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市委常委、副市長邢凱向省紀委、省監察廳、省環保局組成的聯合檢查組全面匯報了沈陽市遼河流域污染治理情況。
全省環境保護暨遼河治理會議于4月11日召開后,沈陽市委、市政府確立了具體的治理目標。
為保障實現目標,結合生態市創建和污染減排工作實際,沈陽確定了遼河治理總體工作思路,即以流域沿線鄉鎮為重點,以建設污水處理廠和農村污水治理設施為主線,完善配套管網和截污工程,強勢開展重污染企業關停治理工作,實施河道清淤生態整治和景觀化建設。沈陽市決心在五年內堅決打贏遼河治理這場攻堅戰,實現遼河、渾河及支流河從城市到鄉村,從城市段到非城市段水體水質的全面好轉,在達到功能區水質標準的基礎上,完成生態景觀化建設,為全市人民營造水清、景美的生態城鄉。
邢凱表示,根據沈陽市生態市創建和污染減排工作部署,沈陽市與省政府簽訂的責任狀中共建14座污水處理廠,但沈陽市自加壓力,增加了11座污水處理廠。確定在兩年內全市建成25座城區、郊區、縣污水處理廠,其中2008年完成11座,2009年完成14座,城區污水處理率將達到100%,所有獨立工業園區污水處理率達100%,郊區縣政府所在地污水得到全部處理。目前全市已將任務以責任狀的形式分解到各責任單位,各單位都成立了組織機構,落實了資金來源,現已開工了15個,要求今年底完成的11座污水處理廠全部開工,其他污水處理廠要求必須在今年底具備開工條件。
按照省政府的最新要求,沈陽對全市的造紙企業又進行了一次清理整頓,以防止死灰復燃。針對部分行業存在的“高污染、高耗能、高耗水、高危險”等“四高”問題,市政府也正在開展整頓行動。
今年,沈陽市還將對6條污染嚴重的遼河及渾河支流河進行綜合整治。通過清淤工程,減少底泥污染;通過生態護坡建設,提高河流自凈能力;通過兩岸綠化,提高河流景觀效果;通過修建攔水水利設施,提高河道的水面面積。
與此同時,環保部門還針對化工、制藥、食品等行業的187家企業實施治理整頓,搬遷城區內制藥、啤酒、化工等污染嚴重企業,使企業在搬遷改造中通過技術升級實現總量減排。
全市的環境執法工作則緊緊圍繞生態市創建、創模復檢和遼河治理工作,以主要污染物減排監察系數核定、百家企業督察為重點工作內容,以全市所有排污單位為執法對象,將各區縣(市)所轄區域按照網絡化實施劃片監管,有效地增強了環境執法力度。 (記者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