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各報攤的《新聞晨報》與《新民晚報》,7月下旬再次提高零售價,每份從0.7元調高到1元。
中部城市武漢,《楚天都市報》、《楚天金報》也宣布于8月6日起提高發行價:訂閱價每份提高到0.7元,零售價每份提高到1元。提價前的價格,每份0.5元。同時提價的,還有《武漢晨報》與《武漢晚報》。
報紙提價的背后,是難以承受的新聞紙漲價之重。
“各大新聞紙廠已經來函,要求從8月1日起每噸新聞紙再提價400元!焙比請髠髅郊瘓F招標采購中心負責人告訴本報記者,這已經是今年內第三次提價,3月1日,每噸新聞紙提價400元,6月1日,每噸提價500元。
提價之痛
“集團今年的利潤目標已經從8000萬元調降到5000萬元,如果新聞紙價格按照每噸6200元計算,僅這一項今年將增加成本6000萬元,等于是吃掉了全年的利潤指標。”上述人士說,如果不提高發行價格,則意味著集團將面臨虧損局面。
國泰君安分析師王峰告訴記者,這次新聞紙的全行業提價,應該說正在落實之中。各個地區及供應不同的報業集團,新聞紙價格會有區別。提價前,全國平均價格每噸在6000元至6100元,提價后,價格在6300元至6400元。
雖然這次提價幅度每噸只有300元至400元,但是相比去年同期,每噸漲價已經達2000元。
以湖北日報傳媒集團為例,2007年5月份,每噸新聞紙的購買價約為4400元,當年幾次漲價后,至2008年1月,每噸價格漲至4900元左右。經過3月1日與6月1日的漲價,達到了每噸5800元。
“現在的紙廠提價,簡直是個價格同盟,幾乎是同一天發出通知,調價幅度也很一致,報社幾乎沒有還價的余地。”上述湖北日報傳媒集團人士說,在調價前一個月,新聞紙廠就會減少供應,而報社為了保證出版,在備用紙量減少之后,只有被動接受提價。
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每年用紙量在6萬噸左右,為其供應新聞紙的廠家為7至8個。經過前幾年的宏觀調控之后,大量中小紙廠關閉,為大型報業集團提供新聞紙的,也只有這幾家大型紙廠。
“今年的前兩次提價,由于廣告收入狀況比較好,報社還頂得住。但面對新聞紙的持續提價,只有提高報紙發行價!鄙鲜鋈耸空f,在此次提價前,以每噸新聞紙價格5300元、每份報紙0.5元測算,每發行一份報紙,承擔的虧損(成本)就在1.5元左右。
漲價因素
王峰認為,新聞紙行業的漲價,仍然是“美廢”漲價成本驅動因素為主,漲價不會持續太久。
國內新聞紙的原料,主要是從美國進口的“美廢”——美國廢紙。從2007年5月到2008年7月,“美廢”已經從每噸約150美元漲到了310多美元,漲幅超過了100%。
而“美廢”漲價的原因,一是擴大了用途,不僅可以作為新聞紙的原料,近來還用作其他紙張的原料;二是“美廢”的量在減少,2005年約為1200萬噸,至2007年已經減少到700萬噸;三是運費大幅增加,由于出口到美國的商品減少,從美國返航的班輪也減少,運費增加。
前兩次漲價,主要是造紙企業消化“美廢”漲價。“此次漲價之后,對提高毛利率有所幫助,造紙行業的平均毛利率大概能提升到20%至21%!蓖醴逭J為。
除了原材料漲價之外,國內造紙廠的其他成本也在大幅增加。一是排污標準大幅提高;二是人工費用大幅增加。
此外,煤炭、石油等能源價格也在上漲。
業內人士指出,奧運來臨,導致用紙需求增加,也是一個提價的臨時性因素。此次提價之后,新聞紙價格的漲勢應該會有所放緩,但是由于剛性成本的因素存在,降價的可能性不大。
據中國報業協會的數據,2008年中國報紙行業的用紙量約為380萬噸,如果按照每噸新聞紙較去年提價2000元推算,帶來的成本提升約為70多億元。而根據《中國新聞出版報》的報道,2007年中國報紙行業全年利潤在60億元左右。也就是說,新聞紙的提價,相當于吃掉報紙行業去年的全年利潤。

成本推動市場需求不見大增
新聞紙謀劃年內第三次漲價對于相關上市公司而言,利空多于利好。昨天兩市造紙指數下跌1.93%,造紙行業板塊24只上市公司股票中過半個股下跌。日前,華泰股份(600308,股吧)(600308)相關人士表示,今年以來已經有兩次幅度比較明顯的漲價,每噸新聞紙分別上漲100元和500元左右,而此次可能的漲價幅度為300元。中國造紙協會秘書長趙偉也證實,新聞紙企業可能會在近期提價,幅度在300-500元/噸。
背后成本推動
從去年下半年,新聞紙價格走出了低迷的市場空間,價格一路飆升:從去年底每噸4400元至4800元左右,到今年初每噸5200元,隨后又漲到了每噸5800元,而最近又漲到了每噸6300元左右。
“除了木漿價格和廢紙價格一直在漲,電價、運輸價、人工費用、貸款利息、財務費用……都在漲。但即使是這樣(漲500元),也沒有完全抵消成本!边@位人士不無擔憂地說,由于成本的推動,8月份即使漲價了,利潤率也不如6月份。
趙偉認為,這種由生產成本推動的價格上漲是一種剛性傳導,對于生產企業而言,是一種不得已的行為。
上海證券的研究報告指出,2008年以來以美元標價的國際紙漿價保持上漲勢頭,而廢紙由于國際供給剛性而中國等國家需求增長加快,同時海運費的上漲導致運輸成本上升,中國紙網顯示美廢8#較年初已有26%升幅,美廢11#較年初已有14%升幅。
需求增長有限
國泰君安造紙行業研究員王峰認為,從數據來看,2007年底新聞紙產能在530萬噸左右,而同期的國內消費僅有393萬噸,出口海外的銷量為57萬噸,產能缺口已經比較明顯;而從2008年的情況看,在總產能不發生大的改變的前提下,奧運因素拉動的新聞紙需求增長集中在七八月兩個月,由此產生的額外消費增量不會超過8萬噸,國內新聞紙需求的增長幅度仍然有限。
中國輕工業信息中心提供的數據也支持了這一觀點。今年5月新聞紙產量400277噸,同比增長2.88%,而前五月累積增幅為5.06%,說明5月單月的產量弱于前幾個月。
王峰認為,造成企業限產、開工不足的原因有兩種:一種是企業主動地限產,減少開工率和開機時間;另一種是受原料限制被動減產。
繼續提價空間不足
由于下游用戶承受力及庫存增加因素,上海證券認為下半年繼續大幅提價面臨壓力,文化紙受益于國家淘汰落后產能,預計未來價格由于供不應求仍將呈上升態勢,而銅板紙無大規模新增產能,白卡下半年將有新產能釋放,基于下游醫藥、化妝品行業較快的增長速度將推動需求增長,預計價格仍能維持。新聞紙與箱板紙受成本驅動上半年實現大幅度提價,但新聞紙子行業處于供大于求的局面,部分產能推出以及奧運需求的刺激在短期內推動價格,但長期形勢并不看好。
上海證券表示,維持未來12個月內,造紙行業中性評級?申P注龍頭企業晨鳴紙業(000488)和太陽紙業(0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