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廠房不再喧囂生產,但陰暗的房間內碩大的設備蒸球卻依然矗立。昨日上午,“三湘環保世紀行——關注洞庭湖”檢查督查組一行,來到沅江市金太陽紙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金太陽”)督查,發現該公司并沒有做到停產整治的有關具體要求,實行蒸球落地。
位于洞庭湖腹地沅江赤山島上的“金太陽”已有幾十年的歷史。去年12月,省政府全面安排和部署了洞庭湖區造紙企業污染的整治工作,“金太陽”被列入了停產整治的企業。
昨日上午,記者跟隨督查組一行前往該廠采訪,發現往日加速運轉忙碌的機器停止了轟鳴,廠房內杳無人煙,在不遠處堆放原材料蘆葦的葦場卻是一片忙碌:駕駛著拖拉機的工人忙碌著,將運輸船上的蘆葦運上岸。據了解,該公司于去年購買了8萬噸蘆葦,在3月8日已將4萬多噸蘆葦運回公司葦場,還有3萬多噸存放在蘆葦山里。按照要求,環洞庭湖區造紙企業停產整治中,停產企業設備必須蒸球落地、紙機停運、轉產關閉企業的生產設備必須拆除。然而“金太陽”8個蒸球并沒有實現落地。記者看到,陰暗廠房內碩大的蒸球上盡管已帖上了封條,但是并沒有按照有關規定實行落地,蒸球一側的齒輪、變速箱、蒸汽接口等傳動部位也沒有拆卸到位。“蒸球是造紙行業造紙制漿的主要環節。”省環保局環境監察總隊副總隊長周洪望著不遠處未拆卸的傳動部位,告訴記者,“之所以要蒸球落地,就是要使其很難恢復生產。現在連傳動部位都拆卸到位,若企業擅自自行搭電,便又可恢復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