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小说_国产日韩欧美_爱爱日韩_精品人成_成人在线免费av_av在线免费观看网站

 中國紙業門戶網站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搜索關鍵字       
完善退耕還林政策 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
——林樹森省長在全省退耕還林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http://www.feizouzhai.cn  2008-01-02 陽光在線

    這次會議是省政府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總結回顧我省實施以退耕還林為重點的生態建設工程和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取得的成績和經驗,全面安排部署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省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各項工作,切實加快全省生態建設步伐。下面,我講三點意見。

      一、我省的林業生態建設取得了巨大成績

    今天我們都認為生態保存較好是我省的一大優勢,但在三十年前,我們的自然生態完全是另外一幅景象。改革開放之初,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省亂砍濫伐問題十分突出,森林覆蓋率一度下降到12.6%,是歷史上最低的時期。隨之而來的是水土流失嚴重,石漠化不斷加劇,自然災害頻繁發生。為了改變這一狀況,30年來,省委、省政府一直堅持不懈地把加強生態建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1990年,我們作出了十年基本綠化貴州的決定,開始大力開展生態建設,努力修復生態環境;上世紀末本世紀初,中央作出實施西部大開發的重大戰略決策,并啟動實施退耕還林工程,按照中央的戰略部署,我們堅持把以退耕還林為重點的生態建設作為西部大開發的戰略重點來抓,切實加大了工作和投入力度;2004年,省委九屆四次全會還明確提出要堅持實施“生態立省”戰略。經過這些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通過大力推進以退耕還林為重點的生態建設,我們從根本上遏制了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生態狀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態優勢得到恢復和鞏固。

    這些年來,我省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封山育林、天然林保護等重點林業工程,森林覆蓋率年均提高一個百分點,目前已經接近40%,是全國平均水平的兩倍以上。特別是國家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為我省生態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在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從2000年到2006年,我省累計完成退耕還林建設任務1669萬畝,投資達到70億元。通過實施退耕還林工程,全省林草植被大幅度增加,水土流失大面積減少,森林覆蓋率將因此提高近6個百分點。實施退耕還林工程以來,我們全面落實各項直接補助政策,累計向退耕農戶兌現33.1億斤糧食和38.7億元現金,成為退耕農戶收入的重要組成部分,保證了退耕農戶的基本生活。同時,我們還切實加強土地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積極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在退耕657萬畝的情況下,全省糧食產量保持穩定,今年全省糧食產量超過1170萬噸,創歷史新高,農民群眾的收入也實現了持續增長,基本達到了“退得下、還得上、穩得住、不反彈、能致富”的要求。實踐證明,退耕還林工程是我省迄今為止投資最大、涉及面最廣、最受農民歡迎的一項生態建設工程。

    這些年來,我們堅持以改革為動力,切實抓好林業改革各項工作,為加快推進生態建設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目前,林業分類經營改革和國有林場、國有森工企業改革加快推進,一些制約我省林業發展的體制和機制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特別是從去年底開始,我們在錦屏等9個縣(市、區)開展了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試點工作。一年來,在省有關部門和9個試點縣(市、區)的共同努力下,試點工作順利推進,林地勘界確權工作和林權證書發放工作基本完成,各項配套改革也取得了積極進展。在改革試點工作中,各試點地區明晰了集體山林產權,確立了農民對集體林業的經營主體地位,通過整體的制度安排,有效地調動了廣大農民群眾發展林業的積極性,使“管好自家山、看好自家林”成為農民的自覺行動,使林業生產力得到進一步釋放。林業廳的同志在試點地區作了一個問卷調查,結果顯示,98%的群眾對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表示擁護和支持。這9個試點縣(市、區)的工作,為我省全面推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探索了路子,積累了經驗。

    這些年來,我們在切實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的基礎上,高度重視對森林資源的合理利用,促進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一是在堅持生態優先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地發展坑木林、造紙原料林、優質干鮮果、中藥材等經濟林木,促進了林業產業結構調整,增加了林農的收入。二是實施了一批林漿紙一體化等林產品深加工項目,提升了森林工業的發展水平。三是依托森林資源,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和森林旅游等相關產業,拓寬了農民增收的渠道。

    對于我省生態環境的改善,我個人有深切的體會。1994年我第一次到貴州,從貴陽經安順到黔西南,沿途兩邊都是光禿禿的山,山上全是石頭,林木很少。但是從去年到現在,我在貴州工作了一年多的時間,所到之處幾乎都是郁郁蔥蔥、山清水秀,讓人賞心悅目,甚至連原來生態環境比較差的安順、黔西南等地,面貌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我省生態建設取得的這些成績,是黨中央、國務院和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廣大林業工作者為此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謝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把林業建設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來抓,深刻認識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把建設生態文明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個新要求之一,并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時,要使我國成為生態環境良好的國家。這充分反映了生態文明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重要地位,也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加強生態建設、轉變發展方式的高度重視和堅定決心。

    我省是一個欠發達省份,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仍然處于工業現代化的起步階段,根據中科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現代化報告》,我省第一次現代化指數和第二次現代化指數都在全國排名倒數第一。但是,這份報告還對2000年和2004年全國各省(區、市)生態現代化的實現程度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顯示,2000年我省生態現代化指數在全國排名第28位,但僅僅用4年的時間,到2004年我省的排名提前了9位,在全國排名第19位。這一方面反映了這幾年我省在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方面取得的顯著成績,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們在發展生態文明和生態現代化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生態文明是一種依靠自然、利用自然而又保護自然的文明形態,是人類文明進程的最前沿。當前,我們正處在人類從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轉型的關鍵時期,如果我們能夠抓住機遇,加快生態文明建設,那么就有可能從工業文明的起步階段直接進入生態文明這個人類文明進程的最新階段,從而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現代化道路,實現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生態文明的核心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林業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和基礎產業,是生態建設的主體,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關鍵和重要紐帶。切實加強林業建設,對于生態文明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這些年來,我省林業建設取得的成績是有目共睹的,但也要看到,受特殊地理條件等因素的影響,我省生態環境總體上仍然比較脆弱,石漠化面積擴大的趨勢仍然沒有得到根本遏制。進一步加大林業建設力度,任務仍然十分繁重。

    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林業建設工作,我們在政策和體制上面臨兩大課題。第一個課題是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問題。退耕還林工程已經實施了8年,如何鞏固退耕還林取得的成果,當前在政策上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我省退耕農戶大多分布在邊遠貧困山區,增收門路窄,收入不穩定,對國家退耕還林政策補助的依賴性很強。隨著退耕還林補助政策的陸續到期,一旦停止補助,部分退耕農戶的生活將受到影響,一些退耕農戶還有可能返貧,退耕還林的成果也難以鞏固。二是退耕還林工程區內的生產生活條件有待進一步改善,退耕農戶自我發展的能力還很低,基本農田建設、生態移民、農村能源以及后續產業發展等配套政策措施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三是我省是典型的喀斯特山區省份,土壤脊薄,植樹造林不容易,補植補造的任務很重,后期撫育管護的難度更大。這一問題也需要通過制定相應的政策措施,從根本上予以解決。第二個課題是集體林權制度問題。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大致經歷了4個階段,一是土改時期的“分山分林到戶”階段,二是農業合作化時期的“山林入社”階段,三是人民公社時期的“山林集體所有、統一經營”階段,四是改革開放初期的“林業三定”階段。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整體上滯后于農村改革,集體山林歸屬不清、權責不明、經營機制不活、產權流轉不規范等矛盾和問題仍較突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通過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全國18億畝耕地解決了13億人口的吃飯問題。但時至今日,全國43億畝林地既沒有解決13億人的木材和林產品供應問題,更沒有解決國土生態安全問題,林區、山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水平也與平原地區存在較大的差距。有人統計,在過去的林權制度下,一畝林地的年均收益只有二十多元,而一畝耕地卻可以達到四五百元甚至更多。這些問題嚴重制約了生態建設成果的鞏固和林業生產力的發展。

    中央對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高度重視。今年8月國務院專門下發了《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決定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延長補助期。這是鞏固生態建設成果、解決退耕農戶長遠生計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也是加強“三農”工作、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政策,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另外,從2003年開始,中央先后在福建、江西、遼寧、浙江和云南、安徽、河北等省全面開展了以“明晰產權、減輕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流轉”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并在包括我省9個縣(市、區)在內的80個縣(市、區)進行了改革試點。實踐證明,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加快林業發展、鞏固生態建設成果、振興林區經濟、富裕廣大林農的根本途徑,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效舉措。為此,胡錦濤總書記特別指出,“林改意義確實很重大”。溫家寶總理強調,“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如同土地家庭承包改革一樣,具有歷史性的意義”。回良玉副總理還提出,“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繼家庭承包責任制后,基層和農民的又一次大創造,農村經營制度的又一次大創新,農村生產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必將載入中國農村改革發展史冊”。

    中央作出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決策,為加快我省林業建設和生態建設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除了這兩大機遇而外,我們還有一個新的好機遇。經過長期爭取,中央已經決定在全國100個縣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由于我省石漠化面積大,又是率先提出開展石漠化綜合治理的省,因此在這100個試點縣中,我省占了55個。全省各地各有關部門要站在建設生態文明、加快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歷史性跨越的高度,充分認識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重大意義,緊緊抓住以上三個方面的難得機遇,扎實做好林業建設的各項重點工作,努力促進全省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確保我省生態優勢得到進一步鞏固和增強。

    三、扎實抓好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大力推進林業建設全面發展

    (一)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國務院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主要內容是原有的補助政策到期后,繼續對退耕農戶給予適當補助。具體政策有兩條:一是原有的退耕還林補助期滿后,繼續對退耕農戶給予適當的現金補助,解決退耕農戶當前的生活困難。二是中央安排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解決影響退耕農戶長遠生計的突出問題。同時明確了加大基本口糧田建設力度、加強農村能源建設、繼續推進生態移民、繼續扶持退耕還林地區、調整退耕還林規劃、繼續安排荒山造林等6個方面的配套措施。根據國務院的《通知》精神,省政府制定了《關于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意見》。《意見》在全面貫徹落實國務院《通知》精神的基礎上,從我省實際出發,增加了加大對退耕農戶接續產業的扶持力度、加強補植補造和撫育管護兩條配套措施。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吃透中央和省的精神,準確把握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主要內容和配套措施,結合實際抓好貫徹落實。

    第一,不折不扣地抓好對退耕農戶直接補助的政策落實。國務院《通知》明確指出,現行退耕還林糧食和生活費補助期滿后,中央財政安排資金,繼續對退耕農戶給予適當的現金補助,解決退耕農戶當前生活困難。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補助標準為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105元。補助期為還生態林8年,還經濟林5年,還草2年。原每畝退耕地每年20元的生活補助費,繼續直接補助給退耕農戶,并與管護掛鉤。另外,在前些年實施退耕還林工程的過程中,考慮到我省農民收入水平較低,原糧食調運費已直接補給退耕農戶,下一步,由省和市(州、地)、縣承擔的糧食調運費仍按原渠道和標準直補給退耕農戶。

    國務院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后,政策補助兌現工作將延至2021年。對我省來說,原補助政策周期內還有56.3億元需要兌現,國家完善政策延長補助期后又將新增64億元用于直接補助,總計將有120億元現金在今后的15年內分年補助給退耕農戶。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充分認識這項工作的長期性和艱巨性,采取扎實有效的措施,確保把資金一分不少地發到農戶手中。同時,還要強化年度檢查驗收工作,確保退耕還林成果得到鞏固,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第二,切實用好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為集中力量解決影響退耕農戶長遠生計的突出問題,國家將安排一定規模的資金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專項資金,主要用于退耕農戶的基本口糧田建設、農村能源建設、生態移民以及補植補造。省里將根據中央下達的專項資金總量,按照各市(州、地)和縣(市、區)完成的退耕地造林面積核定下達專項資金,并從2008年起分8年集中安排,逐年下達,包干到縣。各地各有關部門在安排資金時,要向特殊困難地區傾斜,并在年度安排上優先安排原補助政策到期和臨近到期的退耕農戶。同時,專項資金要實行專戶管理,專款專用,并與原有各項扶持資金統籌使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第三,做好鞏固退耕還林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鞏固退耕還林成果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建設周期長,要在科學編制規劃的基礎上逐步推進。省有關部門要認真做好省級專項規劃的編制工作,并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退耕還林工作經費安排方案,經省政府審定后一同報國家有關部門審批。各市(州、地)、工程縣(市、區)也要在認真搞好退耕農戶調查、掌握翔實資料的基礎上,按照“因地制宜、突出重點、遠近結合、綜合整治”的原則,搞好本地區的專項規劃和經費安排方案編制并及時上報。專項規劃的重點應包括退耕地區基本口糧田建設規劃、農村能源建設規劃、生態移民規劃、農戶接續產業發展規劃等,綜合考慮還林的經營管理措施和退耕農戶近期生計及長遠發展配套項目,并注意與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新農村建設規劃等相銜接。

    第四,采取有效措施統籌解決退耕農民長遠生計問題。退耕農民長遠生計能否得到有效保障是退耕還林成果能否真正鞏固的關鍵。下一步,我們除了要按照國家要求建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來保證資金來源渠道而外,在具體工作中還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關于基本口糧田建設。按照我省的氣候條件和現代農業科技發展情況,在我省農村,只要人均擁有0.5畝有效灌溉面積,農村人口的溫飽問題是可以解決的。實現農村人均0.5畝有效灌溉面積的目標,關鍵是要加強農村水利基礎設施建設。近年來,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事關全局的重要戰略任務來抓,不斷加大投入和工作力度,通過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三小”水利工程和煙水配套工程等,2007年全省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已提高到0.45畝。同時,2006年以來,我們還搶抓一系列有利機遇,落實了五年之內解決農村飲水問題和建成農村人均0.5畝有效灌溉面積的資金來源渠道。從目前的工作進度來看,只要我們前期工作扎實,相關措施到位,2009年以前實現全省農村人均有效灌溉面積0.5畝的目標是完全有可能的。在此基礎上,要統籌用好包括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在內的各項資金,加快完善配套設施,提高排、灌水平,力爭再用幾年的時間建成人均0.5畝高產穩產基本口糧田。

    二是關于農村能源建設。解決燒柴問題是農民群眾砍樹毀林的主要原因之一。要讓農民群眾少砍樹、不砍樹,就必須采取有效措施,解決他們燒柴的后顧之憂。要在充分尊重退耕農戶意愿的基礎上,因地制宜地開展農村能源建設。以農村沼氣建設為重點、多能互補,加強節柴灶、太陽灶建設,發展薪炭林和小水電。農村能源建設資金要在爭取中央補助的同時,采取地方配套和退耕農戶自籌相結合的方式籌集。對農村能源問題突出、特別是以燒柴為主的退耕農戶,要優先安排建設補助。對已經得到國家農村能源建設補助的,不再重復安排。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目前我省農村沼氣池主要采取分戶建設的辦法,這種辦法存在一定的弊端,一方面每戶有沼氣池的農戶都要解決沼氣池的維護問題,在資金和技術上都有一定的困難;另一方面每戶農戶在家中都要飼養生豬,才能夠滿足沼氣生產的需要,在人口較為密集的村莊,不利于家庭衛生條件的改善和生豬飼養的規模化;再一方面,一些農戶家中的沼氣池受容量的限制,產生的沼氣不能夠完全滿足生活的需要。針對這些情況,要解放思想、大膽創新,積極探索畜牧業的規模化生產和建設多戶共用沼氣池的路子,使沼氣池既能夠解決農民群眾的燃料需求,又能夠改善生活環境。

    三是關于生態移民。對居住在深山區、石山區和基本喪失生存條件地區的退耕農戶實行生態移民,是解決他們長遠生計問題的一項重大舉措。生態移民政策性強、涉及面廣,各地在組織實施過程中要深入細致地做好移民和遷入地群眾的思想工作,妥善解決好移民的住房、基礎設施以及后續發展等問題。在搞好生態移民的同時,要加大勞動力轉移就業工作力度,切實抓好對勞動力的轉移就業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不斷增強他們的自我發展能力。要把生態移民與城鎮化結合起來,對具有一定勞動技能的移民,可以幫助他們進入城市,轉變成為城市居民。

    四是關于接續產業。我們建設生態文明,不只是拿來看的,而是要拿來當飯吃。如何拿來當飯吃?僅僅解決退耕農戶的溫飽問題遠遠不夠,要通過幫助退耕農戶大力發展接續產業,使他們能夠實現增收致富。在具體工作中,要充分發揮我省生態保存較好、生物資源豐富的優勢,因地制宜地幫助退耕農戶發展具有比較優勢的種養業,特別是要依托森林資源,積極發展森林工業和林草、林藥、林果、林茶等林下產業。這里需要特別強調的是,要把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與幫助退耕農戶發展接續產業統籌起來考慮,有條件的地方要積極探索在退耕地和荒山荒坡上種草、種灌木。最近,中國工程院有一位院士帶隊到我省考察草地畜牧業,寫了一個考察報告,這個報告認為,如果我們能夠像晴隆那樣,在荒山荒坡上種植牧草,發展草地畜牧業,貴州將來就有可能會像新西蘭一樣。這個觀點很值得我們借鑒和參考。把退耕還林和荒山造林與發展接續產業統籌起來考慮,光靠林業部門一家不行,光靠農辦或者農業廳也不行,要有一個綜合部門來牽頭,我想先由發改委來牽頭,把石漠化綜合治理也考慮進來,在消滅荒山、防止水土流失的同時,使退耕農戶有穩定的增收來源。

    第五,切實抓好森林資源的管護工作。俗話說,“一分造林、九分管護”,由此可見管護工作的重要性。要把加強管護作為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的重要任務來抓,努力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各工程縣要在全面自查的基礎上,摸清需要補植補造的面積,力爭用2到3年時間全面完成實施退耕還林以來需要補植補造的任務。要切實加強中幼林的撫育和林木后期管護,把管護責任落實到山頭地塊,落實到戶、到人,并積極探索多種有效的管護形式,堅決杜絕毀林復耕現象的發生。

    (二)全面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省政府決定,從今年12月開始,在全省全面開展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工作。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兩大主要任務。一是通過明確林權主體、理順經營關系,真正落實“山有其主、主有其權、權有其責、責有其利”。二是通過完善林業管理體制,建立林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構建林業要素市場和林權有序流轉的機制,規范林業執法,提高林業服務水平,基本建立起產權歸屬明晰、經營主體到位、責權劃分明確、利益保障嚴格、流轉順暢規范、監管服務有效的現代林業產權制度,最終實現森林增長、生態改善、農民增收、林業增效、林區和諧的目標。

    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是農村生產關系的重大調整,政策性很強,操作難度大。各地各有關部門要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的精神,統籌安排,精心組織,認真抓好這項改革工作,確保實現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目標。在下一步的工作中,要著重抓好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堅持正確的改革方向,確保農民得實惠、生態受保護。農民得實惠、生態受保護是我們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只有還山于民、讓利于民,使農民從改革中真正得到實惠,農民群眾才有可能從長遠發展考慮,正確處理好保護和合理利用森林資源的關系,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有機統一。要切實維護農民的根本利益,該給的利益要給足,該減的負擔要減夠,該搞的服務要搞好。要保障農民群眾對改革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不能包辦代替、強制推行。同時,這項改革決不能以犧牲和破壞生態為代價,這是必須堅守的一條底線。對在改革中出現的亂砍濫伐林木、亂征亂占林地等各種破壞森林資源的違法行為,要依法從嚴從快查處,確保現有森林資源的安全。

    第二,堅持積極穩妥的原則,兼顧各方利益。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牽涉面廣,實施程序復雜,如果操作不當,就有可能引發新的矛盾和糾紛,甚至給今后的林業經營管理埋下隱患。因此,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和社會可承受的程度統一起來,兼顧國家、集體、個人的利益。對改革前林地林木流轉、林地開發誰占誰有等遺留問題,要本著尊重歷史、尊重事實、誰造誰有、依法依規的原則,妥善處理,協調各方協商利益分配。對群眾不理解、歷史遺留問題較多、工作難以開展的地方,要等條件成熟后再穩步推開改革。要重視林權糾紛調處,按照屬地管理、分級負責、依法調處的原則,健全調處機構,制定和完善調處預案,充分發揮民間調解組織的作用,形成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調處機制,切實維護林區社會穩定。

    第三,堅持依法依規辦事,確保改革規范有序。要嚴格按照《農村土地承包法》、《物權法》、《村民委員會組織法》、《森林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穩定自留山政策,完善責任山政策,對尚未落實經營主體的集體商品林及其林地以及縣級以上人民政府規劃的宜林荒山荒地,按照“均山、均股、均利”原則重新分配到人,落實到戶,并穩妥處理家庭承包已經流轉的山林,進一步鞏固、完善、深化和落實家庭承包。改革中,要切實做到政策、程序、內容、方法、結果五公開;村級林改方案的制定,要堅持一村一策,不搞一刀切;對集體山林分不分,分到什么程度,怎么分,什么時候分等重大事項的決策,必須堅持由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大會三分之二以上的群眾說了算,真正落實好和保護好農民的承包權、經營權、收益權。要依法簽訂林權承包合同,及時開展林權登記。堅持依法、有償、自愿的原則,建立規范有序的林木所有權流轉機制。

    第四,堅持統籌謀劃,認真抓好配套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的主體內容是明晰產權,但要建立林業發展、林農增收、生態改善的長效機制,就必須有一系列相關的改革措施配套推進。因此,在推進主體改革的同時,就要統籌安排各項配套改革措施,將明晰產權與減免稅費、放活經營、規范流轉以及建立服務保障體系有機結合起來,確保改革順利展開,充分釋放改革效能。要配套完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和辦法,加快建立林業產權交易制度,不斷加強林業“三防”體系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特別是要以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為契機,著力推動林業部門自身改革,使林業部門的職能從審批收費式的管理轉變到嚴格執法和提供服務上來。

    (三)統籌使用各方面資源,力爭用五年時間再造1500萬畝林地。盡管喀斯特地區是生態比較脆弱的地區,但是這些年來的實踐證明,無論是全省還是局部地區,只要我們扎扎實實地抓好生態建設,實現生態環境的穩定好轉是完全可能的。畢節地區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畢節是我省生態環境最脆弱的地區之一,在建立畢節試驗區20年的時間里,全區森林覆蓋率從14.9%提高到34.9%,平均每年提高1個百分點,成績是非常顯著的。在今后的五年中,如果我們能夠充分用好各方面的機遇,進一步抓好生態建設,再建成營造林面積1500萬畝,那么全省森林覆蓋率還能夠再提高6個百分點左右,到那時,我省的生態優勢將會進一步凸顯,建設生態文明的基礎將得到進一步夯實。

    如何完成這1500萬畝的營造林任務?我想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的途徑。一是對于目前正在實施的封山育林等重點林業工程,要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爭完成任務的規模逐年有所增加。二是這次國家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明確要繼續安排荒山造林計劃,繼續按原渠道安排種苗造林補助資金,并視情況提高補助標準。我們要積極爭取國家在計劃安排時對我省給予傾斜。對于中央下達我省的荒山造林計劃,省里將按每畝20元的標準給予一次性補助。三是國家雖然目前暫不安排退耕還林計劃,但已明確表示將進一步摸清25度以上坡耕地的實際情況,在深入調查研究、認真總結經驗的基礎上,制定新的退耕還林工程建設規劃。我們要按照國家的有關要求,積極主動地做好相關工作,爭取國家在制定規劃時對我省給予傾斜。四是從明年開始,我省將全面啟動55個縣的石漠化綜合治理試點工作,在石漠化治理過程中,要把植被恢復作為主要任務來抓,使石漠化地區的森林覆蓋率盡快得到提高。五是要通過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完善相關政策措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切實拓寬植樹造林的資金來源。

    (四)切實加大生態建設資金投入,大力加強資金使用監管。加快我省生態建設步伐,僅靠我省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大力爭取國家支持。像石漠化綜合治理這樣大規模的一項工作,離開中央的支持我們是不可能做好的。這次國家完善退耕還林政策,按照政策和補助標準,在未來15年內對我省的資金投入總量將達到240億元,其中僅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就有54億元。對于這些資金,我們要積極爭取國家早日下撥到位,在此基礎上,還要爭取國家盡可能地增加對我省的投入。在爭取國家支持的同時,省級財政也要不斷加大生態建設投入,在正常預算中要確保對林業建設的支出每年都有增加。在完善退耕還林政策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過程中,有些方面的資金需要地、縣配套,地、縣政府要嚴格按照中央和省里的要求,及時足額安排配套資金,確保各項工作順利開展。隨著中央和省對生態建設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用于生態建設的資金將會不斷增加,要加快建立健全有關資金管理制度,加強對生態建設資金的審計監督,確保生態建設資金安全,切實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同志們,大力開展生態建設,做好退耕還林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各項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我們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扎實工作,開拓進取,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實現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評論】【推薦】【打印】【關閉
用戶
匿名發出
 紙印論壇 ·紙業 ·印刷 ·造紙 ·紙張 ·包裝 ·出版 ·紙網 · ·景華 ·紙品 >> 更多
·貴州省環保局:紙廠污染嚴重 關停勢在必行
Copyright @ 2000-2007.Beijing IUUI Network Sci-Tech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紙網加入收藏夾
版權所有 恩佑科技  
聯系電話:010-51660216 值班電話:010-51660219
傳真:010-51662132 客服信箱:service@paper.com.cn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 日韩av一二三区 | 欧美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色综合久 | 精品一级 | 国产成人免费一区二区60岁 | 久久久久国产精品 | 成人免费视频观看 | av在线免费不卡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在线免费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www | 国产精品免费在线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 | 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黄色av | 欧美一级在线 | 精品久久久久久红码专区 | 高清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精品一 | 九九热在线视频观看这里只有精品 | 亚洲综合电影 | 北条麻妃av一区二区三区 | 91天堂| 久久香蕉网 | 久久久久久一区 | 久久中文字幕av | 久久久久亚洲 | 日韩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观看 | 欧美日韩精品免费观看 | 第一av | 国产电影精品久久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久久久久 | 日韩 欧美 综合 | 亚洲欧美视频 | 韩日一区二区 | 在线亚洲欧美 | 色偷偷噜噜噜亚洲男人 | 午夜成人免费视频 | 免费国产成人av | xx性欧美肥妇精品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