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裝置和項目如果不作改進,將遭遇到冷面孔,而凡是有助于降能耗、減污染的新設施、新技術、新舉措,我們都笑臉相迎。”今年,作為完成節能減排“十一五”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上海將堅定地打好節能減排攻堅戰。有關職能部門表示,管好存量、嚴控增量、落實減量,要訣就在嚴治高耗污染和鼓勵節能減排這一收一放的兩張“面孔”上。首先遭遇棒喝的是那些行將被淘汰的老舊裝置。南市電廠、吳涇化工合成氨裝置、上海石化油機,這些都是為上海經濟發展服務多年、勞苦功高的“老明星”,但這些老廠、老裝置年事已高,單位耗能量遠遠高于“晚輩后生”。在以節能減排為導向的產業結構調整中,有關部門對這些“老明星”予以嚴格要求:毫不通融延遲,按期關停。去年,全市共完成產業結構調整項目500多項,實現年節能量約100多萬噸標準煤,主要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減排90噸、二氧化硫減排550噸。南市電廠、上海石化油機等老舊發
電機組按期關停,全年共關停小機組總裝機容量達64.5萬千瓦,實現年節能能力20萬噸標準煤。
市發改委透露,今年的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將進一步加大,市區聯手、形成合力,關停或調整高耗能、高污染的生產線或企業,重點推進耀皮玻璃、隔膜燒堿、紙業、焦化等產業結構調整項目;按計劃節點關停燃煤小機組,繼續實施優化電力運行調度,等等。
計劃新增的項目也要先過節能減排這一關。要新增項目?可以,但前提是有關企業或行業的年度用能數量必須控制在總量指標范圍內,新增的用能需求必須通過內部結構調整、技術改造等來擠出用能空間,達到平衡。本市正在研究制訂能耗總量控制制度,并將在個別行業中進行試點。同時,有關部門加強了對鋼鐵、電解鋁等高耗能、高污染行業的項目審批,制定出臺了《上海市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管理辦法(試行)》,針對政府投資項目、年耗能超過2000噸標準煤的項目,以及單體建筑面積超過2萬平方米的公共建筑項目,加強節能評估和審查。
管理部門對于節能降耗、減排污染的"綠色項目"則是積極引導扶持。各方協助推動下,去年,上海有7座新建污水處理廠建成并投入運行。今年,將重點推進燃煤電廠煙氣脫硫和城市污水處理廠及管網兩大工程建設;建成700萬千瓦以上機組的煙氣脫硫工程,加緊新建脫硫設施的調試;按期完成白龍港污水廠升級改造和擴容,推進竹園一廠升級改造工程。
這種支持鼓勵還有實實在在的財力支撐。去年,市有關部門研究建立了節能減排專項資金,出臺并落實了一系列配套政策,實施脫硫后的電廠上網電價有補貼,郊區污水廠網建設有補貼,工業區污染源納管、污染企業結構調整有補貼,安裝大氣污染重點源在線監控設備也有補貼……在此基礎上,今年市區兩級政府將加大對節能減排工作的投入,重點支持城市能源儲備及運行安全保障、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新能源開發、節能技術改造、合同能源管理、建筑交通節能減排、清潔生產、水污染減排、大氣污染減排、固體廢棄物減量、節能減排產品推廣等工作,加大財政投入力度,鼓勵企業增加投入,吸引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節能減排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