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陜西省環境保護局局長何發理走進陜西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秦風熱線》欄目,就全省環境保護問題,與聽眾進行互動交流。
何發理介紹,在陜西省委省政府開展的“開門納諫問計于民”活動中,通過網民留言和群眾來信等方式,截止目前省環保局共收集到368條有關環境問題的意見、建議及舉報類信息。其中建議、意見300條左右,舉報投訴約70條。群眾反映的問題主要涉及大氣污染、水污染、噪聲和核輻射等方面,尤以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問題較多。例如無定河水體污染、城市大氣污染、寶雞阜豐生物廠的臭味問題、造紙企業和水泥企業污染物排放對群眾生產生活的影響、飲水安全等,得到群眾的較高關注。省環保局將著重把群眾反映突出的大氣污染和水污染兩方面的問題,作為踐行科學發展觀的立足點和解決民生問題的重點。
在此次“開門納諫問計于民”活動中,群眾就環境保護所反映的問題可以分為兩類,一類是環保部門以前已經有所掌握的問題;另一類是新近了解的問題,例如陜南個別地方的開礦問題、部分地區亂伐林木破壞生態等。對以前就有的老問題,環保部門將加大處理力度,反復抓、抓反復,一跟到底,直到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對于新出現的問題,環保部門將進行分類,調查取證,及時處理。
互動交流過程中,手機尾號4019的聽眾發來短信反映,西安市朱宏路上的一家未央區下屬的黃金冶煉廠排放的廢氣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反映過多次均未見處理。何發理回應,朱宏路上的空氣異味問題,環保部門已經跟蹤調查了兩年多時間,對氣味的源頭一直不能確定,現在得到群眾提供的線索,將督促西安市環保局馬上對這家黃金冶煉廠展開調查。
另有一位周至縣司竹鄉的群眾打來熱線反映,當地公路站的瀝青攪拌廠的燃燒氣味對一墻之隔的學校造成空氣污染,已經拖了好些年頭,一直未見處理。何發理回答,當日即派人員赴周至與公路部門進行協商,建議對瀝青攪拌廠予以搬遷。
還有群眾發短信希望加強環保宣傳工作的力度,提高全省人民的環保意識。等等。
何發理承諾,環保部門在后面的工作中,將結合當前開展的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提高解決環境問題的執政能力,繼續改進三個方面:
第一、廣開言路,廣開群眾反映問題的渠道。
第二、發現問題,及時查處,給群眾一個滿意的答復。
第三、對群眾反映的與實情有出入的問題,進一步同反映者溝通。
何發理介紹,針對群眾反映突出的環境問題,省環保局于上周召開會議,抽調人員同省上其他相關部門組成5個工作督察組,帶著不同的問題,11月10日分赴全省各地開展環境督察工作,目前正在各地督察,進展相當不錯。
《秦風熱線》現場連線第二工作督察組組長胡適軍、第五工作督察組組長龐濤。胡適軍介紹,第二督察組的檢查內容包括水源地的保護、建設項目“三同時”制度落實、超標排污企業的整改、環境安全隱患的排查以及城鎮污水處理廠、垃圾填埋廠和規模化畜禽養殖廠的規范運行等。從在咸陽的檢查結果來看,污染減排的進展比較順利,排污項目基本上都按期建成和投入運營了。龐濤介紹,第五監督組的工作內容有四方面:一是檢查今年減排任務的完成情況和減排項目的進展情況;二是檢查在三次環保專項行動中通報的232起環保問題和“回頭看”過程中發現的10起突出環境問題的整改完成情況;三是檢查各地市環保專項行動的落實完成情況;四是檢查處理“開門納諫問計于民”活動中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
何發理最后表示,環保部門將通過常態工作,對人民群眾反映的環境問題予以妥善解決,保障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