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萬里大造林的董事長陳相貴等3位負責人涉嫌集資詐騙,于8月22日被公安機關刑事拘留。經過媒體披露后,在全國各地引起軒然大波。內蒙古萬里大造林自成立以來,在全國12個省市區成立了100多家分公司,銷售人員達9000人以上。(城市晚報,2007年9月2日)
一個由刑釋人員趙鵬運創意,由傳銷骨干為主組建的營銷隊伍,邀請明星任董事長并代言,利用民眾最不熟悉的林業入手,美其名曰“萬里大造林”,在北京、沈陽等地開展林地傳銷,非法經營金額高達16.8億余元,在神州大地上給我們上演了令人驚詫的傳銷大案。今天,大造林的董事長陳相貴終于被刑拘了,一處騙局似乎畫上了一個圓滿的句號,可以順利謝幕了。實則不然,筆者以為,萬畝大造林透露出了一個更可怕的信息,那便是國人林業知識的匱乏。
隨著社會文明的不斷進步,人們對生態環保的關注,作為改善生態環境的主角,林業無疑承載著巨大的社會責任。
為加快林業發展,實現山川秀美的宏偉目標,促進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2003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下發了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這就是對林業發展起著至關重要作用的中央9號文件。《決定》強調:必須把林業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進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和加強林業工作,努力使我國林業有一個大的發展。為此,《決定》提出“放手發展非公有制林業。國家鼓勵各種社會主體跨所有制、跨行業、跨地區投資發展林業。凡有能力的農戶、城鎮居民、科技人員、私營企業主、外國投資者、企事業單位和機關團體的干部職工等,都可單獨或合伙參與林業開發,從事林業建設。”
正是有了中央的這個政策,趙鵬運一伙以民眾對政策的不熟悉和發財心切的心理,在全國開始了“萬里大忽悠”運動。并取得了“在全國12個省市區成立了100多家分公司,銷售人員達9000人以上”的輝煌業績。
分析“托管造林”騙局不難看出,民眾之所以上當受騙,除了發財心切的因素外,對林業知識的極度匱乏也是一個重要的原因。這種林業知識的匱乏主要表現在一是對中央9號文件精神不完全熟悉了解,輕易相信了騙子的謊言;二是對《森林法》和國家林業管理政策不熟悉,對林權證的發放管理、林木采伐限額指標控制等程序和流程不清楚;三是對林業周期長,投資回報慢的特點不了解。
回過頭來看,盡管有大量的民眾上當受騙,畢竟犯罪嫌疑人已被政府控制,尚有2億多元的保證金留在銀行里,受騙群眾的權益能得到基本保障。最難得的是,通過此事,折射出了我們民眾林業知識的欠缺,讓我們有了學習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