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凌晨兩點,鄭銳第一時間給記者發來短信,告知一個他已等待多時的終裁結果——美國對華銅版紙反補貼、反傾銷案(下稱“兩反案”)終裁結果。
為了兩反案,金光紙業(中國)投資有限公司(APP)市場營銷及策略規劃部總經理鄭銳和他的團隊已經忙活了快一年。
美國東部時間10月17日中午12點到1點左右,美國商務部公布了該案的終裁稅率。
在反補貼方面,一直積極應訴的金光紙業下屬金東紙業(江蘇)有限公司(下稱“金東紙業”)由初裁時20.35%的臨時稅率下降到7.4%,而山東晨鳴紙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晨鳴紙業”)則因放棄應訴,由初裁時10.90%的臨時稅率上升至44.25%,其他企業的稅率為7.4%。
在反傾銷方面,金東紙業等四家企業獲得21.12%的反傾銷稅率,而初裁時這些企業的稅率為23.19%或30.22%,晨鳴紙業以及其他企業的稅率高達99.65%。
這次美國商務部的終裁,并不代表最終的結果,中國若想贏得銅版紙“兩反案”的勝利還有一次機會。
此次反補貼案中國政府方的代理律師、美國文森·艾爾斯律師事務所(Vinson & Elkins LLP)律師黎宇告訴記者,由于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尚未就產業損害作出終裁(將于11月30日作出),根據美國貿易法,只有兩機構同時作出肯定性裁決,即存在補貼傾銷,以及產業損害或損害威脅,方可征收關稅。
中盤小勝
和鄭銳并肩作戰的還有金東紙業聘請的中方外方律師。金東紙業的代理律師之一江鵬告訴記者,中方律師大約有四至五名,外方律師約有五至六名,其中中方律師負責在國內的工作,而美方律師則負責同美國商務部溝通游說、提交相關證據,并起草結案陳詞。
雖然江鵬之前有過多次參與中國企業反傾銷應訴并取得勝訴的經驗,但對此案,他卻表示“比往常的都難,工作量大了三四倍”。
據他介紹,從去年11月立案至今,該案大致可以分為立案、問卷調查、初裁、實地核查、終裁等階段。“應訴之所以困難,部分原因就在于美國商務部不停發放補充問卷,光反傾銷問卷,我們就交了約19份,而以往的案件最多交6份。”
黎宇告訴記者,中國政府為此次兩反案付出了極大努力,提交的問卷前后加起來超過3000頁,涉及國家政策、部委規章、地方政府法律法規細節等方方面面的問題。
“這次終裁我們有一個勝訴,即在對涉案產品的定義上, 美商務部接受了我方的訴求, 駁回了起訴方修改涉案產品定義的企圖。”鄭銳介紹,美國商務部對涉案產品銅版紙仍然定義為機漿紙含量低于10% 的涂布紙, 而機漿含量高于10% 的涂布紙產品不在涉案產品和征稅范圍內。這充分縮小了起訴方對我國涂布紙的打擊面。
從美國商務部的終裁看,對于定義內銅版紙的“兩反”稅率比之前有了明顯的下降。
今年3月30日,美國商務部做出反補貼初裁。其中金東紙業獲得20.35%的稅率,晨鳴紙業為10.9%,其余企業為18.16%。這打破了23年來美國不對“非市場經濟國家”征收這種補償關稅的貿易政策。
5月30日,美國商務部作出反傾銷初裁,金東紙業等三家公司獲得23.19%的稅率,晨鳴紙業為48.07%,山東兗州天章紙業有限公司為30.22%,其余企業的反傾銷稅高達99.65%。
兩稅疊加,金東紙業累計被征收43.54%的臨時稅率,另一家涉案企業晨鳴紙業獲得累計58.90%的稅率。
但閱讀整個終裁報告后,金東紙業代理律師之一江鵬表示,美方在原則性問題上沒有讓步,比如對中國銀行政策性貸款的認定等焦點問題上,只是降低了稅率。
更根本的問題在于,這是美國第一次對“非市場經濟國家”的同一類產品實行此類“兩反”雙重征稅,該判例對今后美方將反補貼手段用于中國其他行業有示范效應,這一點沒能被化解。
據鄭銳分析,除了其對中國銅版紙行業出口造成的損失,更意味著反補貼將成為美國在反傾銷之外的新手段,其覆蓋面更廣、危害性更大,中國的鋼鐵業等其他更大的行業將成為美國打擊的對象。
焦點分歧
江鵬表示,美國商務部的初裁由于并未經過實地核查,決定較為簡單。而這一階段,雙方的焦點問題也顯現出來。
據黎宇介紹,初裁階段的調查共有14個項目,而當初裁報告出來后,他們發現反補貼稅率中有70%都來自于中國銀行的貸款問題,該問題也成為之后中美雙方關注的焦點。
美國商務部的初裁報告認定,根據中國政府的五年計劃和其他文件,所有商業銀行對銅版紙企業的貸款(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應當遵照特殊要求,這表明中國政府希望為造紙工業的融資和低息貸款開辟一個新的途徑。美國商務部將上述文件的內容與指令性銀行貸款的認定聯系起來,以此得出結論:所有中國的銀行向造紙工業的貸款都構成補貼。
而針對貸款利息(基準),美國商務部使用的是從37 個中低收入國家的利率中計算出的一個綜合利率,即13.147%。該利率明顯高于中國人民銀行公布的利率,并且也高于申請人提議的印度利率。美國商務部如此確定利率的理由是國民收入的多少與利率的高低成反相關。黎宇解釋,中國的貸款利率為6%,而根據美方計算的13%左右的利率,等于中國每發放一筆貸款,就有7%的補貼。
美國商務部關于特殊要求和貸款基準的斷言如果站得住腳的話,將在事實上產生一個假定,即在中國,銀行的所有借款都構成補貼。這將對中國出口產品在未來的反補貼案中構成非常不利影響。
為此,黎宇介紹,今年5到7月份,針對這個最為核心的問題,中方動員了全行業的力量和政府各部門資源的配合,“抗辯可謂艱苦卓絕,等于是把中國銀行體系這么多年的市場化改革、金融體制改革,包括中國的銀行在信貸過程中所作出的科學的風險控制機制、嚴格的貸款定價、客戶信用的審核等方面都向美方介紹了一遍,并提供了各種真實的數據。”
另外,從初裁報告看,美方認為中國對外商投資企業的“兩免三減半”以及進口設備免征關稅等政策也構成了補貼。
而在反傾銷方面,據鄭銳介紹,一般判斷反傾銷的標準有兩個,產品在美國銷售的價格低于本國價格,以及低于產品的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之和,其實金東紙業在美國銷售的銅版紙價格并不低,甚至比國內的價格還要高出20%,在當前美國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情況下,反傾銷調查采用的是以印度為替代國的做法,除了得出較高的傾銷幅度之外,還涉及到雙重征稅的問題。
根據黎宇的理解,這里的雙重征稅指不能對同一種價格扭曲的行為征兩次稅。在反傾銷調查中,美國以印度作為替代國計算出反傾銷稅率,其實已經把造成價格扭曲的因素包括傾銷、補貼都已考慮進去,如果再征收反補貼稅,就構成了重復征稅。這也是此次抗辯中,中方所抗議的。
六七月份,經過簡單的初裁,美國商務部派出兩撥人,前往中國進行實地核查。江鵬介紹,實地考察的內容主要是和中國政府以及銀行、稅務、財政等部門人員見面,對中國的銀行、金融系統進行了解,核對企業遞交的資料,同企業在焦點問題上進行溝通。八九月份撰寫結案陳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