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造紙(林業)行業市場概況市場趨勢"林紙一體"是中國造紙產業發展的中軸,符合"規模與環保"的產業政策。中國造紙業紙漿結構需要提升,但全球木材資源緊缺,進口木漿價格居高不下,林紙一體化成為中國造紙業長期發展的必需條件。
特別是造紙工業,作為主要從事紙漿及紙產品生產的行業,其最顯著的特點是資本密集和資源約束。我國紙行業屬于快速成長的基礎原材料工業,在國民經濟有重要地位。該行業具有周期性與季節性的特征。目前造紙業通常劃分為新聞紙、文化紙、包裝用紙和特種紙四個子行業。國家政策是我國造紙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政府從產業政策、反傾銷保護和環保政策三個方面對造紙工業的發展進行支持和規范;原材料是制約我國造紙業發展最大的瓶頸;人民幣升值對造紙業的有利,但是升值之利被原材料價格上漲所吞噬。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中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紙及紙板的生產國和消費國。
人民幣升值對造紙業構成實質性利好,這將大大降低造紙成本和設備采購成本,在造紙生產成本構成中,以木漿為主要原材料的企業,木漿占其生產成本比約65%-75%,而我國造紙業約有近80%的木漿和廢紙需要依賴進口,隨著人民幣升值,將大大降低原料采購成本。另外,設備采購成本也將極大降低,在造紙行業中固定資產投資約有60%以上是設備投資,且多數都是進口紙機設備,伴隨著人民幣持續升值,造紙業將受益明顯。
國內紙業的消費與國民經濟的增長有著密切的關系,我們認為至少在近幾年內紙業的消費需求將不低于GDP的增長速度。根據統計數據,2005年我國紙與紙板消費總量為5930萬噸,繼續位居世界第二位,僅次于美國。01-05年我國紙與紙板消費量高速增長,年復合增長率為12.65%。然而,中國當前人均消費量僅為42公斤,遠低于發達國家的人均300公斤的消費量,也低于世界人均52公斤的消費量。基于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預期,我們預計未來幾年中國紙與紙板的消費量仍將維持高增速。
我們對新聞紙等各大紙種06-08年的消費量都作了預測,從而得出06-08年紙與紙板的消費量分別為6498萬噸,7137萬噸和7868萬噸,年增長率分別為9.57%,9.83%和10.25%總體而言,01-05年我國紙與紙板消費量年增長率低于同期GDP增速。新聞紙、文化紙消費同GDP相關性較弱,05年增長率大大低于同期GDP增速,預計未來幾年將維持這一態勢。箱板紙、白卡紙和生活紙消費同GDP相關性較強。預計未來幾年將隨著第二產業和消費品的強勁增長維持10%以上的增速。各項基本面因素表明,行業整體環境的改善可能在07年。
二.造紙(林業)行業利多因素
◆人民幣升值對造紙行業將產生深遠影響造紙業作為我國第三大用匯行業,根據2004年的統計數字,該行業合計進口用匯達93億美元。因此,隨著人民幣升值,該行業的企業也將明顯獲益。受益主要來自兩大方面,一是有利于降低造紙業的進口設備采購成本,二是可以大幅降低造紙成本。由于造紙行業多數設備需要進口,而作為主要原料的木漿和廢紙約有近80%需要依賴進口。粗略估算,人民幣每升值1%,全行業可降低成本2-3億元。
◆從行業的角度來看,我國商務部的反傾銷措施已經基本上覆蓋了整個造紙行業的主要類別,在這種政策的保護下,造紙行業將獲得相對寬松的競爭環境,一些有資源和規模優勢的紙類上市公司有望繼續獲得高速成長空間。
◆國內經濟的持續增長,帶動了對紙及紙板的需求,并刺激國內在造紙領域的投資。根據造紙行業協會預測,要達到目前世界平均消費水平,我國大約是在2015年,消費總量將在8000萬噸以上。可見中國造紙工業目前正處在快速發展的通道之中,造紙行業的成長性已經凸顯。
◆全球造紙業產業轉移的國際背景。目前全球造紙業的生產與貿易重心正由歐美發達國家向以中國為代表的亞太地區和以巴西為代表的拉美地區轉移。中國造紙工業已經初步呈現出國際化、集中化、專業化的態勢和格局。國內大的造紙企業在設備現代化程度方面已完全與國際接軌,產品質量得到國際市場認可。2006年以來國內新聞紙出口快速擴大,僅出口量排名前四的省份前三個季度的出口量就有接近19萬噸(其中山東8.7萬噸、廣東6.2萬噸、福建2.8萬噸和河北1.3萬噸),全年國內出口量預計將達到30萬噸左右,因此具有里程碑意義。今后出口預期將繼續向好。
◆林業資源瓶頸有望在2010年得到緩解。由于造紙對木材需求的拉動,充分調動了國家、社會、企業、外資等多方面的積極性,據國家林業部門消息,近年來可提供用于造紙的林木資源迅速增強,"十一五"期間,造紙林基地達到4500萬畝。預計至2010年,我國造紙林基地可穩定提供5600萬立方米木材,竹材1350萬噸,可制木漿1300萬噸以上,竹漿400萬噸,大大減輕對國際市場木漿的依賴,并最終消除我國造紙工業原材料的瓶頸問題。預計07年紙漿價格漲勢趨緩,紙品價格走勢分化。由于06年紙漿價格的上漲主要源于制漿成本的上漲以及供求的不平衡,預計07年隨著紙漿供給的增加,紙漿價格漲勢趨緩。
◆未來一年國際漿價回落概率大于上漲。我們認為由于近期國際木漿庫存有所下降,加上臨近年底國際上部分制漿設備的周期性停產檢修,會進一步減少木漿的供給,因此在07年第一季度之前國際木漿貿易價格不會下跌,甚至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但從第二季度開始國際漿價將開始下滑。其主要原因有:第一,國際漿價已為近10年來的高點,許多紙業公司已面臨業績大幅滑坡的窘境,漿價繼續上漲的壓力較大;第二,巴西、俄羅斯、中國等04年、05年投資新建的漿廠已進入投產期,逐漸彌補北美減產造成的缺口。國際漿紙產品理事會(PPPC)預測,今后幾年國際新增制漿能力都在百萬噸以上(不含中國),可基本滿足全球紙業的需要,預計2008年后隨著中國紙業對外需求的減弱,全球紙漿的增長也將放緩。
◆造紙產業現在處于整合階段。規模和環保將成為造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針對造紙這樣一個污染大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特別提出了"調整造紙工業原料結構,降低水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草漿生產線,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的要求。正在擬訂的《發展政策》和《規劃綱要》將充分貫徹以上要求,對中國造紙業的環保行政監控將進一步加強,一大批環保未能達標的中小紙廠將被淘汰。
我們認為,《發展政策》和《規劃綱要》將在07年正式頒布,造紙產業將再一次大規模整合,萬噸以下的小紙廠(主要生產新聞紙和文化紙)將首當其沖,面臨關閉或是轉產。國家產業政策將鼓勵大型企業的進一步擴容,整合完成后大宗紙種(新聞紙、文化類紙、包裝紙)將成為價格聯盟式的壟斷行業。
三.造紙(林業)行業風險因素
◆出口尚不能根本改善國內新聞紙市場的供過于求。
出口尚不能根本改善國內新聞紙市場的供過于求,原因是:國內過剩產能遠超預期出口量;北美新聞紙生產體系尚未開始對可能的進口實施抵制;產品出口價格無法得到明顯提高等。
◆全球木材的長期緊缺將導致供制漿用木材的供應量相對不足。
從長期來看,木材類同礦產等大宗資源品一樣,在一定程度上為稀缺資源,全球林地面積(含原生林和人工林)長遠來看仍然有著不斷縮小的趨勢,上世紀人口、環境和資源的矛盾日益彰顯,特別是廣大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中對森林的破壞尤為嚴重。全球森林面積的1/3主要用于生產木材、纖維和非木制品。根據我們上述分析,全球木材的供應由于森林面積的不斷減少,從長期來看是一個遞減的趨勢。而造紙用纖維的需求由于廣大發展中國家,特別是中國的紙與紙板消費量的不斷增長,將維持現有的增長態勢。同時,造紙用木材需求還面臨著與家具(建材)用木材等其他用途木材需求的競爭,總的來看,木材的需求是不斷增長的。因此,可以預見的,全球木材的價格長期來看,在森林覆蓋率扭減為增之前,持續走高的趨勢顯著。
木材價格上漲,供應量相對有限,能提供的造紙纖維更加緊缺,所以,中國造紙行業面臨的原漿供應問題非常嚴峻。中國造紙業要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走"林漿紙一體化"道路。但是,盡管林漿紙一體化是中國造紙工業解決原木漿供應瓶頸,改善紙品檔次和競爭力的根本出路,但是由于人口壓力,林地資源有限,一體化工程投入資本較高,原木供應周期較長等等諸多不利因素,中國的林紙一體化工程未來幾年很難達到在加拿大、芬蘭等國相應行業貢獻度的水平,挑起中國造紙業發展重擔的責任短期內難以實現,有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