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廣西林業系統傳來振奮人心的捷報:2007年,全區實現林業產業總產值515億元,提前3年超額完成“十一五”制定的500億元目標。
“十五”期末我區林業產業總產值293億元,在此基礎上制定的“十一五”林業發展主要目標任務之一是力爭到2010年林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年度計劃增幅為15%。
僅僅兩年過后,全區林業產業總產值就超越2010年預期目標,比“十五”期末林業產業總產值增長75%;其中第一產業產值298億元,第二產業產值206億元,分別比“十五”期末增長62%和100%!一、二產業總產值構成比重為57∶40,產業短腿局面得到明顯改善,林業現代化進程明顯提高。
“十一五”開局,廣西森林覆蓋率52.71%,排名全國第四。我區林業部門嚴格確保林木增長量大于采伐量,這兩年植被繼續快速增長。我區林業自覺擔當生態文明的先行者,堅持生態優先,突出產業發展,兩者協同推進,使林業在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收入增加、財政收入增長和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發揮出重要作用,實現生態與產業“雙贏”。
以資源培育為基礎的林業第一產業,抓住提高林地生產力的核心,加強速豐林基地建設,推廣集約經營,提高單產;加強經濟林基地建設,突出改造低產林,實施品牌戰略,提高單位面積產量和效益;同時,與我區蓬勃發展的林漿紙一體化、人造板加工等林產加工業相輔相成,我區林業第一產業持續快速發展,人工林、速豐林面積穩居全國第一,2006年新種速豐林212萬畝,2007年更是達到242萬畝。2007年,我區木材、竹材采運總值成倍增長,與2005年相比(下同),增幅均超100%;陸生野生動植物繁育與利用異軍突起,增幅達139%;經濟林作為廣西農民的“搖錢樹”,仍舊是林業第一產業總產值的排頭兵,2007年產值逾164億元。
以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為核心,森林資源綜合利用率提高,林業第二產業得到明顯改造和提升。得益于建設國家商品林重要基地的戰略優勢和采伐指標在廣西的大幅增長,我區大力發展木材綜合加工利用業,鼓勵支持發展膠合板,合理布局并嚴格控制中、高密度纖維板加工;提倡利用小徑材、木材采伐剩余物代替大徑材,加快發展竹膠合板、竹漿造紙、竹碳為主的竹加工業;以中心城市為依托,出臺一系列優惠政策,一批林產品加工物流中心相繼建成;林業稅費總體減少近5成,林業行政審批項目也減少了55%,非公有制造林生機勃勃,成為我區植樹造林的主力軍及林業工業發展的新銳。2007年,林業第二產業總值較2005年實現翻番,其中木片加工、人造板、木制品產業增幅均在150%以上,實現產值120多億元;竹、藤、棕、草制品加工制造業產值增長256%,不僅成為我區廣大農村脫貧致富的特色新路,還成為我區出口創匯的又一重要領域;大批竹加工企業涌現出來,竹材利用從賣原竹、粗加工逐步向深加工、多樣化發展。僅興安一縣,竹業年產值就達4億多元,還生產出2000美元一件的竹精品。此外還有田陽的雜竹編織品、岑溪的粉單竹編工藝品、田林的“八渡筍”,都是縣域經濟的支柱,更是農民增收的“福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