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訊消息 12月7日,國都證券行業分析師就造紙行業整體發展指出,受需求快速增長、紙制品出口規模的擴大以及國家宏觀經濟調控影響,2007年造紙行業供求基本達到平衡,行業進入復蘇周期。
我國造紙企業從人民幣升值中受益明顯,造紙行業的進口成本大幅下降。據測算,僅進口紙漿和廢紙和生產設備方面,人民幣升值5%,造紙業每年可直接節約成本約11億元人民幣,若考慮增值稅等因素,成本降低接近14億元。2007年造紙行業供求基本達到平衡,行業進入復蘇周期。推動行業復蘇因素是:需求快速增長,2007年上半年全國紙制品消費量同比增長16.31%,紙制品出口量同比增長28.01%;而供給受到國家宏觀經濟調控,2006年造紙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下降至18.4%,行業集中度提高、淘汰落后產能的過程也減少供給存量,緩解行業供過于求的壓力。2007年行業供求關系明顯好轉。
造紙行業是目前我國資源消耗最大的行業之一,行業未來面臨著以節能減排為主線的結構調整。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造紙產業發展政策》在產能規劃、環保、產業布局、纖維原料、行業準入等方面都做出了具體的規定,規劃了造紙產業發展方向,從而給造紙業上市公司帶來了極大的影響。規模和環保成為造紙產業發展的重要指標。政策明確指出今后造紙行業的發展應嚴格遵從“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和“支持兼并重組,推動產業整合”這兩個基本點出發,進一步推動“建設林漿紙一體化”產業政策,注重從上下游一體化的角度完善企業自身的長期競爭力,逐步緩解原材料瓶頸問題,提升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造紙行業為資本密集型產業。在行業競爭加劇和成本上升的過程中利潤受到擠壓。國都證券傾向于給予兩類造紙企業更高的估值:一是實行產品差異化策略的企業;二是能夠解決原材料供應瓶頸的林漿紙一體化企業,這類企業擁有原料控制力,能夠從根本上改善企業競爭力,顯著提升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