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州區質量技術監督局查獲了一個生產加工餐巾紙的黑窩點。該窩點位于金州區城鄉結合部的一個普通民房內,業主在沒有取得營業執照及衛生許可證的情況下,私自進行餐巾紙的加工。
■“再生紙”搖身變成餐巾紙
執法人員在現場看到,狹小的民宅里,只有一個工人在“作業”。現場加工條件極其簡陋,設備僅是一臺軋花機,原料則是由廢紙加工而成的“再生紙”。據了解,這些“再生紙”是從丹東某造紙廠以每噸5元錢的價格購進的,加工點的工人用軋花機將這些“再生紙”軋花,之后它們便搖身一變成了餐桌上使用的餐巾紙。這些餐巾紙被加工點以6元錢/噸的價格賣出。據查,這些不合格餐巾紙主要銷往市內四區及金州區的各個中、低檔飯店。
記者從市質檢所輕紡檢測中心了解到,正規餐巾紙按原料成本核算,每公斤價格應該在十一二元。而這個小加工點的餐巾紙價格比這個價格低了一半,因此受到一些中、低檔餐館和飯店的歡迎。
■衛生紙軋花轉手上餐桌
據了解,無論是衛生標準,還是質量標準,衛生紙和餐巾紙都是不一樣的。國家質檢總局在《一次性生活用紙生產加工企業監督整治規定》中強調,“生產紙巾紙(含餐巾紙)只可以使用木材、草類、竹子等原生纖維做原料,不得使用任何回收紙、紙張印刷品、紙制品及其它回收纖維狀物質做原料。”還規定,“生產皺紋衛生紙可以使用原生纖維、回收的紙張印刷品、印刷白紙邊做原料,不得使用廢棄的生活用紙、醫療用紙、包裝用紙做原料。”
執法人員現場查封軋花機一臺,成品餐巾紙533袋,原料再生紙117卷(每卷2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