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河流域的造紙企業雖然對全省產值貢獻率僅為0.4%,但其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竟占到全省工業排放總量的40%以上。面對遼河污染“第一殺手”,遼寧下了鐵決心,用了鐵手腕——
4月19日,遼寧盤錦春城紙業有限公司停產,千余名職工放長假;4月20日,國內大型制漿造紙企業之一的營口造紙廠全面停產;4月28日,隨著錦州金城造紙股份有限公司轟鳴的機器聲戛然而止,遼寧造紙行業唯一上市公司的生產線全部關停;5月4日,生產能力居遼寧造紙行業第四位的永豐造紙有限公司果斷對9個化學制漿蒸球及其它配套設備實施拆除……這一切,標志著遼寧8家污染最大的造紙“航母企業”全部進入停產整頓階段。
在對8家大型造紙企業進行整頓的同時,遼寧省225家屬于國家產業政策淘汰的小造紙企業也被取締,其中184家已拆除主要生產設備,杜絕了死灰復燃的可能。據了解,這僅是對全省417家造紙企業的第一批取締,今年還將對剩余的192家屬于國家強制淘汰線以上的造紙企業實施分期分批取締。
據遼河辦副主任侯永順介紹:這些造紙廠,不論其規模大小,只要關閉任何一家,就會清澈一條河流。
造紙企業成為遼河污染“第一殺手”
被稱為遼寧人民“母親河”的遼河呈樹枝狀流過遼寧大地,在其大大小小的支流兩岸,分布著眾多的造紙企業,而就是這些企業,成為遼河污染的“第一殺手”。
“造紙污染不治,遼河之水難清。”這是遼寧省環保局長王秉杰的肺腑之言,也直接道出了造紙企業對遼河污染的嚴重性。
以位于大遼河下游的營口造紙廠(以下簡稱營紙)為例,這是一家以蘆葦為原料的亞硫酸鎂鹽制漿造紙的綜合性大型企業,上個世紀80年代時,營紙還以綜合經濟指標而居國內造紙行業的領軍之列。然而從1990年起,營紙便處于長期虧損之中。
2000年,當記者來到營紙采訪時,這時的企業竟背上了10億元的債務并已累計虧損3.8億元。由于沒有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營紙每年有2000多萬噸廢水排入大遼河口及渤海的遼東灣,其廢水排放量占營口地區總量的50%,其水污染負荷則占地區總量的80%,而其年上繳利稅僅占營口市總額的1.3%,當時的營紙不僅無力治污,而且經營也陷入絕境。
長期以來,營紙雖在各級環保部門監督下打打停停躲過了無數次檢查,卻頑強地堅持著16萬噸的年生產能力。其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竟超標29.9倍,是遼寧8家大型造紙企業中超標最嚴重的企業。
至于遼河流域眾多小型造紙企業的污染,可用“一個小造紙廠污染一條河”來概括,較為典型的是遼陽市太子河區望水臺鄉道西莊村的造紙一條街。
此村雖僅有280戶村民,卻密布著數十家造紙企業,多屬作坊式的小造紙。多少年來,各級環保部門雖多次對其整頓關閉,可其仍次次死灰復燃。
記者了解到,這里的企業雖然家家都上了廢水處理裝置,但每個企業平均日排廢水量為300噸~500噸,全村排污總量大,最后導致村中小河的水體成為稠狀,根本沒有水的樣子。最后,這股濁流均一滴不剩地進入大遼河。
據遼寧省環保局掌握的情況,遼寧境內的遼河流域雖然密布著大型和特大型城市群,生活污水占遼河水污染負荷的60%,但可通過加快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等措施予以解決。而遼河流域密布的千余家污染嚴重的企業及無以計數的小污染企業排放的工業廢水,雖占遼河水污染負荷的40%,但卻是治污的難點所在。而其中的數百家造紙企業更成為治污的老大難。因為規模大的企業,如錦州金城造紙股份有限公司和營口造紙廠等,均屬歷史悠久的老企業,自身又無力治污,對其關停又涉及到上萬名職工及家庭的生計問題,從而造成這類企業的治污久拖未果;而眾多的小造紙企業,雖經多次停產治理甚至取締,均不見成效且多死灰復燃,一個小造紙廠污染一條河的現象極為普遍。
另據了解,遼寧共有417家大大小小的造紙企業,其對全省產值的貢獻率雖僅為0.4%,可其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竟占到全省工業排放總量的40%以上。因此,造紙企業又被稱為污染遼河的“第一殺手”。
空前力度圍剿污染禍首
自遼河流域水污染防治被國務院列為全國“三河三湖”重點環境治理工程之一的10年來,雖已取得了基本遏制其繼續惡化趨勢的階段性成果,但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遼河重度污染的水體。在我國的七大水系中,目前的遼河水質僅略好于海河而位居倒數第二名。
為加速遼河治理,在今年春天召開的遼寧省第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上,遼寧省長陳政高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莊嚴承諾:舉全省之力,集中整治遼河流域。3年內實現遼河流域干流全部消滅超Ⅴ類水體,5年內實現遼河流域干流城市段景觀化。
遼河治理,如何才能確保在3年~5年內收到奇效?該從哪兒先下手?遼寧省長陳政高專門作出批示:“治污先治廠,治廠先治造紙廠。造紙廠對污染影響極大,要抓住不放。”
有了省長的明確批示,遼寧便掀起了全面圍剿污染遼河“第一殺手”——造紙企業的攻堅戰。
很快,一些長期懸而未決的老大難問題便迎刃而解。
為加速遼河治理和污染減排目標的實現,遼寧省環保局將今年定為“環境執法年”。第一槍首先射向了錦州金城造紙股份有限公司和營口造紙廠等8家遼寧造紙 “航母企業”。在短短的1個月內,先是停產整頓了錦州金城造紙股份有限公司、營口造紙廠、鐵嶺開原制漿有限責任公司等8家大型造紙企業,其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約占遼寧造紙行業排放總量的72%。
緊接著,第二槍射向了全省417家中小造紙企業。令行禁止,這417家中小造紙企業全部停產,其中225家屬于國家產業政策強制淘汰的小造紙企業被最終取締。據了解,這次取締的225家僅是全省417家造紙企業的第一批,年內還將對剩余的192家屬于國家強制淘汰線以上的造紙企業實施分期分批取締。
為防止以往曾出現過的死灰復燃現象,遼寧省政府明令:由工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電力公司予以斷電;逾期未取締的,將對所在地區實施區域限批,并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同時,遼寧省環保局還在媒體上公布取締企業名單和所屬地,讓廣大群眾監督舉報。各級環保部門還相繼派出眾多督察組,有的就直接派駐企業實施現場監督。
有人擔心,遼寧整治造紙污染企業,會不會對紙張市場帶來影響呢?對此,遼寧省環保局副局長朱京海的解釋是,遼寧造紙企業就是要通過重新洗牌,才能利用騰出的土地和環境空間,進一步做大做強造紙企業。遼寧目前對造紙業采取的扶持政策,就是鼓勵上大型的、現代化的、符合環保要求的造紙項目。雖然關停造紙企業,短期內可能會對紙張價格造成影響。但長遠看,可促進遼寧造紙業健康持續發展。
遼寧這次強力圍剿造紙污染企業力度空前。而在短期內能讓像營口造紙廠和錦州金城造紙有限公司等有著數千人的大企業全部停產整頓,這是遼寧環保史上是從未有過的事情,尤其是像錦州金城造紙有限公司這樣的上市企業。
錦州金城造紙有限公司是一家主營制漿造紙的大型民營上市公司,有著69年歷史,在國內的造紙業頗有名氣。作為遼寧的污染大戶之一,其所排放的化學需氧量竟分別占到全省及錦州市總量的20%和80%左右,導致大凌河入海口的水污染濃度曾居全省河流之首,嚴重地污染了渤海的遼東灣海域。2006年,遼寧省環保局和省監察廳聯合公布全省首批掛牌督辦的10家重點違法排污企業名單,公司又名列其中。
今年4月28日,錦州金城造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產線全部關停。記者來這里進行采訪時,公司董事長陸劍斌告訴記者,公司董事會已決定投2000多萬元建設新的水處理工程并完善原有的治理設施,爭取在6月底前恢復生產。
據了解,2007年,“金城造紙”上繳稅收5600萬元,眼下兩個月的停產治理就使公司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500萬元,預計今年將減少稅收近千萬元。陸劍斌還表示,遼寧這次對全省造紙企業的“環保風暴”,對造紙行業長遠和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不僅可打擊低成本的小造紙,還進一步規范了市場,最終實現所有企業站在同一起跑線上。
遼寧省環境監察局局長孫大松表示,遼寧經濟現已進入快車道,治理造紙污染的條件已成熟了。從現在起,對超標排放的造紙企業,責令當地政府下達限期治理令;對期限內仍未完成治理任務的企業,責令當地政府堅決予以關停。目前,環境監察部門正在醞釀修改和完善相關環保立法,避免過去對違法企業的處理只有罰款的尷尬。
日前,記者隨國家環境保護部后督察組在遼陽看到:造紙一條街現存的20家造紙企業已關閉了16家,遼陽市政府又投資近千萬元將該地區的污水截流到城市污水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終結了這里的小造紙擾民的歷史。
強力執法遼河返清有望
遼寧圍剿遼河流域污染“第一殺手”,靠的是強力執法。遼寧省環保局副局長楊哲表示,對于這些造紙企業,各級政府及環保部門已多次給治污政策,也給足了治污的時間,可其仍一拖再拖并長期超排。對此,各級環保部門要以鐵的手腕、鐵的心腸和鐵的決心,全力打好這場攻堅戰。
日前,陳政高省長沿遼河流域進行環保調研后特別強調,要全力打贏遼河治理這場硬仗。截止目前,遼寧全力圍剿造紙污染企業已收到出人意料的奇效:
據遼寧省政府對近一階段遼河治理和污染減排情況通報表明,目前,遼河流域干流污染強度與去年相比有所下降,水質有所改善。特別是集中整治造紙企業之后,相關斷面化學需氧量濃度下降明顯。
由于營口造紙廠的全面停產,在大遼河口再也看不到眾多排污口泉涌般的黃褐色廢水。據水質自動監測數據顯示,大遼河化學需氧量指數的周平均值已呈下降趨勢。鐵嶺開原制漿造紙有限責任公司停產后,其廢水排入的小清河河水中的化學需氧量濃度已由停產前的1000mg/L下降到目前的300mg/L。
某企業領導道出了心里話:“以前是企業拖著治污,如今環保部門監管到位,再拖也不行了。再說,我們企業也拖不起呀!”目前,眾多造紙企業領導的共識是:盡快治污,盡早開工。
位于遼河下游盤錦市大洼縣田莊臺鎮的盤錦春城紙業有限公司自4月19日停產后,千余名職工均放長假。公司正投資2600萬元上日處理3500噸的水處理設備,屆時可基本實現廢水循環利用。鎮里的一位出租司機告訴記者,造紙廠停工后就聞不到那一股股的臭味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錦州市黑山縣的永豐造紙有限公司,在5月4日公司率先對9個化學制漿蒸球及其配套設備進行拆除,此舉將使企業年化學需氧量的排放量減少2000噸。總經理高殿海表示,公司今年將投資1800萬元引進先進裝備,還將進口和在國內購買商品紙漿,使企業的產品升級換代。
據記者了解,拆除制漿設備使企業損失慘重,外購紙漿又將明顯提高生產成本,但卻得到了企業職工的理解和支持。一位老職工說得直率,過去由于污染,企業經常被停產治理,還要應對環保部門的各種突擊性檢查和檢測,生產總處于打打停停狀態。長痛不如短痛,這次徹底脫胎換骨,可使企業有個長遠和穩定的發展。
還值得一提的是,已有近90年歷史的丹東新巨浪造紙有限公司,曾被原國家環保總局列為國家掛牌督辦并限期整改的11家企業之一。終因經營困難且無力治污,企業現已處于停產狀態并待易地重建。該企業雖不在遼河流域,但其污染問題難解并最終走到停產的盡頭,對許多正在觀望并堅持的造紙污染企業是個極好的警示之例,即:不是企業消除污染,就是污染消滅企業。
當然,取締小造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相對貧困的地區,規模不大的造紙企業可能就是當地縣或鎮的重要經濟支柱。在某山區縣一家造紙企業關停的現場,當地干部都面色沉重。一位領導對記者說:“正是因為山區有林業資源,我們才發展起造紙業。再說,像我們這么偏僻的山區縣,哪有什么好項目來這里投資。”記者還看到現場的一些職工多眼含著淚水,隨著造紙廠的取締,他們也就失業了。
如果說遼寧在此前對遼河流域污染企業的整治過程中,曾存在過下手不狠或隔靴撓癢的現象,那么,遼寧這次強力圍剿造紙污染企業的行動,是用了鐵手腕、下了鐵決心的。遼寧省主管環保的副省長李佳在談到遼河治理和污染減排的緊迫形勢時道,2006年是初賽,2007年是復賽,今年則進入決賽。
為在短期內實現遼河水體的明顯改善,目前,遼寧省、市環保局正采取對沿遼河流域各市順流而下逐個執法檢查的有力措施,以達到檢查一市清理一片的效果。
據了解,今明兩年遼寧要再建99座污水處理廠,關閉遼河流域城市段的所有排污口。目前,遼寧正實行紅色警戒線制度,對河流化學需氧量濃度超過100mg/L的市進行通報。而各市普遍開展的流域城市段景觀化建設,將會使遼河沿岸人民切實感受到:遼河返清,不再遙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