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金光集團在雅的發展規劃,今年年底前,該集團將完成漿紙年產量5萬噸到8萬噸的技術改造,明年(2008年)漿紙年產量將實現10萬噸,2010年達到年產30萬噸的生產能力。
從5萬噸到30萬噸,迅速提升的產量,也意味著原料需求將驟然增大。據初步估計,未來3年,該集團對原料的需求,將新增上百萬噸——這個數據至少是目前需求量的5倍。
需要竹木原料120多萬噸
以9.2億元競拍得原雅安制漿造紙廠的金光集團,8月初正式宣布擴大在雅產能的具體規劃,對此,其原料基地部也快速算出一筆帳——
根據現在的生產狀況,每生產一噸漿紙,便需要4至4.3噸竹木原料,到2010年,年生產量擴大到30萬噸,則需要120多萬噸的竹木原料。
另一方面,金光集團卻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破產前的制漿廠,每年有5萬噸的年生產量,雅安所能提供的原材料,卻僅僅只能基本滿足這樣的生產能力——這里,每年需要的也僅僅是20多萬噸竹木原材料。
未來3年,新增上百萬噸原料究竟到哪里去找?
“必須依靠原料基地!”該集團原料基地部相關負責人黃林輝表示,“公司一開始正式生產,原料基地的建設馬上作為一項重要內容,加緊籌備。目前,正在與政府銜接,確定基地的面積,及每年的發展規劃等。”
需要建設100萬畝竹木基地 原料基地的重要性,讓黃林輝絲毫不敢馬虎。
8月4日下午,見到黃林輝時,他剛剛與林業部門銜接完原料基地的選址問題——這是他最近工作的重點,基地的規模也在不斷更新,希望能達到最佳發展效果。
“目前,雅安已經有了54萬畝可用于制漿原料的慈竹等竹林資源。”黃林輝說,“根據規劃,2015年,在未來8年內,我市的竹木原料基地將達到100萬畝。”
按照發展計劃,今冬到明年,我市與金光集團合作,將新發展12至16萬畝竹林,建設集約化制漿原料竹基地40萬畝,發展集約化制漿原料巨桉基地20萬畝,再利用“四旁”栽種制漿原料竹、巨桉20萬畝,最終形成原料基地林100萬畝的規模。
基地原料畝產至少會翻倍
實際上,因為退耕還林等原因,竹林資源在我市已發展得比較成熟,但尷尬的是——盡管我市竹資源有132萬畝,可利用的竹林原料卻只有54萬畝。
有如此豐富的竹林,為什么能利用的資源卻還不到一半?
答案很簡單:因山高運輸不方便,或者因栽種的竹林不適合用于制漿,大部分竹林只能在山上瘋長,沒能最終轉化成經濟效益——這也是需要專門規劃建設原料基地的原因。
黃林輝稱,原料基地的建設目標之一,就是要將這部分竹木的經濟效益,完全展現出來,除了換種,集約化管理也很關鍵。
“實施集約化管理后,竹林原料的畝產將從現在的0.7噸,提高到1.5至2噸,產量至少會翻倍。”黃林輝說,“而在這一點上,目前的雅安幾乎是空白。”
按照規劃,2011年,我市集約化管理的竹林面積將達到40萬畝。
除了竹林,金光集團還準備在雅推廣桉樹的種植,這種生長周期短的林木,能在很短時間內,為制漿生產提供大量原料,盡可能實現林木經濟效益最大化。
雅安竹農面臨的新機遇
盡管發展原料基地的目的,是為了保證一家公司的生產經營,很多竹農卻從中找出隱藏的商機。
按照現在市價,每噸原竹的價格為370元,竹農收益大約在240元/噸,而未來3年,逐步新增的20余萬噸漿紙產量,僅此一項,為雅安竹農新創造一筆不菲的收入。
有如此大的需求做支撐,此時,種植管護竹林不再是“雞肋”——因為數量不多和管理不到位,現在,竹林的收入對于很多農戶而言,少得可憐,卻又不甘心放棄。
黃林輝表示,實施集約化管理畝產提高后,竹林是“雞肋”的情況將得到很好的改善,很多竹農會發現,種植竹子一樣能獲得很好的經濟效益。
事實上,原料基地的建設給雅安帶來的發展機遇,不僅僅是竹農的增收,竹林集約化管理提供的工作崗位等,因基地建設而衍生出的就業機會,也將會大大增加。
此外,原料基地的建設還將帶動周圍運輸量的提高,并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不過,目前,基地建設具體的合作模式還沒有確定,初步設想是政府、企業、竹農三方聯動。”黃林輝補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