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頻道9月29日報道:上海市紙業行業協會秘書長孫昌玲女士日前表示,目前我國平均廢紙回收率僅為30%,上海廢紙回收率雖高于國內其他地區,達到了50%,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
研究數據表明,1噸廢紙如果能被有效回收利用,就能生產出0.85噸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煤1.2噸、節電600度、節水100立方米,還可比用原木紙漿減少75%的空氣污染、35%的水污染、40%的能源消耗,并可以減少大量的廢棄物。
既然廢紙回收有如此多的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為什么廢紙的回收率卻遲遲提不高呢?
孫秘書長介紹,其主要原因一是觀念相對落后,沒有認識到廢紙是重要的資源;二是國內廢紙回收供應沒有形成現代化體系。據統計,2005年我國的廢紙進口量已達到1703萬噸,超過世界可供廢紙總量的50%。另外,目前我國尚無統一的廢紙回收利用標準,并且在廢紙質量、分類、回收利用的技術方面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差距,廢紙回收方式尤為落后,由此導致國內同類廢紙與進口廢紙相比,其可利用價值沒有得到充分體現,并影響企業使用。
同時,孫秘書長還提到,雖然上海具有豐富的廢紙資源,生產的再生紙的品種很多,如以廢紙為原料生產的新聞紙、包裝紙板、低檔衛生紙等;但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白廢紙生產的辦公用紙。其主要原因是質量較好的白廢紙的回收數量不大,流通渠道太分散,而且目前回收的部分白廢紙與有色廢紙混雜,只能降級使用。為充分利用上海的廢紙資源,孫秘書長建議在上海建立一個再生辦公用紙的生產廠,同時建議首先把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和各辦公大樓的白色廢紙以及印刷廠的紙邊和壞片集中起來,由專業的廢紙回收公司回收,然后運交再生辦公用紙的生產廠,確保再生辦公用紙生產廠的原料供應。(王江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