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時期內,我國造紙工業纖維資源不足,仍是制約造紙發展的瓶頸問題。由于我國森林資源少,我們沒有條件、也不可能像造紙發達國家那樣,有充足的木材資源來發展造紙工業。這使我國造紙原料的結構長時期處于不合理狀況,木漿比重低,在較長時期內不得不以非木纖維為主要原料。這就帶來了一系列問題。
為緩解木漿短缺問題,近年來,國家提出實施“林紙一體化”發展戰略,并于2004年制定了到2010年的專項規劃。可以說我國現在已開始進入原料林基地建設的快速發展期。
但筆者認為,這并不能解決當前我們的急需,同時即使這項“林紙一體化”規劃指標全部順利完成,國產木漿的年產量也不會大于800萬噸,也不可能完全滿足我國造紙工業今后對國產木漿原料的需求。據海關總署提供的數據,從上個世紀的1990年起,我國木漿進口量就呈直線上升趨勢,到2006年,我國進口木漿量已上升到796萬噸,年均增長率高達86.7%。上個世紀的1990年,進口木漿占我國所用木漿的比例只有26.5%,到2005年,這一數字已上升到66%。2006年,我國進口木漿量較2005年又增長4.8%。因此,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增長,作為給國民經濟發展提供基礎原材料的造紙工業的產量也將保持高增長的勢頭,我國今后每年從國外進口木漿的數量還將不斷增加。同時,我國還需要從國外進口大量廢紙作補充。
近幾年,我國進口廢紙一直維持高增長勢頭,2003年—2005年進口廢紙的年均增長率達到35.3%,2006年依然維持這一勢頭。紙業是屬資源型行業,不可能完全依賴進口原料過日子。因為國際紙漿市場存在一定風險。這也是國家經濟安全問題。我們發展造紙工業的原料方針是,要逐步形成以木材纖維為主,擴大廢紙回收利用,合理利用各種非木材纖維的多元化原料結構。這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我們必須努力去實現這一目標。國家在促進造紙發展的產業政策上規定,為優化造紙原料結構,鼓勵和支持大力發展木材造紙原料林基地的建設(也包括竹和蘆葦)。我們高興地看到,近來許多地方和企業投資發展原料林的建設和建紙漿廠的積極性很高。同時,我們也看到,我國有豐富的非木材資源,如竹子、蘆葦、蔗渣和大量的稻草、麥草、棉稈等農村剩余物。這些都是寶貴的再生資源。我們應該把這些資源用好。
通過這幾年的結構調整和總結經驗,我國造紙工業在合理利用非木材纖維原料、特別是在科學合理利用各種草類纖維原料以及消除和減少草類紙漿廠所帶來的各種弊端方面,都已取得較好的成果。我們完全可以相信,在這方面今后幾年一定會有更大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