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媒體報道,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日前發出少用餐巾紙的呼吁。據悉,我國在1998年就成為世界第二生活用紙消費市場,僅次于美國。統計表明,我國目前人均生活用紙為每年2.6公斤,以13億人口計,一年消耗用紙338萬噸。有專家測算,生產一噸紙需用17棵生長十年的樹木。
餐巾紙的大量生產與使用,也污染了環境。大量造紙企業的污水排放污染了河流,造成飲用水水源的水質惡化,損害健康:餐巾紙用后的隨意丟棄又給環境帶來二次污染。有關專家早就提出要大家更多地使用手帕、少用紙巾。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使用手帕是人們極為普通的習慣。不知從什么時候、因什么原因,這一良好習慣被丟棄了。有統計顯示,我國目前百人人均手帕不足一條,而在日本卻習慣于用手帕擦汗、擦手,飯后擦嘴,人均擁有手帕12條,與我們形成鮮明對比。如果說與世界接軌,我們就是要多接有益、有利、有用、有助于國計民生的軌。
小事中蘊含著大道理。減少餐巾紙的使用,對個人來說是件小事。但聚沙成塔,眾多的“個人”加在一起,就成了環保的大事情,生態環境破壞容易修復很難,這里面的大道理很實,與我們每一個人的利益都息息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