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4年6月上市,短短三年多時間,借助資本市場的春風,博匯紙業勵精圖治,加快發展,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造紙企業一舉邁進全國造紙業十強之列,并且在文化紙和煙用卡紙市場進入國內前三甲。日前,博匯紙業公開發行不超過8000萬股A股股票又獲得中國證監會審核通過,擬融資6.5億多元投資15萬噸石膏護面紙和9.5萬噸化機漿兩大項目,進一步提升公司的生產規模和競爭實力,實現新的更大的發展。在公司增發A股之際,公司董事長楊延良先生接受了筆者的專訪。
優勢凸顯 效益優先求發展
筆者:楊總,您好!首先感謝您接受我們的采訪。上市短短三年的時間,公司已經成長為國內造紙行業十強企業,請您介紹一下公司過去幾年發生了哪些變化?
楊延良:博匯紙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資本市場的支持,可以說沒有上市融資的支持就沒有博匯紙業的今天的高速發展速度。
博匯紙業成立于1994年4 月,近10年來的時間,公司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優質的服務意識和拼搏進取、爭創一流的團隊精神得到了長足的發展。2004年,公司發行的7000萬股股票上市,利用募集資金建設了年產20萬噸高檔涂布白卡紙項目,公司的生產規模進一步擴大,目前已經形成造紙產能75萬噸。其中書寫紙產能居全國第二,煙用卡紙為國內煙卡市場的龍頭企業。公司的凈資產由2003年的3億元,增加到現在的15億元。
公司股票的發行上市,使公司的運作更加透明,得到了更多的股東和投資者的關心和指導;公司根據上市公司的相關規定規范運作,進一步優化了公司的法人治理結構,減小了公司的經營風險,同時充分發揮三會一層的作用,使公司決策更加謹慎、科學;管理層在獨立董事和監事會的監督下,勤勉的履行了各自的職責。
筆者:公司上市以來的三年,恰恰趕上我國造紙行業快速發展的時期,國內眾多的造紙企業加快了規模擴張的步伐,公司在發展戰略上有什么特色?
楊延良:在過去幾年,造紙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規模擴張成為造紙行業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無論是新聞紙還是銅版紙、白卡紙、文化紙的市場都已處于供需平衡甚至是供過于求的狀態。我們沒有盲目的跟隨其他企業走規模擴張的路子,而是選擇了避開競爭找空白、不求規模求效益、先做強再做大的路子。
具體做法是在白卡紙領域,我們利用募集資金上了年產20萬噸高檔涂布白卡紙項目后,把重點放在專業市場的開拓上,主攻壟斷性較強、但技術壁壘較高的煙卡領域,煙卡市場占有率已經躍升至前列。
為了降低成本,提升產品的競爭力,我們加快產業鏈的延伸,以擁有的國內首條20萬噸化機漿生產線為依托,通過加大自制漿規模降低生產成本、提高效益,目前公司的自制漿成本僅為2900元/噸,比商品漿低560元,大大提高了盈利能力。
筆者:經過多年來的發展,公司形成了哪些核心競爭力?
楊延良:公司成立以來,一直專注于造紙行業的發展,多年來在造紙領域形成了較強的競爭優勢。
一是原材料供應優勢。公司地處全國重點小麥主產區,麥草供應充足;公司地處山東半島,木漿及廢紙等原材料進口運輸便捷;公司周邊水資源豐富;自制化機漿的供應進一步降低了產品成本。
二是營銷優勢。公司以各省會和沿海經濟發達城市為主在全國28個城市建立了銷售辦事處。對銷售隊伍的激勵到位、機制靈活。
三是管理和成本優勢。公司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體制,管理層人員穩定,員工流動率低;專心做好主業,加大對造紙行業的設備、技術以及發展趨勢的使用和研究;注重對人才的聘用、培養,完善了激勵機制。公司多年從事紙及紙板生產經營,在原料采購、成本控制、庫存管理、質量管理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
四是運營效率優勢。2006年公司固定資產周轉率1.26,流動資產周轉率2.59,在同行業內處于較高水平,管理費用率2.46%,期間費用率9.92%,遠低于其它企業,大大提升了公司的運營效率。
五是技術及研發優勢。公司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山東省制造業信息化示范企業、設有省級技術研發中心,近年來先后已取得11項專利,承擔了3項國家級火炬計劃、2項國家級重點火炬計劃和1項國家新產品項目的開發。
特別一提的是,公司的實際稅負明顯高于其它紙類公司,08年起執行的新的所得稅法將使公司成為紙業公司中最大的受益者。
準確定位 成就煙卡龍頭
筆者:如何看待中國造紙行業近幾年的發展,造紙行業尤其是白卡紙未來的發展前景如何?
楊延良:根據有關統計信息,涂布白紙板是2003年至2006年造紙產品中消費增長速度最快的品種之一。涂布白紙板作為一種包裝用紙,近年來隨著國內包裝業的迅速發展,消費量年均增長速度遠高于紙及紙板消費量。2006年,我國涂布白紙板消費量達到931萬噸,同比增長12.58%,高于同期紙及紙板的平均消費增長率。從供給來看,我國涂布白紙板存在供需缺口,2006年供需缺口達到31萬噸。受供求關系的影響,白卡價格今年也出現了一定程度的上浮。
白卡紙主要用于卷煙、化妝品、醫藥等產品的包裝,受下游產業穩定增長的影響,預計未來兩年白卡紙消費增長在10%以上。市場容量的不斷增加的同時,2005年以來國內白卡領域產能增加較少,未來兩年也無大的產能釋放,因此現有白卡生產企業將獲得較大的發展空間。
筆者:公司白卡紙在同行業中已經占領了一定的市場份額,特別是在煙卡領域,市場占有率高達28%,居于同行業前列,公司是如何取得這一成績的?
楊延良:白卡紙是公司首次公開發行募集資金項目的產品,自2004年投入市場以來,已迅速成為公司重要的利潤來源。公司卡紙市場在進入較晚的情況下,主要依靠穩定的產品質量和優質的服務獲得了客戶的認可。
筆者:面對白卡紙這一產品未來良好的發展潛力,公司有沒有進一步擴產的計劃?
楊延良:公司所產的白卡紙從原料配比、設備選型、工藝流程及生產工藝參數的確定上,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公司已經確定把白卡紙作為未來重點發展的品種,并把打造白卡紙龍頭企業作為公司發展目標。未來一段時間,公司可能會在合適的時候繼續加大白卡紙的生產能力,進一步滿足不斷增長的市場需求,提高市場占有率。
政策助力 文化紙迎來第二春
筆者:我們注意到,國家加大了關停"小造紙"的力度,這一政策對文化紙企業帶來哪些影響,公司作為文化紙行業骨干企業,對此有何感受?
楊延良:根據國務院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十一五"期間造紙業淘汰落后產能目標是650萬噸,業內預計其中35%-40%的應淘汰產能為低檔文化紙生產線。
這一政策的落實將加速造紙行業小產能紙廠的關停步伐,使造紙行業的競爭起點一致,有利于具有規模、技術、環保優勢的企業實現快速發展。若淘汰落后產能計劃如期實現,文化紙供過于求的供給狀況有可能發生重大變化。
近來受政策刺激,文化紙價格下半年以來已經有了400-600元/噸的漲幅,預計文化紙漲價的情況仍將會持續。此外,上游麥草價格以及化工原料由于需求的減少價格出現回落,這將大大提高文化紙的盈利能力。
筆者:面對這一良好發展機遇,公司下一步在文化紙領域有何計劃?
楊延良:下一步,公司文化紙的發展方向是在保持現有產能的基礎上,通過調整原料結構,提高產品檔次,鞏固在行業的現有地位。
募資添翼 業績增長又添薪
筆者:公司此次選中了石膏護面紙作為募投項目,作為國內造紙行業少見的一種產品,公司如何選定了這一項目?未來發展前景如何?
楊延良:近年來,除了鞏固在文化紙和白卡紙兩大主導產品領域的市場地位外,公司一直在積極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石膏護面紙是公司經過慎密的市場調研后選擇的市場前景較好的項目。
石膏護面紙是紙面石膏板的模型板。紙面石膏板廣泛應用于建筑裝飾行業,隨著我國對新型建材的推廣應用以及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家居、辦公室等內墻壁使用紙面石膏板替代磚是一種發展趨勢。國內石膏護面紙市場隨著紙面石膏板市場的繁榮正處于拓展上升期,預計今后5年的需求量將由2005年的36萬噸提高到80萬噸。
本公司的石膏護面紙生產線設備先進,引進美國、芬蘭的部分設備,采用3840mm紙機,設計車速500m/min,項目建成后將形成年產15萬噸高檔石膏護面紙生產能力,預計年可實現銷售收入54000萬元,主營業務利潤6900萬元。
目前日本企業已能將石膏護面紙的定量控制在140g/m2,屬高檔產品;國內石膏護面紙生產企業的產品定量多在180g/m2,屬中低檔產品,公司的技術水平已經達到160 g/m2。
該項目在今年8月已實現一次性試車成功,產品已通過北新建材、上海杰科、天津杰科、天津科耐福等石膏板廠的質量檢驗,并小批量使用。這意味著投資者在投資后可馬上分享到這一成熟項目帶來的收益。
筆者:公司目前已擁有1條年產20萬噸化機漿的生產線,此次為何又上馬9.5萬噸化學漿項目?
楊延良:9.5萬噸化學漿的產品為漂白硫酸鹽闊葉木漿,漿的強度高、白度高,不易返黃,成紙平滑度好,應用于生產各種高檔紙,主要原材料為楊木和桉木片。
本項目的建設,調整了公司現有的紙漿結構,減少了銷售運輸費用,提高了產品檔次。該項目有望明年三月份建成投產,可進一步提升了紙漿自給率,減少了很多中間環節,市場競爭力明顯增加。據預測,項目達產后年增銷售收入57438萬元,主營業務利潤11000萬元。
筆者:林漿紙一體化已經成為造紙行業的發展趨勢,請問公司在林漿紙一體化方面有何計劃?
楊延良:林漿紙一體化是造紙工業的發展趨勢,隨著造紙工業規模的不斷擴張,林業資源成為未來紙業發展的制約因素,擁有林資源才有話語權。
公司目前已經初步形成了漿紙一體化的發展模式,并在掌握林資源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下一步,公司將發揮周邊林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積極探索林木種植的運作方式,加大育林規模,通過合作或者收購使用權等方式購買一定數量的國內外成片林地資源。
筆者:公司未來發展戰略是什么?
楊延良:在未來3-5年內,公司將圍繞紙業為主業,做強做大白紙板特別是煙卡的規模,進一步提高文化紙產品檔次,并積極向其它高檔紙品進軍,加快林漿紙一體化步伐,拉長產業鏈條,力爭2010年前達到120萬噸紙張生產能力,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實力的造紙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