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重環境污染事故平均兩天一起
在太湖藍藻爆發等惡性環保事件之后,記者近日從相關渠道獲悉,作為國家環境保護的最高主管機構--國家環保總局,日前正在與中國保監會積極磋商,準備聯合推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據了解,這也是繼人民銀行、銀監會共同推出綠色信貸制度后,國家兩部委在環境保護和責任保險領域首度合作。
而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保監會、中國人保財險公司等部門相關人員公開了他們就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所進行的調研之后認為,企業投保意識明顯不強、法律法規尚不完善、市場各方準備不足,成為制約我國全面推開企業環境污染責任保險。
兩部委聯手調查環境污染
國家環保總局的信息顯示,僅2006年,我國總共發生嚴重環境污染事故161起,平均每兩天一起。另外,中國第一份經環境污染調整的GDP核算研究報告顯示,2004年全國因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為5118億元,占當年GDP的3.05%,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瓶頸。
記者了解到,國家環保總局、中國保監會正在聯合推動實施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制度,而此次派出聯合調查組前往長春市、吉林市、杭州市、寧波市等地進行調研是其中的一項重要內容。
調查報告認為,大部分企業支持推行環境污染責任險,但對該保險能否滿足環境風險保障需求存在疑慮。調查組表示,在他們此次調研前,國家環保總局法規司今年4月,就實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曾與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集團公司代表會談。中石油、中石化集團公司代表認為,對推行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工作予以支持,但是都認為目前不宜把大型化工企業納入環境污染責任強制保險的范圍內。理由是:公司財力雄厚,可自行解決污染賠償問題;與現有的保險和基金制度不好協調;這些企業擔心,一些污染責任損害,如油污損害的賠償限額很大,國內保險公司不具有承保能力等。
險商呼吁環保責任險制度
而國內保險市場上,記者調查發現,目前有能力承保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保險公司也為數不多,只有人保、美亞等實力雄厚且責任險產品較齊全的公司。記者采訪美亞保險相關專家時,該人士呼吁,目前我國全面進入工業化時期,環境污染事故進入高發期,企業也因此正面臨巨大的環境風險的考驗,建立完善的環境污染事故責任保險制度,形成社會的保障機制已勢在必行。
據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是以企業發生的污染事故對第三者造成的損害依法應負的賠償責任為標的的保險,是國際上行之有效的防治污染的法律制度。
但由于環境責任保險并非強制險,因此在推行階段,僅對責任歸屬認定簡單、損失程度容易計算的直接損失(如清理污染費用等)進行補償,不宜將恢復生態環境等間接損失納入保險范圍,以保證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的平穩起步。
太湖、長江下游或將展開試點
目前,國家環保總局和中國保監會正在聯合制定關于開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指導意見。記者了解到,意見中明確環境污染責任保險工作的政策和要求,推動各地做好環境污染責任保險試點工作,而太湖、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下游等流域將成為重點試點區域。
據悉,在國家環保總局和保監會統一部署下,由易到難,試點單位選擇在危險品、有毒有害化學品生產、運輸、儲存企業、易發生污染事故的石油化工等行業以及危險廢物處置企業等。 財政部副部長張弘力: 中央財政已初步形成一套推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體系
為加強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指導,國務院下發了《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財政部副部長張弘力23日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方案》對推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提出了具體要求,結合這些要求,中央財政已初步形成了一套推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體系。
張弘力表示,《方案》不僅是對節能減排工作的總體部署,也從支出政策、稅收政策、收費和價格政策以及在淘汰落后生產能力,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加快污染減排技術開發和技術產業化示范等很多方面對財政政策提出了具體要求。另外,財政還要加大對環境保護等部門年度預算保障力度,確保相關部門順利推進節能減排工作。
節能減排的方方面面都涉及財政政策,財政政策作用發揮得如何,直接關系到節能減排工作的進展。據張弘力介紹,財政部把建立推進節能減排的財政政策體系當作當前財政工作的重點來抓,目前已初步形成一套財政政策體系,其中包括:
一、抓基礎,建機制,按照公共財政原則加大對污染減排監測、執法、標準等基礎性工作的支持力度。
二、保重點,建管網。財政要支持城市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中央財政重點是加大對中西部污水處理設施管網建設的補助。值得一提的是,中央財政將創新支持方式,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中西部污水管網建設予以補助。
三、重農村,防新增。中央財政將大力支持農村面源污染防治,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四、抓關停,促升級。中央財政將通過專項轉移支付對關停污染企業的地區給予一定財力補助,引導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此外,中央財政還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快推進污水處理產業化、提高污水處理收費標準、運用價格政策支持燃煤電廠脫硫等。(胡金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