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花開,萬木復蘇,廣西今年的春天卻增添了許多枯黃色。在北部,直接凍死、壓斷的木竹,“外傷”災情重,災后大量枯死;在南部,桉樹、相思樹、八角、花卉、苗木甚至濱海紅樹林等,隨著氣溫逐步回升而出現枯死、枯萎、大量落葉現象,日益顯現“內傷”。最新統計數據表明,廣西受害森林面積相當前7年造林總量,林業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是全國林業受災最重省區之一。
3月中旬,自治區林業局組織全區4000余名林業技術人員,分成約1400個工作組對我區林業災情進行再評估。專家認為,我區林業災情主要表現為7個方面:一是持續時間長,二是影響范圍廣,三是設施損毀多,四是生態破壞重,五是經濟損失慘,六是造林苗木缺,七是恢復難度大。
廣西是這次受災最南的省區,由于地處低緯度地區,多數樹種耐寒性差,受害是毀滅性的。特別是投資大、經濟價值高的主要用材樹種松、杉、桉、竹和經濟果木林受災1923.6萬畝,占受災總面積的76%,經濟損失172.6億元,占總損失的80%。其中,集體林區林農直接經濟損失超過50億元,損失慘重。
林業災后恢復與重建工作難度極大。部分自然保護區生態系統的破壞,珍稀動植物的凍死,已經不可逆轉。即使可重建恢復的,植被需要補植、重造,苗木需要擴大繁育,受災木需要全面清理,基礎設施需要修復,次生災害需要倍加防范。林業專家稱,災后重建面臨4大缺口:一是救災資金缺口大。廣西林業要恢復到災前水平,最少需要投入114億元,目前落實到位7560萬元。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缺口大。廣西林業基礎設施原本就與林業發展要求不相匹配,這次冰凍災害后更是雪上加霜。三是造林苗木缺口大。全區苗木受害面積4.4萬畝,株數達2.7億株,約占全區常年產苗量的50%。四是木材采伐指標缺口大。全年全區木材采伐限額只有2505萬立方米,而需要采伐處理的災木蓄積量達4150萬立方米,加上部分成熟林的采伐指標,木材采伐指標缺口超過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