),總股本達到22,840萬股,每股收益為0.474元,2006—2008的凈利潤復合增長率為41%。
投資評價和風險
投資評價:美利紙業大股東為中冶集團,實力雄厚,目前中冶集團正在加快造紙、制漿行業的投入,美利紙業將會成為整個集團公司造紙行業的發展平臺,未來資產注入的可能性較大。同時,公司林紙一體化預計2007年將會形成,預計08年公司利潤將會出現大幅增長。股東實力雄厚、公司未來快速發展,我們維持“增持”評級。主要風險:公司林紙一體化項目基本上是負債建設的,從資本結構考慮,未來公司不可避免要進行股權融資,對公司股價會造成一定程度的上漲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