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檔案
李清華,畢業于華南理工大學,學的是機械專業,卻深諳營銷原理。1995年投身紙業創立粵景公司。從做進口紙代理起步,并購國有造紙廠躋身造紙鏈條上游,圈地造林打造林-漿-紙一體化大集團,四大關聯產業齊頭并進……幾次漂亮轉身之后,粵景集團成為廣東省首屈一指的文化紙制造商,被評為“廣東省高新技術企業”、“廣東省模范納稅戶”、“廣東省百強民營企業”。李清華則獲得“廣東省優秀企業家”、“廣州市十大創業之星”等稱號,成為民營企業家中的一顆璀璨之星。
粵景集團目前總資產18.5億元,擁有3000多名員工,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300多人。李清華的下一個目標,是在5年內躋身中國造紙行業的前十強,并在兩到三年內將幾大主業分拆上市。
粵景集團的logo是四個字母P組成的風車,代表制漿Pulp、造紙Paper、油墨Printing ink、印刷Printing四大主業。當粵景集團董事長李清華1995年毅然闖進紙業這行時,他還是剛跨出校門懷揣夢想的25歲后生。13年后,他的公司上溯下拓全面滲透整個紙業產業鏈條,成長為中國第一家集育林、制漿、造紙、油墨于一體的大型紙業集團、廣東文化紙生產第一大戶、全球兩家主要特種郵票紙生產商之一。李清華對紙業這一“永不衰竭的朝陽產業”情有獨鐘,面對最近的紙品上漲行情,他在接受專訪時告訴記者:“紙業起碼還有三到五年‘牛市’。”
紙品價格高點遠未到
羊城晚報:去年以來紙品價格持續上漲,你對后市怎么看?
李清華:目前各種資源價格不斷上漲,油價金價漲幅都以倍計,同樣是重要資源,紙漿的價格只上漲了30%-40%,后市仍有巨大上升空間。想當年國內銅版紙價格一度高達每噸1.5萬元,目前價格也僅8000元左右,紙品價格高點遠未來到。
過去幾年,國家環保要求不斷提升,為此5000多家小型造紙廠被關停,騰空了每年500萬噸的產能。與此同時,國內對各種紙品的需求不斷上漲,原有的供求平衡被打破,供求缺口對紙價上行形成了強有力支撐。奧運會臨近使產品包裝等用紙需求趨漲,國際大宗商品價格長牛以及美元貶值等因素,也是紙品行情不斷走強的助推器。
我們已經實現了林-漿-紙一體化,觸角遠伸至黑龍江和遼寧,還在廣西獲得50萬畝林地種竹子和桉樹自供原料,只有以整條產業鏈進行規模化運作,才能贏得競爭優勢。
環保技術決戰未來
羊城晚報:都說造紙污染大,這個行業未來發展會受此限制嗎?
李清華:造紙一向給人印象是污水橫流的“黑色工業”。其實,目前對“黑液”的處理技術已經相當成熟,粵景集團的廢水經過處理后甚至可以拿來養魚。我們環保投入占總投入的30%,COD排放遠低于國家標準上限3倍。
羊城晚報:大量環保投入會否拖累紙業發展?
李清華:恰恰相反,環保投入,花銷越大效益也越大。我們重金投入的堿回收車間實際就是一個“變廢為寶”的化工廠。
核心技術創造利潤
羊城晚報:紙業競爭需要引進品牌嗎?
李清華:粵景公司1995年做代理印尼鹽倉集團代理商時就注冊了勝利(Vincent)商標,后來被評為廣東省著名商標。當時我們以自己的牌子代理銷售進口印尼白卡紙,鹽倉集團反而成了我們的OEM供應商。這一招對我們占領市場意義深遠。
紙業競爭最忌同質化。我們擁有生產防偽郵票專用紙的核心專利技術,全世界生產高科技郵票特種紙的廠家寥寥無幾。我們一噸郵票專用紙能賣3萬元,核心技術帶來了高出三四倍的利潤。相比外國產品,我們的“性價比”優勢吸引越來越多國家用我們的紙做郵票。(本報記者 姚志德 實習生 陳行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