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記者從自治區節能減排專項工作會議上獲悉,寧夏有47家造紙企業及生產線被列入結構調整“黑名單”。
目前,寧夏共有大小造紙企業74家,合計生產能力年產85萬噸,其中年生產能力30萬噸以上的1家 (美利紙業)、5萬噸以上的4家(紫荊花、沙湖、峽光、美潔)、2萬噸以上的2家(宇華、昊盛)、0.5至2萬噸的企業有16家,5000噸以下的小造紙企業51家。2002年,寧夏曾取締關停了20家5000噸以下小紙廠,使全區造紙企業從40家減少到20家以內。然而,在2005年、2007年的兩次調查中發現,被取締關閉的小紙廠通過租賃、轉讓等形式又開了起來,出現“死灰復燃”現象。寧夏造紙企業迅速增加到74家,一些邊遠地區、偏僻山區以個人為主的投資新建的小紙廠及家庭式、作坊式的小紙廠,也成為環保等部門檢查時的“漏網之魚”。
從7月初開始,自治區造紙行業結構調整工作小組對全區各地的造紙企業進行拉網式排查摸底,確定美利紙業等7家骨干企業不在淘汰關閉之列,但要求配套建設堿回收裝置。確定對29家企業、18條企業生產線實行徹底關閉,相關部門要收回其各種許可證,今后不得再制漿和造紙。其余企業將由相關部門將按自治區節能減排工作實施方案進行現場檢查,若不能達標排放下達停產整頓通知或關閉。
此次造紙行業的結構調整是自2002年后,寧夏對造紙行業結構的再次調整。按照計劃,我區將在2015年形成1個百萬噸/年以上、2個20萬 噸/年 以上、3個10萬 噸/年 以上的造紙工業新體系。(記者 李錦 實習生 賀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