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專家的研究結果表明,一棵10年的大樹,它95%的效益是生態效益,只有5%的效益是砍伐后當作木材用的經濟效益;200萬畝速生林年可吸收CO2為275萬噸—300萬噸、SO2為292萬噸,按目前歐盟碳匯市場交易價格每噸CO2約為20歐元計算,每年生長的林木蓄積量碳匯市值超過7000萬歐元。同時,“林紙一體化”的建設,拉動了農村經濟發展。植樹造林每年每畝可為農民提供300元以上的增收;一畝林從栽種到采伐,可為農民提供25個工日的務工機會,還帶動運輸、加工業等產業的發展,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提高農業生產力、解決“三農”問題將起到重要作用。
近幾年,泰格林紙集團通過“公司+基地+農戶”的方式,在湖南、湖北兩省的56個縣、市開展了大規模的工業造林。泰格林紙已累計投資近7億元用于植樹造林,取得了顯著效果。目前,公司自營林的部分林地已進入輪伐期,實現了從資源消耗到資源創造的飛躍,形成了“林紙一體化”的新型產業化格局。“林紙一體化”不僅為企業儲備了充足的原料資源,而且增加了洞庭湖區的植被面積,提高了項目區的森林覆蓋率,增強了抗洪能力,改善了生態結構,實現了林業、紙業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統一。
公司清潔制漿成為行業翹楚
早在上個世紀90年代初,泰格集團就率先從奧地利Andritz公司引進了國內首條APMP高得率化學機械漿生產線。該生產線采用NaOH化學預浸、盤磨漂白技術,生產過程無氯無硫污染,消除了采用傳統的硫酸鹽化學制漿所產生的“二惡英”危害,而且紙漿得率可達90%以上。在生產過程中,公司噸漿清水耗量僅為20m3;所產生的污染負荷比傳統的化學制漿工藝要低70%—80%。該項目被原國家經貿委確定為國內化機漿生產線的樣板工程。2003年,公司又建成工業化PRC-APMP制漿生產線。這條生產線比第一條APMP生產線的得率更高、消耗更少、質量更佳、經濟效益和環保效益更顯著,同時,公司科技成果“意大利楊APMP新工藝制漿及其應用”獲2003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水循環利用出效益
基于對“少用水、多循環”的認識,泰格林紙在全公司掀起節水治水的熱潮,“吃干榨凈”的珍惜資源意識,在節水領域擴張升級。泰格林紙為進一步降低生產過程中的污染排放和節約水資源,投資8.5億元建成綜合性污水處理站,總處理能力8萬m3/d。目前該處理站處理的廢水池里,睡蓮生長旺盛,葉片蒼翠,而更為生動的是數十尾金魚嬉戲池中,處理后的水質完全達標。變廢為寶
廢物不廢棄,泰格集團通過大力開展對廢棄物綜合利用的開發研究,變廢為寶,建成了一系列環保友好工程,累計環保投入達6億元以上,不僅減輕了制漿造紙生產過程排出的“三廢”對環境的污染,全面實現達標排放,而且還形成可觀的經濟效益。
該集團各生產基地的自制漿系統均配套建設有黑液堿回收系統,月回收堿量達8300噸以上,年創效益超過9470萬元;同時,大大減少了COD的排放量和污染治理的負荷,采用堿回收工藝時,黑液燃燒產生的蒸汽可送至熱電站發電,電力又回送給生產系統,實現了廢物資源化處理的良性循環。
“十一五”期間,泰格林紙將重點建設岳陽紙業1000噸/日廢紙漿生產線、60MW生物質發電供熱站、50000m3/d污水處理項目和懷化30000m3/d污水處理、40萬噸木漿堿回收等五大循環經濟項目,進而舞動公司依托循環經濟做大做強的大旗,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一步一步的成就著百年企業的宏大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