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環保局副局長潘岳日前在北京表示,政府正在考慮對污染企業征收環境稅,以減少污染物排放,但是他沒有透露環境稅征集的范圍和開征時間。
對于企業減排這個棘手問題,粵港兩地政府考慮激勵型思路。
廣東省9月份已經出臺激勵減排政策,清潔生產企業可獲5萬元獎金,同時“零排放”企業可獲得免稅。
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曾蔭權在新近出臺的施政報告中也提出,將撥款9300萬港元,協助在內地設廠的港商改善污染排放和提高能源效益。
10月16日,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與廣東省經貿委等部門聯合舉行“與業界攜手推動清潔生產研討會”,探討如何通過激勵機制,協助珠三角地區的企業自愿減排,也希望企業轉變觀念。
香港環境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及裝置不是環保方面的費用,而是吸納訂單、增加競爭力的必要投資。
粵港協力企業減排
廣東省經貿委副主任楊建初出席研討會時表示,廣東省政府在9月份向各市和區政府發出文件《關于加快推進清潔生產工作的意見》,并提出完善清潔生產各項激勵政策,“零排放”企業可獲得免稅。
此外,廣東省經貿委向清潔生產企業實施獎金制,合資格者可獲得5萬元獎金。廣州市環保科學研究所副主任陳楚容說,在加快推進清潔生產的激勵政策之下,有更多市或區政府將向清潔生產的企業提供額外獎金。比如深圳提供8萬元,中山提供15萬元。陳楚容說,以中山的清潔生產企業為例,經貿委獎勵5萬元,中山市獎勵15萬,企業最高可獲20萬元獎金。香港企業也可申領省經貿委和各市政府向清潔生產企業提供的獎金制。
陳楚容還解釋說,政府對于“零排放”的規定很嚴格,必須在整個生產過程中都沒有排污。如果廠商收集的污水經處理后用于淋花或沖廁,不能歸入“零排放”,因為污水最終仍排出工廠。
為了加快推動珠三角區內港資企業開展環保工作,去年11月,粵港政府合作推出“清潔生產試驗計劃”,為15家港資企業進行評估,并協助其中4家企業制訂詳細的清潔生產方案。其中,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廣東)有限公司參與試驗計劃的減排故事頗有代表性。
中華商務聯合印刷(廣東)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志強說,雖然在清潔生產裝置上需要投入資金,但是公司卻從熱能回收、改用高效能裝置等方面節省了不少費用。
印刷書刊的過程中不僅涉及油墨消耗,更產生污染環境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但是在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的技術支援下,印刷廠以活性碳過濾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改用節能光管,還把機器的熱力回收用作宿舍的熱水。所以僅是熱水爐的能源費用,每年就可節省10萬元。邱騰華說,因為該印刷廠裝置了中央供墨系統,減少70%以上的油墨損耗量,在兩年內節省50萬個金屬油墨罐。
9300萬港元的五年計劃
目前粵港政府正合力執行“珠江三角洲地區空氣質素管理計劃”,致力在2010年或之前把區內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排放量,以1997年的數據為參照基準,減少20%至55%。
今年8月,兩地政府已經簽署了一項合作協議,在推動粵港企業節能、清潔生產及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加強合作。
邱騰華說,了解廠商需要顧及成本及回報方面的平衡。所以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已經提出開展一項為期五年的計劃,撥款9300萬港元協助在內地設廠的港商改善污染排放以及提高能源效益,初步會針對八個較高污染行業。
該計劃以“清潔生產技術支援試驗項目”所取得的經驗作為基礎,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聯同香港及內地的環保技術公司,向珠三角地區的港資工廠提供專業意見和技術支援,鼓勵港資工廠通過采用清潔生產技術及工序,達到節能減排、降耗增效的目的,進一步改善區內的空氣質素。
有不少企業認為最直接的環保方法是裝置污染控制設備處理排污。不過,邱騰表示說,更好的做法是在生產工序的每一個環節上進行改善,包括設計、物料采購、工藝、流程、應用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等。這樣不但可以減少污染物排放,節省后期的排污費用,也可以透過減少原材料消耗和節約能源,降低生產成本,增加競爭力,從而提高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