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渭河沿線的一些地方和企業單純追求經濟效益,使得渭河水系遭到了嚴重的破壞,陜西的母親河已經傷痕累累。今天下午四點,陜西省環保局局長何發理做客西部網嘉賓訪談室與網友在線交流,在說到渭河的保護計劃時,何發理局長向網友們許諾:“省環保局將在渭河沿線建設污水處理廠,并將電子監控網絡引入到渭河治污中,爭取在2012年讓渭河變個樣子!”
電子眼將引入渭河治污 2012年讓渭河變樣
有網友指出:近幾十年來,沿線的一些污染大戶對渭河水系造成了嚴重的破壞,陜西的母親河已經傷痕累累,保護母親河已經刻不容緩。
對于網友的建言,何發理局長表示了認同。據介紹,省環保局將按照一建(沿渭河沿線建設污水處理廠)、二關(堅決關閉渭河沿線不達標的造紙廠)、三管(利用電子眼加大監管巡查力度)的措施加大渭河的保護和環境監管力度,讓70%的市段內能夠達到五類水的標準。
一是建設渭河沿岸污水處理廠,使現在污水處理由第四污水處理的不到40%提高到70%左右,使上一級的污水處理提高到60%以上。準備或者說正在實施明年年底渭河流域基本上都能建成污水處理廠,建成以后目標就會實現,目標實現就會大大減輕生活污染源對渭河的壓力;第二項措施繼續關閉那些污染嚴重的造紙、化工等企業,污水處理廠,特別是造紙企業。一些污染企業由01年前后的700多家到去年年底剩下的90家,到今年年底還要關20多家,通過關閉或大力建設污水處理廠解決工業污染源對渭河的污染問題;三是管。省環保局要在渭河流域建設一套嚴備或者是監控網絡體系,對哪一個區域哪一條河流污染,我們就像電子眼一樣可以看到它的污染源和它的排放情況,對這個區域可以進行監控。
“我們要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和措施,爭取在2012年解決和基本解決渭河的黑臭問題,讓渭河變一個樣子。”
等高線劃分秦嶺“身段” 秦嶺開發環保先行
秦嶺在陜西人來看是父親山,陜西人民對秦嶺的感情很深。秦嶺孕育了陜西的文化和陜西的人民。從各地來看對秦嶺的關注度也不低于陜西人民的感受,秦嶺的保護對陜西的發展至關重要。
早在18世紀的時候,歐洲就有自然學家來秦嶺進行研究,建立觀測示范點。對于關中,秦嶺像一面屏障阻擋著北方的寒流。據和局長介紹,陜西省政府對秦嶺的保護非常重視,03年進行了大規模的環境整治。去年省人大還出臺了《秦嶺保護條例》,對一個山出臺一個地方性的法規保護,在全國為數不多,陜西應該說是對秦嶺是非常重視的。同時省政府又出臺了秦嶺開發與利用保護的規劃,按照這個規劃把秦嶺按照等高線分為禁止開發區、適度開發區和開發區,對2600米以上的秦嶺地方劃為禁止開發區,不允許動那里的一草一木一石一土。對2600米以下的劃為適度開發區,對這塊開發就要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進行適度的開發。這個劃分我認為是一個非常科學的,現在省政府為了貫徹這一點,專門成立了秦嶺保護委員會,有了保護委員會的辦公室,設在發改委,由一名副省長兼辦公室的主任,省環保局也是委員會里面的重要成員之一。
“在秦嶺里面總的開發,我們不允許進行大規模資源性的開發,我們講的開發叫做開發活動,它是有限制有范圍,在不超過環境承載的能力,在人們可控的條件下進行的一些生產性的開發活動。比如這一塊是不允許進行無節制的大規模搞礦產資源的開發,也可以搞一些礦產資源開發必須是可控的,必須是不超過環境容量的,必須是不對環境造成嚴重破壞而又能恢復的這些活動,當然我們最提倡的是利用這一塊地方搞一些綠色產業的開發。搞一些有限制的旅游活動等等。”
這次訪談也是陜西省“開門納諫,問計于民,為陜西科學發展獻計獻策活動——廳局領導訪談”的第八場。從10月15日開始,西部網將邀請省旅游局,商務廳,發改委等十多個部門的廳局長做客訪談,回答網友建議和意見,與網友在線交流。西部網也將進行全程視頻、圖文直播。希望廣大網友積極參與,在線交流,為陜西發展提出更多更好、切實可行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