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新疆天宏發布公告稱,資產重組及定向增發完成后,新疆天宏的經營將轉型為棉紡行業、棉紡生產能力將達到20多萬錠。新疆天宏退出造紙業。
新疆天宏董事長王世超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將以控股子公司新疆天宏新八棉產業有限責任公司為龍頭,實現新疆天宏的產業轉型。而事實上,從2004年起,棉紡織業在經營業務中所占比例在逐漸增加。
造紙難越兩大障礙
放棄原有的造紙業務,完全涉足另外一個領域沒有風險么?王世超解釋,造紙業所存在的問題難以解決,制約了上市公司的發展。
他說,造紙行業有兩個問題制約著新疆天宏將其做大做強,一是原料匱乏問題。新疆天宏在上市之初曾就原料缺乏將對公司的影響做過表述,還提出了解決辦法。但事實上,這一問題一直沒有得到解決。因運輸市場的變化及原料集散地分散,造成組織原料運力跟不上,再加上氣候的影響,原料緊缺一直使新疆天宏的造紙生產線停停歇歇。而募集資金投向中為解決原料而設立的野生芨芨草開發種植基地建設項目,也未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收益。
二是環保問題。因湖南省人民政府文件規定,2007年3月31日前對污染物排放不能穩定達標的造紙企業一律停止生產。曾占新疆天宏造紙業務收入二分之一以上的常德天宏紙業有限公司,將因為環境污染對2007年及以后的生產經營產生重大的影響,新疆天宏本部也因環保問題受到困擾。
正因為以上原因,新疆天宏在2004年、2005年連續虧損,2006年5月開始“披星戴帽”。
棉紡具有資源優勢
王世超在2003年上任后,在兵團農八師的支持下開始考慮產業轉型,并先后在2004年12月,建立西部天宏紡織有限責任公司。2005年2月,成立新疆天宏新八棉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棉紡織業在主營業務中的占比也在逐漸增加,2005年業務占比是32.14%,2006年的業務占比已達到了51%以上。
新疆天宏轉型棉紡織業絕非偶然。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師石河子市是新疆以及兵團重要的糧、棉及輕紡產品生產基地,每年棉花種植面積在170萬畝左右,2006年可供機械采摘的棉花面積突破50萬畝。憑借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紡織產業成了農八師石河子市的優勢支柱產業,棉紡織規模已達到70多萬錠。“十一五”期間,石河子市要把機采棉花種植面積擴大到100萬畝以上,并規劃投資70億元,建設7個紡織項目,把石河子建成一座多元化投資的“百萬錠輕紡城”,屆時棉紡規模將達到150萬錠。2006年11月,石河子成立了石河子紡織協會,王世超任第一屆會長。
在這種背景下,新疆天宏選擇了以棉紡織業為突破口,由涉足棉紡織業逐漸全力進軍棉紡織業。
高品質生產提升效益
但是,新疆天宏目前的棉紡產品主要是棉紡織業的上游產品,在投資者的眼中,這是勞動密集型、利潤低、投資得不到更多回報的代名詞。這些問題新疆天宏是如何看待得呢?
對于這些問題,王世超也早就想到了。他認為,先進的設備是優質產品的保障。天宏新八棉自建立時,就明確目標,要建立一家擁有國內一流、世界領先紡織技術、設備和高附加值產品的現代棉紡企業。一期工程5萬錠轉杯紡車間和二期5萬錠氣流紡車間,關鍵設備和部件均選用國內、德國、瑞士、日本、意大利等世界先進紡機配置,一期工程5萬錠轉杯紡車間是目前世界最先進的高速高效全自動轉杯紡紗生產線。
目前天宏紡織的產品主要以高檔紗線和高精梳紗線為主,80%的產品達到了定單生產。因產品質量有保證,在市場上逐漸有了名氣。一些江浙客戶直接將資金天宏投入到原料收購。談起目前的銷售情況,李強笑了,以前是全國找客戶,現在是客戶候在門口要產品啊。
“造紙業還做么?”記者問,王世超肯定地說,造紙產業由大股東繼續做,新疆天宏徹底退出造紙業。他表示,資產重組完成后,棉紡業的將成為公司的主營業務,以后還要繼續采取投資主體多元化的形式打造20萬錠輕紡項目,在“十一五”期間完成60萬錠的建設目標,形成紡織、織布、印染、成衣生產一體化的棉紡織業產業鏈。(本報記者 王偉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