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和美國報業在2009年都將面臨巨大經營壓力。我們的分析顯示,美國報業已經陷入長期衰退,金融海嘯將導致經營更加艱難,美國第二大報業集團最近宣布破產很好的佐證了這一趨勢。和美國報業不同,支持中國報業未來增長的因素仍然夯實,短期壓力主要來自于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中長期看,中國報業面臨的最大挑戰是制度瓶頸,如果通過體制改革有效改善產業結構,中國報業未來5-10年的發展仍可期待。
報業及重點公司投資建議:報業上市公司2009年業績相對穩定,股價波動主要受估值水平變化驅動(綜合影響因素包括資產重組預期,廣告營收波動和長期互聯網競爭壓力),經驗分析顯示,投資者可以把握20-35倍之間的交易性投資機會。博瑞傳播(11.73元)2008年和2009年動態市盈率為23.1倍和19.6倍,新華傳媒(11.83元)2008年和2009年動態市盈率為25.8倍和22.5倍,兩公司治理結構完善,2009年業績有望維持穩步增長,市盈率處于歷史較低水平,對大盤溢價率也低于歷史平均水平,在文化體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兩公司均有機會進一步整合區域內的媒體資源,實現跨地域和跨媒體擴張,估值水平存在上升空間,維持“推薦”評級。華聞傳媒(3.28元)2008和2009年動態市盈率為24.8倍和22.1倍,估值水平不高,但公司治理結構不穩定,我們維持“中性”投資建議。
美國報業陷入長期衰退。美國報業在2001年之后增長開始明顯放緩,報業廣告增長速度在2001-2005年均低于GDP,并于2006年正式陷入負增長。2006年和2007年,美國報紙廣告收入同比分別下滑1.68%和9.4%,受金融風暴影響,預計2008年和2009年美國報業廣告收入將繼續下滑17%和14%。扣除經濟波動因素,美國報業面臨的更大挑戰是互聯網沖擊下的用戶流失。美國大型報業集團在過去數年加速網絡化,取得一定成效,但新業務(互聯網廣告)貢獻無法彌補傳統廣告業務下滑速度,長期衰退趨勢已經不可避免。
支持中國報業增長的因素依然夯實。不同于美國,中國還處于工業化和城市化初期,中國經濟結構正在向提高消費比重的均衡型經濟體轉型,這都將有利于媒體廣告業的發展。具體到報業,中國人均報紙擁有量遠低于發達國家,報紙發行量也處于上升通道,美國報業的發展經驗顯示,報業廣告收入在發行量連續下滑10年后才開始下滑。我們預計中國廣告業收入在未來5年內仍有望以10%左右的速度增長,即使考慮到互聯網等數字媒體對報業的沖擊,報紙廣告增長速度可能遜于其他媒體,但報業廣告未來5-10年實現正增長的機會依然處于較高水平。
中國報業2009年主要面臨短期經營壓力,但中期體制桎梏和長期互聯網替代壓力同時存在。報業短期(2008-2009年)經營壓力主要來自于宏觀經濟的周期性波動,美國金融風暴沖擊中國實體經濟,主要廣告投放行業廣告支出在2009年增長會比較乏力,甚至可能出現明顯下滑。中期(2008-2012年)體制桎梏壓力主要是指中國傳媒行業現行監管體制嚴重制約了報業跨地域、跨媒體和跨行業的運營能力,導致報業產業結構和資源配置不合理,發展和抗風險能力均不足。長期(未來5-10年)互聯網替代壓力主要指受互聯網等數字媒體競爭影響,報紙用戶流失風險加劇,主流媒體定位收到沖擊。
改革是中國報業發展的唯一出路,也是報業上市公司最大的投資價值所在,2009年報社改革進入高峰期。短期經營壓力可能延長,數字媒體替代的長期壓力可能提前到來,報業無法改變上述趨勢,只能適應。報業自身能夠控制的是通過體制改革改善產業結構和投融資環境,以更有效的面對短期經營壓力,通過重塑市場主體和提高經營能力更加從容的面對互聯網等新媒體沖擊,更為積極的推進、甚至主導媒體融合。幸運的是,監管機構對改革的認識在不斷深入,中宣部和新聞出版總署自2006年以來大力推動新聞出版業(包括圖書出版和報業)改革。按照新聞出版總署的規劃,出版社將在2010年完成改制,2009年將是報社改革高峰期,并在兩年內組建三個雙百億(收入和資產)的大型傳媒集團。支持已經改制的傳媒集團上市融資,成為文化產業的戰略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