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家發改委產業政策司發布報告顯示,2007年下半年,紙制品出口將出現大幅下降,行業整體平均利潤將變的微乎其微,下半年紙制品行業將面臨嚴峻考驗。
今年6月18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等部門發布關于調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其中,涉及造紙行業紙制品的出口退稅率由原來的13%,降低至5%,下降了8個百分點,由于紙制品屬于“兩高一資”的產品,此次出口退稅調整幅度與其他行業相比,屬于調整幅度較大的部分。
2006年數據顯示,造紙業全年紙漿、紙及紙制品出口額約為45.8億美元,其中涉及退稅調整的紙制品出口額約為16.95億美元,占整個行業出口額的37%,紙制品行業整體毛利率為14%,但其利潤率僅為4%。因此,2006年紙制品行業出口實現利潤約為0.68億美元,其中紙制品行業出口退稅額約為1.88億美元,由于紙制品出口在整個造紙行業所占比重較高,本次出口退稅的調整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行業出口增長率,并對行業整體利潤產生一定影響。
報告分析,以2006年紙制品行業出口26.5%增長速度計算,預計2007下半年年紙制品行業出口約為10.72億美元,按照未調整退稅率的13%為標準,2007年下半年紙制品行業出口退稅額約為1019億美元,出口利潤可實現約0.43億美元;而按照調整后5%的出口退稅率計算,2007年下半年紙制品退稅額約為0.46億美元,與退稅未調整前相比減少了0.73億元。以國內紙制品企業承擔全部影響計算,不考慮企業應對措施以及出口方面的改變,預計2007年下半年紙制品行業出口利潤率約下降近7個百分點;之前,由于生產企業對政策的調整已經有預期,如果以退稅影響在2007年3季度前由紙制品企業承擔,2007年4季度及以后由紙制品企業和客戶方各承擔一半計算,則2007年下半年紙制品行業出口利潤率將下降5個百分點左右。
按照這一標準,考慮到企業應對措施以及地方政府應對辦法等綜合因素,2007年下半年紙制品出口將出現大幅下降,行業整體平均利潤將變的微乎其微。考慮到紙制品出口利潤的下滑,預計將有部分紙制品生產企業將面臨關停或轉產,而部分企業通過調整經營模式,改變產品結構,通過控制供應鏈來進行成本控制和提高競爭力,在出口方面仍然具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此外,為了盡可能減少出口退稅的影響,生產企業紛紛搶在7月1日前集中出貨,2007年1-4月份海關進出口數據顯示,紙制品出口額增長率為36.15%,其中2月份數據顯示紙制品出口增長率更是高達54.18%。這一現象主要因為年初就出現相關傳言所至。考慮到政策調整以及人民幣升值等因素,預計2007年下半年出口增速將有所回落。
銀聯信分析:
一、出口退稅政策內容
財政部等相關部門6月19日發布通知,規定自2007年7月1日起,調整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政策。其中,紙制品出口退稅率下調至5%。與生活用紙和一次性用品有關的加工產品均包括在內。
紙制品出口退稅率變化情況
序號 海關編碼 商品名稱 退稅率
431 48181000 小卷(張)衛生紙〔成卷或矩形成張的寬度≤36cm,或制成特殊形狀的〕 5
432 48182000 小卷(張)紙手帕及紙面巾〔成卷或矩形成張的寬度≤36cm,或制成特殊形狀的〕 5
433 48183000 小卷(張)紙臺布及紙餐巾〔成卷或矩形成張的寬度≤36cm,或制成特殊形狀的〕 5
434 48184000 紙衛生巾及類似的衛生用品〔包括紙止血塞,嬰兒紙尿布,尿布襯里〕 5
435 48185000 紙制衣服及衣著附件〔紙漿,紙,纖維素絮紙和纖維素纖維網紙制的〕 5
436 48189000 紙床單及類似家庭,衛生,醫院用品〔紙漿,紙,纖維素絮紙和纖維素纖維網紙制的〕 5
中國決定對使用進口原料生產的紙漿、紙張和紙板取消13%的出口退稅。同時,還決定對箱板紙、瓦楞紙、灰背板紙分別征收2%、7.5%和5%的進口關稅。
二、對造紙行業的影響
1.負面影響明顯,預計隨后會有進一步的政策出臺
此次政府調整出口退稅的方向是非常明確的,即重點控制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出口,對附加值低的行業的出口也進行限制。輪胎、橡膠、紙制品、化工、家具等行業都會受到出口退稅政策明顯的負面影響。
本次出口退稅政策的調整,顯示了政府通過結構性政策來抑制國際收支盈余過快增值的決心,預計隨后會有進一步的政策出臺。其方向仍然是逐漸降低或者取消甚至加征出口關稅來抑制國內資源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出口,因此,紙制品、化工、家具等行業未來可能還將承受新的調整壓力。
2.國家調整造紙產業結構
2006年,由于產能的集中釋放,使得造紙行業出現產能過剩的情況,造紙業出口量大幅增長。按照目前造紙業出口趨勢,現有的資源和環境將難以承受,經濟發展將面臨困難,政府對紙品出口退稅的調整體現出有關部門對造紙行業的態度,由于造紙行業其特殊性,從資源消耗以及產品附加值上來說不適于做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增長模式,政府希望漸進式引導造紙行業以滿足內需進行定位,不鼓勵造紙業出口快速增長,逐步改變其經濟增長方式,調整造紙行業產品結構。
3.對國內中小制紙企業的生存觸動很大
出口退稅額八個百分點的下調,對國內中小制紙企業的生存觸動很大,這類企業主要從國外進口紙漿,經營粗放,產品附加值較低,無自主品牌,海外市場渠道建設方面對代理商嚴重依賴,議價能力較弱。因此,原本以微薄利潤支撐的企業,可能因此倒閉或瀕臨破產,但是另一部分企業卻可以通過調整經營模式,改變產品結構,通過控制供應鏈來進行成本控制和提高競爭力,乘機讓自己企業壯大起來。
三、造紙企業應對策略
1.調整產品結構
在紙制品的出口產品中,附加值低的低端產品占了相當大的比重,出口退稅率下調,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業的出口競爭力,減少了廠商的利潤空間。如果產品結構不改變,附加值得不到提升,就會失去市場,失去客戶,危及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因此,造紙企業應對其出口品種進行調整,盡量削減低附加值的“大路貨”,提高高端產品的出口比例。企業應實行產品差異化經營的策略,在傳統市場上不拼價格,力爭做到以高端取勝。
2.企業優化產業鏈條,關注紙漿項目
出口退稅政策給了企業優化產業結構的機會。據了解,我國造紙業在纖維原料上的高對外依存度正在侵蝕行業的國際競爭力,加上附加值低,運輸半徑受限,在出口方面的競爭力一直不強。因此,企業需要改變產業鏈條的被動局面。投資原材料項目,減少對國際高價原材料的依存度,增強對價格的話語權。
3.用廢紙作原料,提高廢紙利用率
目前,用廢紙作原料造紙,每噸紙可比用原木作原料節約2立方米木材、400千克煤、400度電、33噸水。除了成本低,廢紙造紙產生的廢水處理成本只要0.5元/噸,是三類造紙原料中最低的,污染也比較少。同時,國內廢紙利用率還相當低,不到60%,低于國外20個百分點,因此,企業應該建立廢紙收購渠道,實現產業化經營,提高廢紙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