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水處理后大量的沉淀泥,經過一定的工藝處理,使其由廢變寶,成為一筒筒整齊而又光潔的灰板紙,然后替代瓦楞紙用作包裝紙,這項工藝處理還為企業帶來
每年近20萬元的效益,這是湖州新天紙業有限公司通過節能減排帶來的益處。地處德清縣鐘管鎮東舍墩村的湖州新天紙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廢紙脫墨生產再生新聞紙的企業,年產膠印新聞紙2萬噸,產品銷往上海、江蘇、武漢、河南等地。但造紙行業是一個高能耗、高污染的行業,為使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公司自2004年轉制以來,狠抓環保基礎建設,特別是2005年進行清潔生產審核以來,在省清潔生產中心專家的支持下,一方面從工藝上進行改造,先后淘汰了落后的制漿生產線,并進行技術創新,使新的機漿機生產能力比原來提高近60%;同時,提高制漿濃度,從源頭上大大降低廢水的生產量。
增加生化處理設施,使廢水穩定達標排放。去年7月,公司投資250余萬元,請省環科院編制了污水處理改造方案,該方案采用了目前廢水生化處理方面比較先進的A/O——SBR工藝,并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企業水量不穩定性及回用水量加大后污染物濃度升高的實際情況,適當放大了調節池廢水充分混合,同時放寬了進水COD的濃度及水量,使廢水停留時間達到18小時,這樣使它的抗擊性增強,從而保證出水穩定達標。方案一確定,當年就開始施工。設施建成后,在12月初就通過縣環保局監測站的監測驗收。
利用沉淀污泥開發板紙。廢水的難題被解決了,但廢水處理后大量的沉淀泥問題一直困擾著“新天紙業”,以前一直靠填埋解決,但是填理帶來的后遺癥是十分可怕的,一方面對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另一方面浪費土地。去年6月,公司決策層通過商量決定上馬開發利用沉淀污泥生產灰板紙項目,考慮資金投入難,整個項目分兩期實施,一期現已完成并投產,年產機制灰板紙2500噸,年耗沉淀污泥1700噸,年節約土地或魚塘3300余平方米。二期于今年6月投產,這樣,兩期預計年可產機制灰板紙4500噸,年消耗沉淀污泥達到3200噸,年節約土地或魚塘5400余平方米。
陽光排污,和諧共處。早在2005年,新天紙業有限公司就投資23萬元,在德清造紙行業率先安裝了廢水在線監測系統,并在縣環保局的統一安排下做好陽光排污口的工作,定期或不定期邀請公司所在地村民到公司檢查環保工作。由于公司通過清潔生產審核及企業近兩年的倒逼成本管理,以及多措并舉節能減排,年減少廢水排放75萬噸,年可削減污染物COD的排放量2400噸,年節約標煤924噸、節電700萬度,為企業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提供了有力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