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國家關停"小造紙"影響,近期文化紙價格幾次上調。這使得部分紙業公司受到市場的格外青睞,尤其是文化紙市場占有率一直穩居全國第二、目前正在增發招股的博匯紙業。與此同時,"文化紙價格的走高對博匯效益的提高帶來多大空間?""增發項目利潤貢獻有多大?""兩稅合一對其影響幾何?"這些問題也成為投資者關注的焦點。
據博匯董事長楊延良介紹,博匯紙業文化紙產能為25萬噸,近三年來一直占據全國第二位,博匯文化紙在三季度已兩次提價。而記者了解到的情況是,博匯文化紙每噸的價格已從年初的5100元提至9月份的5800元,自6月國家關停小造紙以來,受麥草價格下滑等影響,生產成本已經有所下降。市場預計,公司文化紙2008年毛利率將大幅提升至27%。
業內人士認為,文化紙行業盈利上升將持續至2010年,這意味著公司將享受文化紙提價帶來的收益。
博匯此次增發投資的項目――15萬噸石膏護面紙和9.5萬噸化學漿項目最吸引人的一點是,該項目將使公司白卡紙的毛利率由21%上升至28%,從而進一步拓展了盈利空間。
石膏護面紙是生產紙面石膏板的專用紙板。在西方工業發達國家普遍受到重視并得到大量應用。近年來許多大型石膏板生產企業不斷擴大生產規模,據預計今后五年國內石膏板總用量將由現在的9億平方米提高到20億平方米。而石膏護面紙的國內需求量將隨之由2005年的36萬噸提高到80萬噸,供需缺口進一步加大。博匯利用規模大的造紙企業將精力投入紙業大產品上、規模小的企業無資金與技術優勢發展此產品的市場機會,發展此產品。記者了解到,至今年6月30日,博匯紙業已利用自有資金及銀行借款完成了石膏護面紙絕大部分項目投資。8月,公司石膏護面紙項目已實現一次性試車成功,試生產的產品已通過北新建材、上海杰科、天津杰科、天津科耐福等石膏板廠的質量檢驗,并已小批量使用。據預測,該項目將從今年8月起產生效益,年為公司增加主營業務利潤6900萬元,明年將為公司帶來至少3000萬元凈利潤。
與其它紙業公司爭相做大規模不同的是,早在2005年,博匯就開始了縱向延伸其產業鏈。目前博匯已擁有的國內首條20萬噸化機漿生產線,公司自制漿成本僅為2900元/噸,比商品漿低560元。
楊延良告訴記者,此次增發的項目9.5萬噸化學漿與公司以前擁有的化機漿不同,其產品為漂白硫酸鹽闊葉木漿,漿的強度高、白度高,不易返黃,成紙平滑度好,應用于生產各種高檔紙,主要原材料為楊木和桉木片。該項目有望在明年3月份就建成投產。由于化學漿主要用于生產白卡,據業內人士預計,每年可節約成本約1.25億元,可使公司白卡毛利率由21%上升至28%。
楊延良說:"在過去幾年,造紙行業競爭非常激烈,規模擴張成為造紙行業一條快速發展的道路。無論是新聞紙還是銅版紙、白卡紙、文化紙的市場都已處于供需平衡甚至是供過于求的狀態。我們沒有盲目的跟隨其他企業走規模擴張的路子,而是選擇了避開競爭找空白、不求規模求效益、先做強再做大的路子。"此次增發投資的項目,正符合上述戰略。
對博匯紙業來說,還有一個好消息來自所得稅改革。目前,在紙業的上市
公司中,博匯紙業的實際稅率是最高的(33%)。而即將于2008年起實施的所得稅改革將使博匯成為紙業公司中最大的受益者,同時公司以制漿資產與外資合資成立公司將享受兩免三減半的稅收優惠。此外公司正積極爭取白卡紙業務的高新技術企業資格(可享受15%的優惠稅率)以及國有設備抵稅,這都將使公司的稅負進一步降低。
與此相印證,2006年年報顯示,在造紙行業中盈利能力最強的四家上市公司中,博匯紙業固定資產周轉率和流動資產周轉率最高,管理費用率與期間費用率最低。
楊延良披露,公司力爭在2010年前達到120萬噸紙張生產能力,成為國內最具競爭實力的造紙企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