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國內市場主要紙品價格都呈現上揚趨勢,其中白卡紙和新聞紙的價格漲幅達到6%,銅版紙漲幅達到8%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紙張價格上揚對印刷企業影響不大,這里面到底有多少是實的,多少是虛的?日前,《中國新聞出版報》記者就此問題進行了調查采訪。
紙價上揚屬情理之中
記者從中國造紙協會了解到,國內紙價上揚有多方面原因,從國際情況看,今年以來國際木材價格不斷上漲,制漿成本不斷提高,北美部分企業因此減產或關閉,導致世界木漿的供給直接減少。過去國內造紙廠一般都建在原材料的加工基地,比如說離森林近。現在情況不同了,由于環保要求,有些內陸的原材料不讓使用,造紙廠只能采用進口原漿來生產。那么國際紙漿價格上漲,當然要引起國內紙張價格上揚。
從國內情況看,“十一五”期間國家要淘汰落后生產,對年產3.4萬噸以下的草漿生產裝置,年產1.7萬噸以下的化學制漿的生產線進行了淘汰;另外,還有對排放不達標的,年產1萬噸以下的以廢紙為原料的國內中小造紙廠,按國家“十一五”期間的環保政策要求進行了關閉。這樣一來,低檔紙張生產渠道少了,流通在市場上的大部分是中高檔紙張,價格上揚也是在人們預料的情理之中。
8月份,新聞紙價格的提升也帶動了其他紙種價格的提升,銅版紙價格整體平均價格已經超過7400元/噸,其他紙種也有或多或少的提升。9月份,國內紙張價格比上月略有上揚,除了國際紙漿價格的因素外,國際同類企業對紙張的相繼提價,廢紙等運輸商的提價也是導致價格上漲的原因。相較于其他地區紙漿價格出現下滑的趨勢,亞洲地區由于中國對木漿需求依舊保持上升態勢,印尼地區工人罷工導致供貨的減少,都促使亞洲紙漿價格難以回落。國內企業受于成本壓力,提升價格已成必然。
印廠面臨“轉負荷”重壓
記者對一些印刷廠的人進行采訪,大家普遍認為,如果說紙張價格上揚對印刷廠沒有影響或者影響不大,都是不切實際的。不說別的,就說印刷廠、出版社、造紙廠這三者之間是一種利益連帶關系,無論是出版社或者是造紙廠,只要有一方受到利益損害,都會影響到印刷廠,這是無可置疑的。
在計劃經濟年代,印刷廠都為出版社提供紙張進行產品加工。然而進入市場經濟后,出版社也對紙張進行了市場核算,感覺有利潤空間,都紛紛成立自備紙庫。慢慢地,對印刷廠而言,由出版社提供紙張進行產品加工,基本形成一種慣例。
今年,隨著紙張價格上揚,印刷市場出現了新的情況,有些來自客戶的“轉負荷”有形無形地壓在印刷廠的頭上:
——出版客戶為減少投入成本,對印刷廠進行壓價。有些印刷廠因承擔不起過低的印刷工價,只好放棄活源。
——原來大多數出版客戶由原來的帶紙加工,現在要求改為由印刷廠自備紙加工。雖然有些出版社因此對印刷工價進行了適當放寬,但放寬的標準與印刷廠實際要支付的紙張價格不成比例,造成一些印刷企業難以支付。
——原來印刷廠與客戶在年底或年初簽訂的合同和協議,由于紙張價格的上揚,現在客戶要求更改合同和協議,導致印刷廠與客戶之間出現溝通問題。
——由于紙張價格的上揚,很多出版客戶認為市場波動是有規律的,為了降低成本,他們就等著紙張價格略微平穩或者降下來再進行產品加工,這樣就等于縮短了產品加工周期,給印刷廠的加工造成一定的困難。
注重環保提高產品質量
許多印刷廠從業者也感到,每年的紙張價格都要隨著市場的變化發生有起有落的波動。然而,今年的情況特殊,紙張價格上揚是國際紙漿下浮后出現的。這可能與國家開展“節能減排”活動有關。
為了搞好“節能減排”,今年有很多中小型造紙企業因環保不達標被停產整頓或關閉,僅河南就有大小將近200家企業關門,其他省份也存在類似的情形。
軍隊印刷質檢站副站長劉本奇說:“在國內日益加強環保工作的今天,不管你企業是大還是小,都要對當地環境負責,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來發展經濟,走先污染再治理的道路。各地政府也充分意識到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大力發展綠色GDP,而造紙行業就成了重要的監管對象!
搞好環保不僅是中國需要做的,也是世界各國需要努力的。對此,印刷企業和出版客戶都表示理解,對紙張價格上揚表示能夠接受。
今年,有些印刷廠在提供紙張的加工中,相應的增加了紙張價格上揚的費用,很多出版客戶對此也都沒有怨言。
當然,也有這樣一種現象,有的出版客戶要求印刷廠降低使用紙張的檔次,來彌補紙張價格的上揚費用。比如,原來加工產品使用的是一等品紙張,但為了彌補紙張上揚的費用,要求印刷廠改為二等品紙張。印刷廠的人認為,這不是出版客戶要“以次充好”,而是對有些出版物來講,用二等品紙張也能滿足讀者的需求,不會影響閱讀效果和書本質量。
看來,印刷廠與出版客戶如何應對紙張價格上揚,確保產品加工質量,還需要認真思考積極探索,拿出一個更加科學完善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