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溫州廢報紙的回收價格從1.2元/公斤提高到1.8元/公斤。不過上漲的不僅是廢舊報紙,一切和紙相關的商品都成了漲價“急先鋒”。連日來,記者走訪發現,目前許多品牌衛生紙、餐巾紙等生活用紙已經提價,出版界也正承受著紙張漲價的壓力,包裝印刷業更是經歷著一次紙價提升帶來的洗牌過程……
廢舊紙收購價看漲
家住市區下呂浦二區的陳大伯前兩天清理家里的舊報紙,打算賣給收廢品的人。循著貼在小區墻上的廢品收購電話打過去,對方告訴陳大伯,舊報紙現在1.8元一公斤。陳大伯樂壞了,“前段時間才1.2元呢。”家里的這一大堆報紙,賣了30多元,算一算,下半年再賣幾次廢報紙,換來的錢差不多夠訂一份報紙了。家住市區公園路附近的林女士則告訴記者,昨天她在家大掃除,順便將累積的報紙賣給上門收廢品的,5公斤一共賣了7元錢,比她幾個月前賣的每公斤漲了4角。
在市區吳橋路一帶走街串巷收購廢紙的邵師傅告訴記者,在這之前廢報紙已經好多年沒漲過價了,去年他上門收購時,也才出價1.2元一公斤。但今年開始,漲價幅度有點大。至于原因,他也說不清楚,“收購點的價格漲了,我們也跟著漲。”邵師傅每過兩三個月往廢品收購站去一次,廢報紙賣給收購站的價格是2100元一噸(2.1元/公斤),邵師傅掙的是辛苦錢,每噸可以賺300元。
廢報紙價格上漲只是老百姓對此輪全國性紙價上漲的一個比較直觀的感受,事實上,全國性的紙價上漲已經在多個行業引發連鎖反應。
生活用紙悄然漲價
“這種衛生紙以前每包只賣3.6元,現在漲到4元了。”在溫州一品牌連鎖超市里,一位姓章的售貨員指著一款紫金花牌衛生紙介紹說,“從今年6月份以來,不光是紫金花,我們超市幾乎所有其他品牌的衛生紙都提了價。”
在溫州人本超市生活用紙專柜,琳瑯滿目地堆滿了各種品牌的衛生紙,包括袋裝卷筒紙、盒裝抽取紙等等。令記者感到意外的是,往年唱主角的“紫金花”、“心相印”等品牌生活用紙竟然只占據了一小部分柜臺。
售貨員向記者證實,現在包括紫金花在內的許多生活用紙品種都已提了價,而且貨源還比較緊張。一位前來購物的李女士回憶稱:“這種5盒裝的餐巾紙,幾個月前還只賣22元多,現在漲到25元多了。”
記者走訪發現,包括“心相印”在內的各品牌衛生紙,近期價格也已有所上揚,調整幅度從0.1元~3元不等。在各大賣場的紙品柜臺,許多卷筒衛生紙的單提價格,已經突破了30元關口。
不少市民反映,節約用紙越來越重要了。
出版行業壓力大
與生活用紙的漲價潮相比,書店里則顯得比較平靜。溫州新華書城一位翁姓負責人日前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的圖書價格,是由出版社首先核定一個價格,然后再報新聞出版署審核,確定后,短期內不會有什么改變。
對于一些家長擔心的教材漲價問題,這位負責人給出了明確解釋:“現在的中小學教材價格不僅沒有上漲,反而還有所下跌。”
這位負責人說,事實上,目前出版界也紛紛反映出版成本明顯增加問題,圖書的既定價格讓他們感受到很大壓力。從現在的紙張行情來看,出版社現在有點“硬撐”的味道,如果成本繼續增加,新出版的書價有可能會有所上調。
與此同時,紙質新聞媒體也感受到了較大的壓力。“從今年1月份至今,報紙印刷所用的新聞紙已提價了三次。今年1月份印刷用紙由4900元/噸漲到5100元/噸,5月份由5100元/噸漲到5500元/噸,7月份又由5500元/噸漲到6050元/噸。”一家承印報紙的印刷廠負責人透露,差不多每隔一兩個月時間,一噸紙價格就上漲二百到四百元錢。受紙價上漲的影響,報紙印刷的成本越來越大。
不少市民反映,節約用紙越來越重要了。
包裝印刷業面臨挑戰
“原材料漲價,現在利潤越來越低了。”面對紙張漲價,很多印刷企業這樣感嘆。
對于眾多用紙企業來說,在高位紙張價格下,他們已經越來越感到成本增加后的贏利壓力。去年10月,飛躍印業廠負責人池敏在辦公室收到一份傳真,這是來自杭州瑞星紙業公司的提價通知單。上面寫著:隨著國際市場石油價格的上漲,造紙原材料膠乳每噸上漲了700元,燃煤每噸上漲60元,考慮到成本的增加,決定每噸紙提價200元。
池敏告訴記者:“從去年年初至今,每噸金東牌銅板紙的價格從6400元漲到9000元;包裝盒用紙,如浦江牌灰底白板紙去年3月份價格是3600元/噸,今年3月份漲到4800元/噸;白卡紙等印刷常用紙漲幅也在29%左右,提價真叫人疲于應付。”寶光印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鹿城區印刷行業協會會長葉建華認為,近年來,一邊是紙張等原材料價格上漲,一邊是印刷產品加工費難以得到提高,不算水電、人工、機器折舊等費用,企業的利潤變得越來越微薄。
據介紹,今年以來,在印刷業,不僅塑料、顏料、紙張的價格上漲,包裝專用膠水、光壓膜也上漲。“不提價實在扛不住,提價一定程度上會減少訂單,目前市場管理還不夠規范,一些小型印刷廠靠偷梁換柱壓低成本,降低價格搞不正當競爭的局面在印刷業還普遍存在。”一位印刷企業老總無奈地告訴記者,“畢竟市場只有這么大,如果印刷企業競相壓價,陷入無序競爭,整個行業將會陷入惡性循環中。”面對紙張漲價、市場競爭激烈的局面,部分中型印刷廠無奈地感嘆:“我們既沒有大型企業的抗風險能力,也沒有小型企業的不良市場行為,現在確實是處在困境中。”
“鹿城區從事包裝印刷的企業共有300多家,其中有100多家印刷企業是專門替皮鞋企業的包裝品印刷的。但自2007年以來,隨著國家出口退稅的降低和人民幣的不斷升值,這些制鞋企業的日子也不好過,指望他們能接受印刷加工費的提高幾乎是不可能的。”溫州市印刷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平勛這樣說。
溫州市印刷行業協會辦公室主任王靖來告訴記者:“紙張漲價是印刷企業無法控制的趨勢,我們也是在硬扛。”據介紹,印刷廠與老客戶在每年年底的11月份左右簽訂下一年的全年合同,2007年簽訂合同時雖然紙張已經在上漲,但是由于當時競標激烈,再加上當時紙廠尚有部分紙漿庫存,價格漲幅還不是太大,印刷企業為了不失去老客戶,也不敢做太多的價格調整。而今年紙張漲幅已經超過20%,印刷廠還在按去年簽訂的合同價格提供服務,所以已經沒有了利潤。
對此,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我市印刷企業仍然屬于勞動力密集型產業,還不具備規模效益,在當前紙張漲價、勞動力成本增加等帶給印刷企業的沖擊中,企業要么在市場中實現技術轉型,發展數字印刷等高科技產業;要么改變原有的產業理念,實現管理模式的轉變,走兼并聯合的發展之路。而這些都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需要在市場這只無形的手不斷的調節中逐漸實現產業的結構升級,從而把印刷企業做大。
專家細說漲價原因
對于此次漲價風潮,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以紙漿為主的生產原料性商品漲價是首要因素。據悉,國際紙漿價格從今年2月份開始每噸價格普遍上調1800元左右,國內原漿價格隨之大漲,每噸售價高達6200元,而在去年底則僅為4400元/噸。另外國內新聞紙原料主要來源于進口廢紙和紙漿,其中美國廢紙8號約占新聞紙直接成本的60%,而全球廢紙的年供應量同比逐年下降,“美廢8號”供需失衡。進入2008年后,兩個月內上漲了19%,目前“美廢8號”價格已超過250美元/噸,而其2006年均價只有140美元/噸。同時生產紙張需要的水、電、煤、化工原料等價格也有所調整。
王靖來分析,除了原材料價格因素,產業結構調整是此次紙張價格上漲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在可持續發展理念指導下,關注環保節約能源降低污染是必然趨勢。造紙業屬于高污染行業,節能減排備受關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了節能減排的具體目標:“十一五”期間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2007年6月和10月國家相繼頒布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造紙產業發展政策》指出,到2010年,紙及紙板新增產能2650萬噸,淘汰現有落后產能650萬噸,有效產能達到9000萬噸,這是近幾年影響造紙行業產能的重要文件。由此看來,節能減排對行業產能的影響成為此輪紙價持續上漲的另一個主要因素。
在這一政策主導下,2007年開始,落后產能不斷被淘汰。造紙大省山東明確提出,2007年底關閉和淘汰5萬噸/年以下草漿生產線,鼓勵兼并聯合,重點培植年產能為50萬噸以上的企業集團。節能減排淘汰落后產能,中國紙業向著企業大型化的目標邁進,行業集中度明顯提高。據估算,在此輪紙業淘汰賽中,全國有3000余家不達標的造紙企業退出。
另外有業內人士稱,隨著奧運會的臨近,出版社、報社和印刷廠為確保奧運期間的正常出版印刷,有意識地準備原料庫存,這也成了一個規律,國家一有重要活動,紙張就緊張。
此外,年初雪災,南方造紙用途林木遭破壞也是紙價上漲的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