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國家林業局局長賈治邦在集體林權制度改革論壇上指出,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明晰產權是核心,同時要落實四項支林惠民政策。
賈治邦認為,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必須抓住明晰產權這個核心,確立農民的經營主體地位,賦予農民更多發展權力,直接享受發展利益;同時,要把握完善政策這個關鍵,構建林業發展的政策體系,讓農民增強發展能力。要處理好生態受保護與農民得實惠的關系、農民利益與集體利益的關系、放活經營和加強管理的關系、改革與穩定的關系等各種重要關系。
此外,要落實四項支林惠民政策:一是進一步完善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盡快擴大補償范圍、提高補償標準。二是借鑒農業直補政策,逐步建立起適應林業發展需要的補貼制度,盡快落實造林、撫育、保護、管理投入的補貼。三是落實好林權抵押貸款政策,加大林業貸款財政貼息,解決林業生產資金不足的問題。四是落實好森林保險政策,加快建立政策性森林保險制度,降低農民經營林業的風險,消除農民經營林業的后顧之憂。
厲以寧在同一論壇上表示,目前的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有“三個超越”,其一是林地的承包制定在70年,這使承包人更安心;其二是林權制度改革明確了林地承包經營權的轉包、出租、轉讓、互換、入股、抵押等流轉方式,特別是入股這種流轉方式,允許承包方把林地承包經營權作為股權,自愿聯合或組成股份公司、合作組織等形式,這更能提高經營效益,并有效解決了單個農戶在分散經營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其三是林權制度改革中容許以林地使用權和林木所有權作為抵押,取得貸款。抵押人在抵押期間仍可繼續使用抵押的林地。這樣拓寬了林業融資渠道,放活了林地承包方的經濟。
他還提出,林權制度改革應結合城鄉二元體制的改革進行。他說,這一改革,不僅要解決集體農業林業承包土地的流轉問題,而且要解決農民宅基地的置換(即以宅基地換取城市住房、城市低保和城市戶口)問題,以及農民宅基地上房屋的產權界定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