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林業產業得到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在這一年里,林業總產值首次突破了1萬億元大關;全國花卉種植面積超過1000萬畝,產值達到420多億元、森林公園發展到2067處,實現旅游社會綜合產值800多億元;野生動植物繁育利用總產值約2000億元……
如今,林業產業規模不斷擴大,產業內涵進一步豐富,產業集聚度不斷提高,非公有制經濟發展迅猛,林產品貿易快速增長、國際化進程明顯加快。
我國林業產業在曲折中發展、在開拓中前進、在調整中完善,從無到有、從小變大、從弱漸強,它的發展、繁榮對加強生態建設、構建和諧社會,對推進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我國林業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但是,林業產業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是什么?林業發展的潛力如何?該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來加快推動林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帶著這些問題,《經濟》采訪了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
契機
《經濟》:現在,我們更加重視林業產業發展,原因何在?
賈治邦: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入了加快推進重要時期。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作出了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決策,為林業建設賦予了新的使命,對林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加快林業產業發展是實施以生態建設為主的林業發展戰略的內在要求,只有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建立起發達的產業體系,充分發揮林業巨大的經濟功能,滿足社會和人們對林產品的需求,積累雄厚的財富和充足的資金,生態建設才有堅實的資金保障和發展動力。
這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客觀需要。發展林業產業,既能提供支持經濟建設、促進可持續發展的豐富的、可再生的能源資源,又能提供綠色環保產品,完全符合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內在要求,完全可以起到“反彈琵琶”、逆向拉動生態建設的作用,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客觀需要,有著廣闊的空間和光明的前景。
林興則民富,民富則林興。興林富民離不開林業產業的發展。只有正確處理興林和富民的關系,為人民謀利益,為老百姓增福祉,才能促進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實際工作中要處理好興林與富民的關系,就要不斷地解放和發展林業生產力,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產業,充分挖掘林業的經濟潛力,不斷地增加農民的收入。在這個良性發展的過程中,必然會進一步推動生態建設,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可以肯定地說,全面小康社會是林產品十分豐富的社會,是林業產業十分發達的社會。通過大力發展木竹加工業,能夠滿足人們對天然綠色林產品的需要。通過大力發展木本糧油和森林食品,能夠滿足人們對改善膳食、營養保健的需要。通過大力發展森林游憩業,能夠滿足人們對回歸自然、休閑娛樂的需要。特別是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許多新藥品,如抗生素、止痛藥和防治心血管、癌癥藥的有效成分,不斷在森林中發現。通過大力發展林業生物產業,可以滿足人們防治疾病、延年益壽的愿望。
《經濟》:近年來,林業產業持續高速增長,呈現出可喜的發展勢頭。但是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面臨不少困難,請您具體介紹一下。
賈治邦:目前,林業產業的資源支撐較弱。有統計顯示,“十五”期間,我國年均林木蓄積消耗需求5.50億立方米,而國內只提供了3.65億立方米,近2億靠進口彌補;“十一五”期間,年均將消耗需求約7億立方米,國內最多能提供約4億立方米,缺口在3億立方米左右。森林資源供給不足,嚴重困擾林業產業的發展。
林業產業的整體素質不高。生產規模較小,刨花板、中密度纖維板、木漿造紙的平均產量,分別只有世界先進水平的12.98%、33.33%和35%。我們的裝備水平較低,除少數大型企業外,多數企業的裝備還處于國際上20世紀六七十年代的水平,并且企業技術創新能力較弱,科技成果轉化率低,林業產業科技貢獻率僅為20%,遠低于其他行業40%的平均水平。資源利用效率較差,木材綜合利用率僅60%左右,較林業發達國家低30個百分點左右。
資源培育業與加工利用業聯系不夠緊密。一方面,資源培育分散在千家萬戶,難以滿足加工企業對資源數量和品質的要求;另一方面,加工企業不能準確地把需求信息傳達到資源培育者,難以引導資源培育的行為。這樣,既不能發揮上游產業對下游產業的支撐作用,也不能發揮下游產業對上游產業的帶動作用。
林業產業體制機制和政策支持不夠完善。企業改革滯后,政企不分,事企同體,市場主體不明確。這些問題,都嚴重制約著我國林業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瓶頸
《經濟》:林業產業要突破發展瓶頸,您認為該從幾方面著力?
賈治邦:主要是兩個方面:切實堅持五個原則,努力在六個重點領域取得新突破。
這五個原則是:一要把林業產業放在國家生態安全的大局中來把握。二要把林業產業放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中來謀劃。三要把林業產業放在全球化和國際化的背景中來運作。四要把因地制宜和發揮優勢作為關鍵問題來解決。五要把轉變林業產業增長方式作為重大任務來完成。
具體來說,林業產業發展,必須按照林業區劃,實行分類經營,做到產業得發展、生態受保護;必須以森林可持續經營和科學利用為基礎,切實做到資源越采越多、越用越好,青山常在、永續利用;必須堅持產業與生態相協調,在生態建設中不忘發揮產業功能,在產業發展中不忘兼顧生態要求。
要充分發揮“無形的手”的作用,由經營主體按照市場規則,自主決定各種生產和經營活動,真正讓市場對各種生產要素的配置發揮基礎性的作用。
必須按照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要求,積極探索對外合作的新形式和新機制,建立多元、穩定、安全的資源供應和產品銷售體系,拓展林業產業發展的空間。
要尊重經濟規律和自然規律,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形成以優勢產業和名牌產品為主體的產業帶和產業集群。要利用林業資源資產、知識產權的優勢,進行合資合作和資本運營,造福于老百姓和林業職工,改變“抱著金飯碗要飯吃”的現象和“一賣了之”的做法。
必須通過加快科技進步、轉變經營機制,走內涵式的發展道路,努力實現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規模、資源、環境相協調,最有效地利用資源和保護環境,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六大任務主要包括:充分挖掘林地生產潛力,加快發展以用材林資源培育為主的林業第一產業;充分依靠現代科技和裝備,全面提升以木材加工為主的林業第二產業;充分開發林業景觀資源,大力發展以生態旅游為主的林業第三產業;充分發揮森林物種優勢,努力壯大以林業生物質能源、生物質材料為主的林業高新技術產業;充分借助市場需求的力量,切實推進經濟林產業盡快邁上新臺階;充分利用林下資源,積極發展以種植養殖業、非木質采集業為主的林下產業。
目標
《經濟》: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林業產業發展的目標是什么?如何確保林業產業又好又快發展?
賈治邦:當前及今后一個時期,林業產業發展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以興林富民、增加林產品供給為根本目標,以市場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培育森林資源為基礎,著力提升傳統產業,大力發展新興產業,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和經濟結構,加快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經濟社會發展對林業的多種需求。
我們力爭到2010年,全國林業產業總產值達到1.5萬億元,林業產業的資源基礎進一步鞏固,主導產業實力進一步增強,新興產業進一步壯大,對現代林業建設的支撐和保障作用進一步顯現。
為推進現代林業建設、實現林業又好又快發展,必須建設發達的林業產業體系。要切實抓住當前林產品市場需求旺盛,林業生產要素十分活躍的有利時機,積極培育市場主體,加強宏觀指導,強化政策扶持,提高服務質量,規范市場監管,為林業產業的大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資料塊:
林業產業就是以森林資源為基礎,以獲取經濟效益為目的,以技術和資金為手段,有效組織和提供各種物質和非物質產品的行業。林業產業橫跨一二三產業,主要包括林木種植業、經濟林培育業、花卉培育業、木竹采運業、木竹加工業、人造板制造業、木漿造紙業、林產化工加工業、林副產品采集加工業、森林旅游業等。
林業產業是重要的基礎產業,其資源類型多、產業鏈條長、市場空間廣、發展潛力大,除具有一般產業的共同屬性外,還有自身的三大特性,即資源的可再生性,三大效益的統一性,一二三產業的同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