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內對紙張需求快速增長,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對造紙行業的不斷加大、反傾銷力度增強,國內造紙企業在2004年、2005年大幅度擴張產能,加之許多國際造紙企業在國內投資建廠,國內紙張產能急劇擴大。隨著銅版紙、新聞紙等紙種產能的集中釋放,國內市場已經出現供大于求,不得不通過出口來消化過剩產能,這些紙種由以往的凈進口變為凈出口
我國紙張產能急劇擴張,部分紙種國內市場趨于飽和,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
近年來國內對紙張需求快速增長,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對造紙行業的不斷加大、反傾銷力度增強,國內造紙企業在2004年、2005年大幅度擴張產能,加之許多國際造紙企業在國內投資建廠,國內紙張產能急劇擴大。隨著銅版紙、新聞紙等紙種產能的集中釋放,國內市場已經出現供大于求,不得不通過出口來消化過剩產能,這些紙種由以往的凈進口變為凈出口。
國際漿價拐點將至,但木漿產量仍是瓶頸國際紙漿市場的歷史價格體現出以大約7年為一個周期波動的特性。本輪國際紙漿價格的波動周期為2002年至2009年,我們預計國際漿價的拐點將在2007年下半年到來。但是由于我國木漿產能的嚴重不足,木漿產量仍是制約我國造紙行業的主要瓶頸。
目前行業處于低毛利、高競爭的格局,林紙一體化引導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國內紙產品的銷售價格一路下滑,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同時由于國際漿價近年來大幅度增長,導致02年以來造紙工業的銷售毛利率持續下降。根據我們的預測,產能過剩在短時期內仍無法被完全消化;對進口木漿的依賴也仍然無法改變,而進口木漿的價格目前正處在這個周期的最高峰,即使今后回調也不可能迅速下滑,我國造紙行業進入一個低毛利的時期。由于木漿和林木資源短缺的短板效應非常明顯,因此我們認為原料有效保證及原料成本優勢成為決定企業盈利能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核心競爭優勢的不可替代的關鍵因素。
我們認為造紙行業將繼續處于分化整合的階段,只有具備行業驅動因素的企業才能在行業競爭中處于領先地位。
目前造紙行業處于低毛利時代的格局短期內不會改變,但是在這個行業分化整合的階段,那些具備行業驅動因素的企業將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也是我們重點選擇的投資機會。我們認為造紙行業的驅動因素包括以下三個方面:(1)具備原料控制力的企業;(2)技術領先型的企業;(3)擁有海外市場銷售渠道的企業。我們推薦值得重點關注的公司有太陽紙業、美利紙業、華泰股份、岳陽紙業。
行業特征1、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我國的造紙業,屬于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產業。
資金:百元產值占用固定資產相當于石化、冶金等工業;資料顯示,國內每百元年產值占用的固定資產,造紙工業為89元,化學工業為80元,石油工業為82元。技術:集現代化工、大型機械、計算機自動化控制等為一體,現代化生產程度高,產品質量、生產效率與生產過程中技術含量的多少有明顯的關聯。
2、規模效益顯著,產業集中度加大我國紙和紙板的生產企業主要集中在東南部沿海地區。其中以山東為中心的東部沿海地區和以浙江與廣東兩省為主的南部沿海地區的年產量之和占全國總產量的87%。
地域上生產企業的集中有利于行業內資源的整合,對于一個資金和技術密集型的產業而言,實現規模經濟效應對企業無疑能夠造成舉足輕重的戰略影響。近年來隨著我國國家政策上的傾向和鼓勵,以及市場競爭壓力不斷增大的雙重影響下,我國造紙行業的集中度有不斷增強的趨勢。2000年以來,紙和紙板生產企業的數量總體下降,而規模以上企業的數量不斷攀升,且這種變化呈現不斷加大的趨勢(圖4)。
3、產業關聯效應顯著。
造紙業與林業、機械、電子、出版印刷、包裝、化工等行業都有很強的互動與推動作用。以山東省為例,山東省造紙業的發展,就帶動了造紙機械、造紙化工、造紙自動化等行業一起發展:在造紙業發展的帶動下,山東造紙機械行業的產值從1998年的5億元提高到2003年的10億元,5年翻了一番,并出現了一批造紙機械設備的龍頭企業。
4、高污染、高能耗行業,減污降耗成為趨勢。
造紙行業屬于高污染、高能耗行業。根據國家環境保護總局統計,造紙工業2004年廢水排放量為31.9億噸,占全國工業廢水總排放量的16.1%;排放廢水中化學需氧量(COD)為148.8萬噸,占全國工業COD總排放量的33.0%。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造紙工業對環境的影響是非常顯著的。為此,《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明確提出了“調整造紙工業原料結構,降低水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淘汰落后草漿生產線,有條件的地區實施林紙一體化工程”的要求。國家發改委編制了《造紙產業發展政策》(草案)和《造紙工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征求意見稿)中指出:規模和環保將成為造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
所以,在中國對環境保護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造紙行業面臨較大的治理污染的壓力,減污降耗已經成為造紙工業企業必須面對的長期發展趨勢,也是未來對造紙企業的一個嚴峻考驗。目前,在山東、河南、安徽等省已經因為環境問題強行關閉了一些排放不達標的中小型造紙企業,這些舉措將加快行業整合和集中度的提高,對上市公司和大型造紙企業是十分有利的。
5、受上游資源約束明顯,林紙一體化的重要性彰顯由于我國是一個缺少林木的國家,森林資源覆蓋率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45%,人均森林面積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21.3%。隨著造紙工業產能的繼續快速擴張,以及產品檔次的不斷提升,木漿用林木及其纖維資源短缺對造紙工業的負面影響更加突出,并成為我國造紙工業發展的主要瓶頸。目前我國造紙企業的木漿資源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國外進口,據統計,目前進口的紙漿和紙居中國主要進口商品用匯的第三位,僅次于石油和鋼材。在這樣的背景下,“以紙養林、以林促紙”的林紙一體化工程將成為21世紀我國造紙業的發展方向。
對于造紙工業企業而言,林紙一體化的重要性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體現:(1)林紙一體化符合國家政策的鼓勵方向,政府正在積極推動和扶持林紙一體化項目。(2)成功實施林紙一體化的企業能夠擺脫原材料瓶頸的束縛,才有能力從戰略層面上實施產能的持續有效擴張。(3)林紙一體化不僅能夠降低企業的紙張生產成本,木漿銷售還將成為企業的直接利潤增長點。
紙和紙板的消費量與GDP高度相關紙和紙板的消費量與國民經濟發展高度相關,我們用1997年以來的數據對紙和紙板的消費量與GDP做了回歸分析,發現二者具有高度相關性(圖5)。二者的相關系數為0.993。由回歸方程我們可以看出,GDP每增長一億元,紙和紙板的銷售量將增加269噸。通過研究消費量增速、生產量增速和GDP增速,發現三者同樣具有相似的發展趨勢(圖6)。
根據紙和紙板消費量和產量與GDP這種高度相關的特性,并結合其他可能的影響因素,我們預計到2008年,紙和紙板的消費量將增加至7868萬噸,產量將至8120萬噸。產能擴張快于消費量增長,產能過剩無法避免近年來隨著國家產業政策對造紙行業的支持不斷增加、反傾銷保護力度加大,加上國內造紙企業投入增加和技術引進,我國紙產品的生產能力不斷提高,其增速明顯高于消費量的增速。隨著2004年、2005年新增產能項目的建成投產帶來的產能集中釋放,預計2007年起我國紙產品的供需結構將發生變化,由以往的供不應求轉變成為供過于求(圖7)。產能過剩帶來的這種供求關系的轉變將成為我國造紙企業目前及今后一段時間內無法避免的現狀。
出口大幅增加,進口逐漸減少長時間以來我國的紙張消費都呈現出供不應求的局面,巨大的供應缺口使得我國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大量的紙產品。近年來,由于我國造紙企業產能迅速增加,生產裝備水平和競爭力大大提高,大多數紙產品的質量已經完全能夠滿足國內市場的需求,加之國內反傾銷保護政策陸續出臺(表2),我國紙和紙板的進口量呈現不斷下降的態勢。與此相反,其出口量近年來大幅增加,進出口差額逐漸減少。其中部分種類的紙產品由于國內市場趨于飽和,已由過去的凈進口變為凈出口。
原料消費結構升級,木漿產量成為瓶頸造紙原來主要有木漿、廢紙漿、非木漿等,其在造紙行業的成本構成中占有很大比重。在紙的生產成本中,以廢紙為原料的企業,廢紙成本占總生產成本的50%~60%,以木漿為原料的企業木漿成本占生產成本的65%~70%。
從原料消費的結構來看,非木漿曾是我國造紙業最主要的原料,其最大的優勢是獲取成本低,獲得來源廣。然而從整個造紙過程來看,非木漿(特別是草漿)
在制漿造紙的很多環節帶來的高能耗、高污染已經成為非常嚴重的問題。無論從國外造紙業發達國家所經歷的歷程來看,還是從我國政策的導向及對環保的強制性要求來看,使用木漿將是未來我國造紙業的發展趨勢。在實際生產中,造紙企業為提高紙張產品檔次和減少污染,也順應這種趨勢大幅增加了木漿用量和廢紙漿用量。根據中國造紙協會統計,從2000年到2005年,非木漿的比重已經從40%降至24%(圖9)。
在紙漿消費的結構不斷升級優化的同時,我國由于速生林資源匱乏所導致的木漿產量短缺已經成為造紙行業的瓶頸。為了滿足造紙企業的生產需要,不得不從國外進口大量木漿和廢紙漿。據行業協會及海關數據統計,2000年起至今,進口木漿的消費量從335萬噸增加至2005年的759萬噸,增長幅度超過120%;所占木漿消費的比重也不斷增加,2000年進口木漿的占比為63%,到2004年這一數字已增加至75%,2005年因為國際木漿價格的上揚,進口木漿的占比回落到67%(表3),但由于我國國產木漿產能嚴重不足,導致目前整個行業仍不得不依賴進口木漿原材料,這一現狀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造紙行業發展的瓶頸之一。
原料價格“漲”聲一片,沖至高位有望回落自2002年起國際紙漿價格開始了一輪快速增長期,北美針葉漿(NBSK)
的歐洲市場價格從2002年上半年的430美元/噸開始啟動,到2007年5月已經升至779美元/噸,漲幅超過80%。北美闊葉漿(BHKP)的歐洲市場價格基本保持同樣的價格走勢,從2002年的400美元/噸開始攀升,至2007年5月份的678美元/噸。但是從這幾年的國際木漿供應狀況來看,主要供應地區已經由從北美、北歐逐漸向俄羅斯(針葉漿)和拉美(闊葉漿)轉移的趨勢,隨著新興木漿供應地的崛起,盡管老牌木漿供應國(主要是加拿大)產量有不斷縮減的趨勢,但空白的不斷填補,使得木漿價格07年很難再維持近一年這樣的高速增長,我們判斷應當是平穩中略有回調,在07年下半年開始回落。
由于紙漿生產的投資巨大,建設周期及林木的成長周期較長且呈現周期性規律(三年左右的時間),決定了紙漿的市場價格往往呈現周期性的變化。我們分析了NBSK近20年的國際紙漿市場的歷史價格數據,發現這種規律性體現出以大約7年為一個周期波動的特性。根據這樣的規律,我們基本可以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本輪的國際紙漿價格的波動周期為2002年至2009年,我們目前所處的木漿價格上升循環周期的持續時間預計為5年左右,即2007年下半年,預計NBSK的最高市場價格將達到略微超過800美元/噸的水平,國際漿價拐點的到來已經可以預期。
市場狀況分析新聞紙主要用于報紙出版業,隨著我國報紙出版業的發展,新聞紙的消費量迅速增長。2001年我國新聞紙消費量為173萬噸,2006年則達到360萬噸,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5.7%。近年來新聞紙消費量如此高速的增長主要是由于三個原因:一、現時社會信息暴增,傳遞速度又迅速加快,作為信息傳遞載體之一的報紙的需求自然大幅增長;二、國內報紙出版單位在2003年前后逐漸由以往的行政事業轉變為自負盈虧的企業單位,各家報紙為了增強競爭力而紛紛不斷擴版,目前很多大報的版面已達56版,而有的小報則達到72版,甚至更多;三、國內廣告業務近年來大幅增加,從而帶動報業廣告的發展,進而大大刺激新聞紙的需求量增加。不過,近幾年由于報業改革已經基本完成、互聯網行業在新聞傳播領域的沖擊以及各種其它媒介廣告競爭力的提升,新聞紙消費量在不斷增加的同時,增幅開始放緩,預計今后幾年消費量增幅將維持在6~8%之間(2008年和2010年由于奧運會和世博會召開的影響,該年度新聞紙的消費量可能會有爆發性的增長)。
伴隨著新聞紙消費量大幅增加的過程,我國新聞紙的產量增長的速度更加迅速。總體而言,目前國內新聞紙市場的供需狀況已經開始發生改變,20世紀90年代至2005年這段時間,國內的產能尚且不能滿足國內旺盛的消費需求,需要大量進口來填補供需缺口。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之下,國內造紙企業開始紛紛擴大產能,大量的增產項目在2004年和2005年上馬。隨著這些項目的逐漸投產,2006年起國內新聞紙的生產能力開始超過消費量,部分過剩產能不得不通過拓展海外市場來尋求消化。
市場價格走勢國內新聞紙的市場價格總體而言比較平穩,這是因為新聞紙的消費需求及客戶比較穩定的緣故。但05年以來受到華泰、晨鳴兩臺80萬噸生產線投產的影響,擴張產能集中釋放,新聞紙價格不斷下降,但進入07年以來,新聞紙的價格逐漸趨于穩企,目前每噸基本穩定在4600元左右。短期來看,由于受到主要原材料(美廢8#)價格上漲的成本推動,新聞紙的市場售價預計短期內將小幅上升。
原材料及成本分析新聞紙的生產過程中,原材料成本占用生產成本的比重很大。我國目前,主要以廢紙漿為原材料抄造新聞紙,而由于國內廢紙回收工作的開展尚不完善,廢紙的來源以進口為主,而進口廢紙中以美廢8#為主要的原材料制造新聞紙。
通過對新聞紙成本結構的剖析可以發現,國際紙漿價格的走勢對新聞紙企業的影響是巨大的。由于北美報刊業近年來受到互聯網的沖擊較大,報刊業景氣程度有所下降,新聞紙的需求量近年來也相應減少,2006年北美的新聞紙年需求量減少了7%。在這種情況下,廢紙回收也對應下降,導致可供出口的廢紙供應量萎縮,同時來自中國的需求快速增加,導致廢紙供求失衡,使得目前美廢8#的市場價格走勢不斷攀高。從2006年年初以來,美廢8#從130美元/噸上升到180美元/噸,漲幅超過38%,扣除同期人民幣升值的影響因素,廢紙價格上漲仍有30%左右。
對于大部分新聞紙企業而言,工資福利費、水氣排污費、電費等在全國的價格水平并不存在明顯的差異;我國造紙企業的制造設備基本以進口設備為主,因此類似的進口設備帶來的折舊攤銷費用也應相差不大;由此可見,對于新聞紙這種同質化程度較高的產品,除了紙漿原料的影響外,裝運費和三項費用是影響成本(影響利潤)的關鍵因素。三項費用占比多少直接取決于企業的經營能力以及財務杠桿運用能力和資本運作能力,這在一定程度上取決于公司的實力及核心管理層的綜合運作實力;而裝運費則直接取決于企業所處的地理位置。因為紙漿主要還是通過進口獲得,則處于東部沿海地區,且本地或附近就有集裝箱裝運港的企業自然獲得先天成本優勢。從產品銷售流向來看,由于北京集中了大部分的機關黨報、行業報社、出版社等機構,對新聞紙的需求量是全國最大的地區,因此北部地區的企業相比南方企業而言成本更低。
子行業競爭狀況..三足鼎立的局面已經形成新聞紙行業曾以30%左右的毛利率廣受投資者的追捧,目前19家紙業的上市公司中,有6家以新聞紙為主營產品;此外,一些外資或合資的紙業集團(以泛亞紙業為代表)也進行新聞紙產品的生產與銷售。從產能狀況看,新聞紙的集中度在加大,目前國內基本形成了華泰股份、晨鳴紙業、泛亞紙業三分天下的格局,這三家企業的產能之和已經超過國內新聞紙產能總和的一半。新聞紙產能不斷擴張和集中度不斷加大,對小的新聞紙廠家將造成毀滅性的打擊,眾多生產工藝落后、產品質量低下的小廠將被逐漸淘汰。
出口成為新聞紙行業的關鍵詞2006年以來,新聞紙行業出現了一個重要的變化:出口量爆發性增長,并且超過進口量,開始出現新聞紙凈出口。綜合看來,這主要是由于兩個原因造成的:1)國內市場由于近兩年產能的集中釋放,供大于求。過剩產能不得不尋找出口機會予以消化;2)中國的新聞紙生產企業的新增產能基本都是在近兩年完成,使用的都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最大的造紙機,加上能源和勞動力成本遠遠低于傳統造紙國家,我國的新聞紙開始具備較強的國際競爭力。而歐美新聞紙廠家由于市場需求欠佳,盈利情況不好,與我國華泰、晨鳴等企業相比利潤率非常低,肯本沒有進行造紙機改造的動力和產能擴張的沖動。因此從全球范圍的行業狀況來看,新聞紙的產能有向中國等發展中國家轉移的趨勢和動力。
根據海關統計,2007年前2個月,我國新聞紙的出口達到9.3萬噸,同比增長1265%;計4900萬美元,同比增長1253%。東南亞地區為我國新聞紙的主要出口市場。其中出口印度3.5萬噸,增長456倍;出口東盟1.5萬噸,增長38.7倍;出口馬來西亞1萬噸,增長48.9倍;出口香港1.1萬噸,增長96.9%。
表6:2007年前2個月我國新聞紙出口大幅度增長
盈利能力區分顯著目前以新聞紙為主營產品的上市公司有6家,分別是華泰集團、晨鳴紙業、岳陽紙業、福建南紙、宜賓紙業、ST石峴。圖17表明,目前我國新聞紙上市公司的銷售毛利率區分度非常明顯,其中行業龍頭華泰集團和晨鳴紙業不但占據較大的市場份額,還獲取高于其它公司的銷售利潤。同時,這兩家企業都具備較強的海外市場營銷能力,據了解,華泰集團新聞紙的出口量占到全國新聞紙出口量的50%,出口價格也高于國內銷售價格。從各方面來看,華泰和晨鳴的盈利能力及行業龍頭地位穩固,將穩定保持這種領先優勢。
銅版紙:反補貼后再遭反傾銷,銅版紙行業前景不樂觀市場狀況分析銅版紙又稱印刷涂料紙,這種紙是在原紙上涂布一層白色漿料,經過壓光而制成的。紙張表面光滑,白度較高,紙質纖維分布均勻,厚薄一致,伸縮性小,有較好的彈性和較強的抗水性能和抗張性能,對油墨的吸收性與接收狀態十分良好。銅版紙主要用于印刷畫冊、封面、明信片、精美的產品樣本以及彩色商標等。在1996年以前,作為高檔需求的銅版紙市場,由于國內產能嚴重不足而被迫大量進口,基本被韓國、日本、芬蘭等發達國家所壟斷,國產銅版紙受生產設備限制,只能提供低檔產品,進口依存度甚至一度接近90%。1996年以后,隨著國內經濟的迅猛發展,作為高檔用途的銅版紙市場需求,更是急劇增加。很快吸引了一批外資紙廠及民營紙廠的陸續進駐投產;由于新投資的機器設備精良、管理經驗先進,生產的紙張品質達到甚至超過進口紙;這使得進口紙市場份額逐漸萎縮,為繼續占有中高檔市場的壟斷地位,扼殺新生的本土紙廠,進口紙不惜大幅降價,惡意傾銷企圖拖垮剛剛起步的本土紙廠。由于國內幾大廠家團結合力,于2003年8月6日贏得了中國自加入WTO后首例反傾銷,原產于韓國、日本的銅版紙紙被課以4~71%的反傾銷懲罰關稅。受此因素影響,在此反傾銷期間,國內銅版紙產能得到迅猛擴張,國內銅版紙產量以30%左右的速度遞增,產量自2005年開始超過了需求量,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由凈進口變為凈出口。
事實上,出口大幅增加是由于產能擴張引起的供需關系反轉所導致的。由于05、06年銅版紙產能的集中釋放(表1),這種產能過剩導致銅版紙企業開工率下滑,在這種情況下,部分產量需要通過出口得以消化。隨著這兩年我國銅版紙出口量的大幅增加,其中很大一部分出口到美國,2007年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對中國出口的銅版紙產品反補貼調查初裁結果,決定對中國使用反補貼法,并開始對中國出口到美國的銅版紙征收10.9%~20.4%的臨時反補貼稅。繼07年3月份的反補貼初裁之后,2007年6月1日,美國商務部再一次宣布對中國出口美國的銅版紙開征高達23.19%~99.65%的反傾銷稅。此次美國的反補貼和反傾銷稅率的征收,使得我國銅版紙的海外銷售遇到很大的阻力,勢必造成部分造紙企業退回到國內市場。這樣原本已經分流出去的產能必然要再膨脹,這使得競爭本已非常激烈的銅版紙國內市場的前景更加不容樂觀。
市場價格走勢由于國內供求關系的反轉變化以及國內產能的迅速擴張,04年起銅版紙的價格處在一個快速下滑的通道。06年以來,國內銅版紙的價格開始保持平穩,基本維持在6600元/噸左右(圖21),但是隨著美國對中國銅版紙反傾銷與反補貼調查,以及中國取消出口退稅優惠政策的影響,國產銅版紙的未來預期仍不樂觀。
子行業競爭狀況由于國內銅版紙市場最近幾年競爭日趨激烈,國產、進口產品同臺競技,對銅版紙行業規模效益的特點有相當大的影響。經過市場多年的洗禮,為數不少的生產設備陳舊、治污技術薄弱、規模偏小的企業已經逐漸被淘汰,當前國內銅版紙市場已初步形成了寡頭壟斷的趨勢,據悉,金東紙業的市場份額高達50%,而金東紙業、晨鳴紙業、太陽紙業、紫興紙業、大宇紙業這5家紙廠銅版紙銷售量合計約占國內市場份額的85%,生產集中度之高可見相當明顯(表7)。
白卡紙:強者恒強,前景看好市場狀況分析白卡紙是一種堅挺厚實、定量較大的厚紙,屬于涂布白紙板中的高檔產品,是包裝用紙的一種,主要用于卷煙、化妝品、食品飲料和醫藥等產品的包裝。根據其用途的不同,白卡紙又被分為社會卡和煙卡兩類,受下游行業增長速度不同的影響,煙卡和社會卡的增長也存在較大差異。目前我國白卡紙的市場容量約為200萬噸左右。96~04年國內白紙板消費年均增長28%,是所有紙品中增長最快的品種之一,以其為包裝材料的下游產業如醫藥、化妝品、食品、飲料等產業的穩定增長將支持白卡紙消費的穩步提升,預計未來兩年白卡紙的消費增長在10%以上。
我國涂布白紙板(包括白卡紙)的產能放大基本上集中在2003、2004年,當時使得行業產能相對過剩,不過隨著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加上05年以后產能增加較少(其中白卡紙僅美利紙業在07年有30萬噸和預計09年達產的太陽紙業與國際紙業合作的30萬噸的液包紙原紙與高檔食品卡的產能增加),對于未來兩年我國白卡紙的市場狀況我們認為是競爭趨緩的樂觀前景。
市場價格走勢2003年以前,因為國內白卡紙市場供應的嚴重不足,大量需要從國外進口,市場價格也一直在高位徘徊。隨著2003、2004年國內產能的集中釋放,以往由于供求缺口導致的大量超額利潤被擠出,白卡紙的價格開始走低,從8400元/噸左右一路下滑,在2005年甚至低至6200元/噸。2006年起,由于國內市場容量不斷放大,且又再無較大的產能增加項目,白卡紙的價格開始漸漸走高。與此對應,包含白卡紙在內的整個涂布白紙板行業的開工率也從04年的不到80%上升至06年的95%左右,預計今后幾年行業的開工率仍將保持在這樣一個水平的高位上。從目前的白卡紙的價格走勢和涂布白紙板行業開工率情況來看,我們認為我國白卡紙的價格走勢仍是繼續向好的趨勢。
子行業競爭狀況2006年我國白卡紙的消費量為196萬噸,其中社會卡141萬噸,約占72%;煙卡55萬噸,約占28%。煙卡主要應用于生產硬盒香煙的香煙盒以及整條香煙的包裝盒。社會卡主要用于生產醫藥、化妝品、餅干等食品的包裝盒。受到下游行業的影響,煙卡和社會卡的增長率及競爭狀況存在較大差異。
煙卡市場比較穩定,增長較慢。由于目前我國的煙草政策,煙草的產量比較穩定,因此煙卡市場整體比較穩定。同時由于煙廠對于白卡的性能和質量要求較高,而且煙草企業數量較為穩定,因此煙卡市場對于新進入者具有較高的壁壘。
目前主要參與煙卡生產的企業有太陽紙業、博匯紙業、紅塔仁恒、寧波中華等。
這些因素決定了煙卡市場比較穩定,增長較慢,但競爭相對較小的特點。
社會卡市場增長快速,競爭也較為激烈。由于醫藥、化妝品、食品等下游行業近年的增速較快,基本都在15%以上的增幅,社會卡近年來也保持較快的增長,每年都保持在15%以上。同時由于這些下游產品的檔次普遍提高,原來使用白板紙包裝的部分產品逐漸由白卡紙替代,低端社會卡搶占了大量原白底白板紙的市場份額,使得社會卡的市場需求大幅增加。需要指出,由于這些下游企業對價格都較為敏感,因此雖然白卡紙搶占了大量的白板紙市場,但白卡紙行業內競爭程度未減。
由于白卡紙在03年~05年已經經歷了一輪行業洗牌,一批實力不濟的小企業被淘汰,雖然子行業處于向好的發展趨勢,但是市場上生產企業實力的區分度非常明顯;加上白卡紙由于技術要求較高、客戶資源相對穩定,行業的壁壘較高,因而我們認為白卡紙行業具有強者恒強的特點。
表8:2006年國內白卡紙生產企業銷售及進出口情況
目前國內上市公司中生產白卡紙的企業主要有博匯紙業、太陽紙業、晨鳴紙業。其中太陽紙業和博匯紙業將白卡紙(或白紙板)作為公司的主營業務。太陽紙業由于技術領先及客戶資源優勢,在煙卡中占據了較高的市場地位。由于高檔食品卡紙在食品安全認證、化學品的選用、紙漿抄造技術以及涂布技術方面具有非常高的技術壁壘,國內高檔食品卡市場仍由國外公司壟斷,因而目前食品卡的售價遠高于其它種類的白卡紙,其生產企業也能夠獲得較高的利潤率。而公司與國際紙業合作進軍食品卡的戰略舉措無疑將穩固太陽紙業在國內白卡紙行業的領導地位,對公司的未來發展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博匯紙業其規模在子行業中列第三,目前公司白卡紙占其銷售收入和利潤均超過40%。雖然博匯紙業進入白卡紙行業較晚,但其業務增長迅速。同時由于其生產線技術先進、自產化機漿的緣故,具有一定的成本優勢。
低毛利時代的高競爭格局造紙行業在整個國民經濟產業鏈中處在上游位置,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以前,我國的造紙工業產量嚴重不足,每年國家要花大量外匯從國外進口紙張,因而造紙工業得到了國家的大力支持。在這樣一個背景下,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的造紙工業開始高速發展,進入到21世紀以來,由于產能擴張速度大于消費增長速度,紙張市場的供需關系開始發生轉變,由原來的需求缺口變為產量過剩;進出口狀況的改變也反映了這種變化。
當供需關系發生轉變之后,紙產品的銷售價格開始一路下滑,售價的降低壓縮了企業的利潤空間;而且,如前所述,由于我國缺林少木,不得不依靠從國外進口紙漿等原材料,而國際漿價近年來大幅度增長,成本的大幅增加進一步吞噬我國造紙企業的銷售利潤。由于上述兩個因素,導致02年以來造紙工業的銷售毛利率持續下降。到06、07年,由于中國制造的紙產品開始逐漸被海外市場所接受,出口的快速增長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國內產量過剩的壓力;原材料價格的增速也有所放緩,造紙行業的毛利率下降的速度開始有所緩和(圖25)。但是根據我們的預測,產能過剩在短時期內仍無法被完全消化;同時由于對進口木漿的依賴仍無法改變,而進口木漿的價格目前正處在這個周期的最高峰,即使今后回調也不可能急劇下滑,因此在未來兩年,我國造紙行業的毛利率很難大幅度的增加,行業進入一個低毛利的時期。
對于造紙行業而言,毛利率的降低在壓縮產品盈利空間的同時,使市場和生產向高效率企業集中,加大了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也加劇了行業分化整合的力度。進而促進生產布局、企業結構優化和產業集中度提高。而且行業毛利率的下降,在繼續淘汰規模小、效益差的企業的同時,還將加大現存企業的兩極分化,只有優勢企業才能保證利潤仍有較快的增長,其產能的擴張才是有效擴張,因而將進一步促使行業內的資源和市場份額向這些優勢企業集中。例如晨鳴集團7.4億收購ST吉紙。因此,對于現存企業而言,必須不斷的提高自身的經營效率和持續擴張產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