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張沉 北京報道
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宣布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水域進行 “流域限批”,限期三個月整改,否則 “一日沒完成,一日不解除限批”。
“限批令”公布后個別受限地區對此表示了異議,并列舉自己的三大理由,7月5日,國家環保總局監察局副局長熊躍輝在接受本報采訪時透露。
四大水域 “流域限批”
7月3日,國家環保總局副局長潘岳代表國家環保總局對外宣布,即日起對長江、黃河、淮河、海河四大水域,部分水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實行 “流域限批”。同時,對流域內32家重污染企業及6家污水處理廠實行“掛牌督辦”。
潘岳要求,按照相關法律法規被限批的13個市、縣、工業園區,應在3個月內對本轄區存在的環境問題進行七項整改,“一項一日沒完成,一日不解除限批”。
這七項整改內容分別是:對流域內所有排污口進行清理,拆除一、二級飲用水源保護區范圍內的排污口;應該建設城市污水處理廠仍未建設的,必須立即啟動污水處理廠及其配套管網建設,已建成仍未正常運轉的必須立即保證正常運轉;未經環評審批擅自開工建設、未經環保驗收擅自投入運營的建設項目,必須立即停止建設或生產,依法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和 “三同時”驗收;全面清理取締地方 “土政策”;限批城市必須立即啟動城市發展和流域開發的規劃環評,明確本流域和區域主體功能和生態功能定位;對下游飲用水源構成威脅的城市,必須制定相應的流域水環境事故防范應急預案;限批地區對超標排放的企業要立即進行處罰和整治,重點污染源要立即安裝在線監控設施,并將整改達標情況及時上報環保總局。
同時,潘岳表示環保總局將建議監察部依照 《環境保護違法違紀行為處分暫行規定》,對造成上述流域嚴重水污染和嚴重環境違法行為的相關負責人追究責任。
個別地區不服
“有個別受限地區,不服氣并列舉了自己的理由。”國家環保總局監察局副局長熊躍輝表示,目前個別地區表示委屈,并給出了三個理由。
熊是此次 “流域限批”先期“摸底”檢查組主要負責人之一。
熊躍輝介紹說個別受限地區列舉的三大理由,一是國內其他城市污染問題比他們還嚴重,但沒有被限批,所以感到委屈;二是他們過去一直很重視環保工作,每年 “一把手”都要出來開一次環保會議,做一次報告,這么重視, “為什么還限批”;三是這些被限批地區經濟還十分落后,限批將影響整個地區經濟發展。
這些理由讓熊躍輝有些哭笑不得。據他介紹,為了做好這次限批,國家環保總局先后派出6個檢查組,對四大水域的100多個市縣、100多家工業園區和500多家企業進行了明察暗訪。其中,對101個河流斷面進行抽樣監測并調取近年的專項執法和相關流域水質資料。通過這一系列活動,最終才確定對流域內污染嚴重、環境違法問題突出、極具典型性的6市2縣5個工業園區,進行了限批。
在 “摸底”檢查過程中,熊躍輝認為最艱難的事情是查找企業排污口。因為 “明察”主要是針對工業園, “哪里不符合環保要求直接能找到”,而 “暗訪”就十分艱難,特別是企業的排污口,即使找到有的企業也 “玩貓膩”。今年5月,他們 “暗訪”西安一家被當地作為環保先進典型的造紙廠。當他們在該廠排污口取樣完畢剛要走時,企業相關人員匆忙趕來,介紹說該廠沒超標排放,污水處理設備一直開著。而面對直排的廢水,企業認為是意外。果然,半個小時后排污口流出了清水。而熊躍輝他們取的樣水,化驗后超標7倍。
在熊躍輝看來,這種現象在國內比較普遍,也是水污染治理的難題之一。
五大戰役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雷明教授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認為,“流域限批”是我國環境問題已經形成了破壞性事件后,環保總局使用的一種非常激烈的行政手段,也暴露出我國環境管理體系和機制的不健全,對于水流域管理存在部門 “條塊分割”的弊端,同時地方行政部分在管理過程中出現了漏洞。
雷明說,一個完備的環保管理體系應是,事前預防、事中控制和事后處理。對于個別受限地區不服氣、有怨言,雷明認為,這是我國環境管理有效體系和機制還沒有建立起來的原因,所以應從法律的高度建立環境問責制。
潘岳表示,在此次第一批“流域限批”的基礎上,環保總局將逐步展開對珠江、遼河、全長江流域以及重點海域持續不斷的檢查行動。
另外,環保總局下半年將重點開展 “五大戰役”,即對環境違法突出的地區實行 “區域限批”、加大重點湖泊水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工作、深化工業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進農村環境保護。
“水污染治理是對政府行政、宏觀調控能力與社會和諧的嚴峻考驗,環保總局希望能通過此次 “流域限批”,探索一條能將行政手段、市場力量、公眾參與相結合的,流域污染防治新思路。”潘岳認為, “流域限批”可能會使中國的大江大河變得清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