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組誘人的數據:在溫州民營經濟越發活躍的大背景下,2006年溫州市從事印刷行業的企業已達2700家,印刷業的總產值達到165億元,占溫州工業總產值的4%左右。但誘人的數據卻掩蓋不了殘酷的現實。
“溫州印刷業已經到了一個危險的拐點。”溫州市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平勛在前不久接受記者采訪時憂心忡忡地表示。“2003年,溫州的印刷業總產值已經達到135億元,2006年以來,印刷業的發展明顯滯后了。” “發展明顯滯后”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危險的拐點”指的又是什么?陳平勛沒有正面回答,只是表示最近很苦惱,也非常擔憂,因為表面上看溫州市印刷行業發展態勢平穩,實則強盛背后充滿了危機,最近各家企業就頻頻遭遇各種麻煩事—— “非常麻煩”:原材料漲價,利潤越來越薄了 本月5日,也就是國慶節過后剛剛開工的一天,飛躍印業廠負責人池敏收到一份傳真,這是來自杭州瑞星紙業公司的提價通知單。上面寫著:隨著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上漲,造紙原材料膠乳每噸上漲了700元,燃煤每噸上漲60元,考慮到成本的增加,決定每噸紙提價200元。
池敏眉頭緊皺,這已經是10月份以來,他收到的第三份紙張提價通知單了。“應該每家印刷企業都收到這樣的提價單了,他們都向我訴苦:一次性漲價也好一點,企業還可以向客戶反映,相應提點價格,可每次都提價一兩百,真叫人哭笑不得。” 同一天,因為原材料一再上漲的困惑,池敏和寶光印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鹿城區印刷行業協會會長葉建華坐到了一起商討對策。 這位協會會長認為,近幾年來,不僅僅塑料、顏料、紙張的價格上漲了,而且包裝專用膠水上漲了20%,光亞膜上漲了15%。一邊是原材料價格上漲,一邊是印刷產品加工費難以得到提高,不算水電、人工、機器折舊等費用,企業的利潤變得越來越微薄。 “其實飛躍印業廠遇到的成本漲價問題只是溫州整個印刷行業的一個縮影,其他的印刷企業遇到的困境跟它差不多。鹿城區從事包裝印刷的企業共有300多家,其中有100多家印刷企業是專門替皮鞋企業的包裝品印刷的。但自2007年以來,隨著國家出口退稅的降低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這些皮鞋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指望他們能接受印刷加工費的提高幾乎是不可能的。”溫州市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平勛如是說。陳平勛認為,受國際大環境的影響,原材料漲價是個普遍的問題,不僅僅印刷行業有,溫州其他輕工行業也都面臨這樣的困境。
葉建華坦言,其實他也想漲價賺多點利潤,只是競爭太激烈漲價難,所以現在企業根本不敢提價。打個比方,如果寶光將印刷產品加工費漲一些,原來的客戶要么減少定單的數量,要么就干脆把定單交給別的印刷企業去做。用不了多久,寶光就會失去原來的客戶。印刷業屬于加工型的行業,相當于替他人做嫁衣裳,企業的自主性不強,從這方面說,原材料的提價帶來的后果似乎要比他們想象的嚴重得多。 “非常麻煩”:破不了的無證印刷網 讓葉建華、池敏他們眉頭緊鎖的還有一件麻煩事是行業內無證印刷之風有越來越盛之勢,局面似乎比以往更厲害了。 在市區雙嶼、梧田一帶,順著彎彎曲曲如迷宮一樣的小巷走進去,就可以發現許多無證印刷廠遍布。這些無證印刷廠面積不大,一般在200平方米以下,一個廠只配有一臺印刷機和幾個工人。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在雙嶼、梧田一帶,這樣的無證印刷廠數量至少有100來家,全都分布在各條小巷里。他們像丑媳婦見不得公婆一樣深藏在小巷弄底,逃避著稅務和工商的檢查。他們不僅不用交稅收和工商管理費,甚至連電費也省了。 有這樣一個例子,為了偷電,一無證印刷廠在門上安裝了一個特殊裝置,平時從事非法印刷時,大門是緊閉的,此時電表不會走動;遇到電業局的人前來檢查時,大門一打開,電表就自動正常運轉了。靠著這個裝置,在成本上可謂大大降低了,該企業在部分中小企業客戶中有一定的市場,而且影響到同行公平競爭。 在溫州,印刷包裝行業存在這樣一個事實:一些實力弱小的企業和無證的印刷廠,由于資金、設備等原因,處于被淘汰的邊緣,可是非常的靈活,有點錢賺就可以,過一天算一天。 這些企業為了生存下去,往往在投標中壓價招攬業務。池經理舉例說,譬如一筆印刷皮鞋盒子的定單,原本每個盒子要1元的印刷成本費,這些小印刷廠和無證印刷廠為了搶生意,即使是把印刷加工費降低到8毛,他們也愿意干。對他們來說,反正工人們閑著也是閑著,先搶占了市場才可能會贏利。“現在印刷業的現狀是哪家印刷廠的價格低就能搶到生意,你不做,別人搶著做。” 記者調查發現,不僅僅是這些無證印刷廠從事印刷經營活動,另外還有些打字復印店通過新增小型膠印設備,變相經營印刷行為。 陳平勛告訴記者,其實印刷行業是有嚴格的市場準入門檻的。一個正規的印刷企業必須達到擁有兩臺價值60萬元的08式印刷機,150萬元的注冊資金和廠房面積200平方米以上的條件,符合上述條件才能獲得市場準入許可的批證。 陳平勛憤憤不平道,“這些企業存在并非一天兩天了,沒想到現在局面到了如此普遍的情況。他們在什么條件都不具備的情況下,就進入印刷市場從事非法印刷經營活動,他們的產品假冒品牌,工藝粗糙,靠著逃避稅收和偷電,印刷加工費一般比正規的印刷廠低廉很多。無證印刷廠的存在,極大地沖擊了正規印刷廠的生意,造成了溫州印刷市場的混亂。” “非常麻煩”:跳進無序競爭的坑 就在印刷企業感嘆原材料漲價,無證印刷沖擊,生意越來越難做,利潤幾乎不保的情況下,一個可怕的現象出現了:隨著原材料價格不斷漲價和印刷行業無序競爭的越演越烈,印刷廠通過偷工減料來減少成本開支眼下已成為公開的秘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印刷廠老板告訴記者,如果不偷工減料,企業根本無法生存。
“五六年以前,市場還不存在無序競爭的時候,按照行規,印一色紙要5分錢,而且數量至少要3000張,那時候印刷廠還有贏利的空間,大家用的是杭州生產的高檔油墨,想方設法提高印刷質量;可如今,印一色紙只有3分錢,數量即使只有500張也印,當企業沒有利潤的時候,大家用的是蒼南生產的低檔油墨,想的是如何偷工減料,降低成本。其實大家都沒有辦法,低成本只能印出更低品質的產品。”這位老板無奈地表示。 葉建華認為,偷工減料還只是一些實力弱小的企業和無證印刷廠的個別行為,但無序競爭帶來的嚴重后果是小而精的企業很難得到發展,大而全的企業很難做大做強。 “小而精的企業面對無證企業的價格競爭優勢很難有發展的空間;大而全的企業投入一臺新設備,動輒千多萬元,面對印刷包裝業激烈的競爭,企業投入大,產出小。大家一年到頭干得這么辛苦,但企業賺的錢越來越少,靠的是以前的底子撐著,這甚至讓我萌發了轉行做其他生意的想法。”葉建華舉例說,寶光在溫州印刷行業算經營得比較好的,但受行業無序競爭的影響,企業一年的利潤只有100來萬元,假使現在不干了,把土地和廠房租給別人,一年最起碼也有兩三百萬元的收入。 “非常擔憂”:堅持還是放棄? 原材料漲價似乎是一個導火線,點燃了印刷企業愈演愈烈的無序競爭,惡性循環的結果,使得印刷行業的許多企業開始重新思考自己企業的發展問題。陳平勛前面所說的“拐點”,其實也就是指目前溫州印刷企業的利潤較之往年已越來越微薄,整個行業正陷入一種困境,如果一些企業退出或放棄了,到時候,就將醞釀成整體行業的大衰退。 陳平勛稱,由于印刷行業不景氣,許多有一定實力的企業選擇了外遷。“近年來,將生產基地搬到上海的溫州印刷企業就有100來家,而搬到廣東、北京等外地城市的就更多。這些企業選擇外遷,原因有兩點:一是看中外地城市的土地費用便宜,能減輕企業的成本壓力;二是移師大城市,信息資源廣闊,有利于企業接到更多的國內和國際的定單。” 在這種情況下,溫州印刷行業已面臨嚴峻挑戰。
有業內人士擔心,溫州印刷業接下來將遭遇一個寒冷的冬季。 采訪手記 目前,溫州鹿城區的印刷企業產品還比較單一,缺乏全國和國際的定單。相比來說蒼南的印刷業發展要好些,其中五分之二的定單主要來自全國各地以及部分外單。業內人士稱,畢竟溫州市場只有這么大,如果印刷企業大家競相壓價,陷入無序競爭而不能自拔,整個行業將會陷入惡性循環之中。 一方面是規范游戲規則,更重要的是企業在生產和銷售方面不能太局限了。據了解,鹿城區的印刷企業專門和鞋廠打交道的達100多家,這也不能怪原材料漲價和無證企業的沖擊了;另外市場不能只頂著鹿城或溫州地區,畢竟市場的份額相對固定,是走出去的時候了。當然,最重要的是不要再停留在加工上,印刷企業還應積極研發新的產品,多生產一些印刷終端產品,努力擺脫為他人做嫁衣裳的束縛,提高產品的附加值。(鄭榮 湯海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