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在中國做生意的麻煩,日本王子制紙(Oji Paper)算是上了一課。
本來,這家日本最大造紙商在南通的新廠應該在去年開業,每年生產至多40萬噸的印刷紙張。但是,起初只是許可證申請方面的一個微小調整,卻發展成了長達4年的拖延:現在,這家價值20億美元的工廠要到2010年才能投入使用。南通位于上海西北方,與上海隔江相望。
王子制紙首席執行官筱田和久(Kazuhisa Shinoda)談到這段經歷時表示:“日本的規定也會變化,但先是要進行討論。而在中國,情況就是突如其來。這里需要更大的透明度。”
筱田和久的經歷,與其他在設立中國業務方面舉步維艱的高管們如出一轍。
2003年,省級監管機構給這家工廠頒發了許可證。但當王子制紙希望在同一地點增加一個紙漿處理廠時,卻被告知需要中央政府方面的批準。最終,這一要求得到了批準,不過條件是王子制紙把該項目10%的股權讓給合資企業的中國合作方。
在日本日漸蕭條的造紙行業,王子制紙是首家大舉進軍海外的公司。盡管有種種讓人頭疼的地方,它還是計劃把南通工廠的年產量增至80萬噸。筱田和久希望把年產量增加到120萬噸,成本可能是10億美元。
其他日本造紙商傾向于把重點放在削減國內成本上,但王子制紙以前就逆傳統做法而動。
去年,它對日本北越制紙(Hokuetsu Paper)發起了一項前所未有的敵意收購,最終未獲成功。北越制紙是一家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
王子制紙進軍海外行動背后的商業原理似乎顯而易見。日本的紙張需求每年僅增長1%或2%,而中國的紙張需求卻在飆升。去年,紙屑和木屑的成本躍升了50%,侵蝕了王子制紙的利潤。而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中國的需求導致的。
王子制紙9%的收入來自于海外,但筱田和久表示,他希望在5到10年內將這一比例提高到20%。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正在尋求繼南通工廠之后的下一步重大舉措。他指出,泰國、越南和馬來西亞是最具吸引力的新廠址,或許這也反映出他在中國開展業務感到頭疼。
由于成本上升,王子制紙上半年營運利潤下降了42%。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分析師石橋勝人(Katsuhito Ishibashi)認為,這家公司距離全年500億日元的目標,將有100億日元(合9000萬美元)左右的差距。
石橋勝人警告稱,王子制紙中國工廠4年的延誤,可能從根本上改變其投資的經濟學意義。因為其他國際造紙商也紛紛提高在華產量。例如,據說總部位于印尼的亞洲漿紙業有限公司(Asia Pulp & Paper)將在中國南部的廣西建造亞洲最大的造紙廠,計劃年產能為310萬噸。
石橋勝人表示:“這些項目幾乎都是同時上馬,所以,供應不足很有可能變成供應過剩。”
石橋勝人敦促王子制紙和其他日本造紙商把注意力放在本土合并與成本削減上。自王子制紙競購北越制紙失敗之后,已達成了幾起小規模的合作,其中一起有北越制紙參與。北越制紙從王子制紙的競爭對手日本制紙集團(Nippon Paper)那里獲得了一項“白衣騎士”投資。
不過,合作的步伐比較緩慢。筱田和久表示,北越制紙的小插曲讓他懂得,合并的空間并不大。
他表示:“中型企業的管理者都希望保持自己的獨立性。這是日本企業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
國際造紙商紛紛提高在華產量,這些項目幾乎都是同時上馬,所以,供應不足很有可能變成供應過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