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心進行環保監測,監測儀卻一直不好用,巨額投資成了擺設。是誰造成了煙臺渤海紙業有限公司的苦惱?
煙臺渤海紙業有限公司于2002年在排污口安裝了水質在線監測儀,安裝這個設備的初衷是為能夠及時掌握、處理重點污染源排污的情況,但事實上這個在線監測儀數值很不穩定,經常會出現排污監測的數據高于實測數據的現象。
煙臺渤海紙業有限公司污水處理車間主任孫紅衛:“數據不穩定,和萊陽環保局測的數有差別,COD他能偏高一點,像今天的水吧,因為咱的水在150毫克/升以下,現在能達到120-130左右,在線監測的話180-200,超標。”
萊陽市環保局局長張作松:“現在經常壞,反正不好用,咱通過采水樣來監測。”
我國《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規定,實行污染物排放量削減的單位必須安裝總量控制的監測設備。根據規定,到目前為止,我市共安裝了二十七臺水質在線監測儀,每臺15萬元,由省、市政府和企業三方各負擔五萬。這些在線監測儀采取的是第三方運營的方式,企業每年要付給煙臺環保設計院3萬元用來維護設備。然而,這些白花花的鈔票卻打了水漂。數值不穩定的監測儀根本起不到監測的作用,企業整天擔心自己由于排污不達標,污染周圍的生態環境,甚至受到環保部門的處罰。
數值不穩定的水質在線監測儀成了擺設,這確實讓企業感到苦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