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擁有“千湖之國”和“森林王國”美譽的國家,同時又是一個造紙巨頭云聚的國度,在造紙業發展的同時,芬蘭如何保持住廣袤的森林和清澈的湖泊?芬歐匯川集團這個來自芬蘭的跨國造紙企業告訴記者,與環境友好才能使造紙企業得到可持續發展。
產銷監管鏈:讓森林資源變得可持續起來
芬蘭約2/3的國土被森林所覆蓋,森林工業也因此成為其支柱產業之一,其中包括芬歐匯川集團(UPM)、斯道拉恩索等造紙業巨頭。在長達一百多年的發展中,造紙業不但沒有吃掉芬蘭的森林,反而形成了與森林資源的良性發展。
芬歐匯川集團亞太地區業務發展副總裁、集團駐中國首席代表素依蘭告訴記者,森林工業幾百年來的發展,使芬蘭人很早就認識到保護森林資源的重要性;近幾十年發展起來的森林認證,則讓芬蘭的森林資源有了可持續利用的保障。
森林認證就是通過第三方認證,使客戶可以確信其使用紙張和木產品的木材原料來自妥善管理的森林,木材獲得方式是合法的。芬歐匯川集團1年消耗約2300萬立方米的木材,素依蘭介紹說,為了保證其來自于合法的采伐,芬歐匯川集團設置了三道關口:森林認證和了解木材原產地、集團內部監控木材來源的跟蹤系統以及由林業管理機構與其他組織進行的實地檢查。
據了解,今年2月,芬歐匯川集團、世界自然基金會和挪威的基金會組織——挪威船級社(DNV)因為聯合開展了一項森林認證林地檢驗項目,被授予2006森林領導力合作伙伴獎。項目是對不同的森林認證標準進行林地同步檢測。通過開展這一項目,芬歐匯川集團開發了產銷監管鏈全球通用模式,并于2005年開始在集團內逐步建立。產銷監管鏈主要用于監督木材的原產地和監管行為,經過外部認證的產銷監管鏈體系幾乎貫穿了芬歐匯川紙張和木材品的整個供應鏈。
產銷監管鏈使芬歐匯川集團的可持續利用理念延伸到了木材供應商和紙漿供應商。集團每年都要對供應商的木材獲取和環境排放情況進行評估,對部分采伐地點進行實地檢查,發現嚴重違反合同的行為,將終止與其的合作。
絕對前提:環保是可持續經濟增長的絕對前提條件位于拉普蘭塔市區的Kaukas紙廠毗鄰芬蘭最大的湖泊賽瑪湖,是芬歐匯川集團在芬蘭境內的主要化學漿生產廠之一。以湖光美景著稱的賽瑪湖就是紙廠處理后廢水的最終歸宿地,同時也是諸多芬蘭人的度假小木屋落腳之處。與國內一些造紙廠污染一條河相比,存在近百年的紙廠并沒有影響到芬蘭人在林間休閑、在湖水中暢游。
Kaukas紙廠環境和安全事務經理告訴記者,芬蘭的立法對環境保護的要求越來越高,工廠必須根據國際最高的標準來保護環境,紙廠各種污染物排放值都是低于政府限值的。同時,工廠還會向社會和公眾提供經過政府認可的環境報告。
在芬歐匯川集團實施的環境政策中,記者看到這樣的表述:“自然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以及環境保護和管理,是可持續經濟增長以及人民和社會安康的絕對前提條件!狈覛W匯川集團的“絕對前提”的理念并非與生俱來。集團文化用紙和特種紙部總裁MattiLievonen說,20世紀60年代時,芬蘭造紙業污染問題比較嚴重,促使大家對污染危害有了共識,國家開始立法限制污染物排放,公眾也要求對污染企業進行治理,這些共同推動著芬蘭造紙業逐步向環境友好型企業轉變。
供職于芬蘭造紙業30年的集團業務發展部執行副總裁PauliHanninen,對環境友好有著自己的理解。他說,環境友好也是一個有關錢的問題,如果工廠的能耗、水耗降低了,就可以節約不少成本。同時,環境保護也成為芬蘭造紙業30年來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他介紹說,距芬蘭首都赫爾辛基150公里的一處大湖,是附近城市的主要飲用水源,有一份第三方調查顯示,不少芬蘭人認為湖水甚至比法國的依云水還要好喝,而這個湖邊就聚集著五六家造紙廠,其中兩家屬于芬歐匯川。
據了解,自1998年以來,芬歐匯川集團紙張產量增長了約35%,廢水排放量卻減少了5%左右,噸紙的耗水量持續下降功不可沒。集團生產1公斤紙張所產生的廢水量僅為一個普通家庭日常洗碗的用水量,而集團每年在能源、原材料消耗和廢物排放等方面的環境支出,也在較高基礎上不斷增加。
再生纖維的大量使用,也使得制造成紙張的森林資源真正得以重生。作為全球第二大再生纖維用戶的芬歐匯川集團,其回收廢紙的消耗從1996年的50多萬噸,發展到2005年接近300萬噸,再生纖維在紙張生產中所占的比例也由1996年的不到10%,上升到2005年的約25%。在MattiLievonen眼中,如此大量的再生纖維利用正是芬歐匯川領先的競爭力之一。
在環境保護領域的不懈努力,也讓芬歐匯川收獲了令其自豪的成績——2005年拔得道瓊斯全球可持續發展指數(DJSIWorld)林產品和紙張行業類公司的頭籌。
本地化:把可持續發展理念引入中國在芬歐匯川集團采訪,記者最關心的莫過于目前集團在中國的投資項目是否延續了芬歐匯川集團這些可持續發展理念,素依蘭和她的同事們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本地化,既是生產和市場的本地化,更是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本地化。不僅將先進的造紙技術帶到中國,還要將先進的環保理念引入中國,并幫助中國公眾改變對造紙行業持有的“污染行業”的偏見,是芬歐匯川對本地化的全面理解!敖^對前提條件”的環保理念,讓芬歐匯川從容游走于不同文化之間。
年生產能力為80萬噸的常熟紙廠的纖維原料全部是進口木漿,制漿的木材全部來自可持續管理的人工林;兩臺紙機的噸紙耗水量分別為8.15和10.1立方米,不僅遠遠低于中國國內先進標準,還低于國際上10.8立方米/噸紙的先進水平;紙廠投資超過2.86億元人民幣,引進并建設了達到世界先進水平的廢水處理、廢氣處理、噪聲防治和固體廢物回收利用等一整套環保系統,投產以來,廢水與廢氣排放均優于當地排放標準。2005年,常熟紙廠被評為“國家環境友好企業”。
而與北京印刷學院和南京大學環境學院等專業院校合作,以培訓和獎學金的方式為中國造紙和印刷業培養具有先進環保理念的未來從業者,則是芬歐匯川本地化的又一種方式。
芬歐匯川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貝松寧曾經這樣表述他們對企業作用的理解:“企業已經從單純的商品生產與服務,發展成為充分融入到社會發展中的公民!弊鲆粋具有可持續發展“知”與“行”的公民,也許正是芬歐匯川集團所要帶給中國造紙同行的。
黃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