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大型環保設施的上馬,焦化企業的環境明顯改善。如今,即使是對環境比較敏感的鴿子也頻頻光顧這里了。
2007、2008年我省主要污染物減排指標對比
注:2008年排放量=2007年排放量+2008年污染增量-2008年減排量
□ 經核定,2008年我省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減排比例分別位列全國第三和第五,這表明,遼寧已進入減排大省行列
□ 落后產能等歷史欠賬,執法部門與污染企業的“貓鼠游戲”,是導致重工業大省遼寧環境時好時壞的主因
□ 強力淘汰落后產能,用科學化、制度化管理破解環保怪圈,讓企業變成節能減排的擁護者……成為遼寧減排的制勝法寶
煙囪林立、濃煙滾滾,曾是遼寧引以為豪的工業文明標志。但是代價也同樣巨大。以鞍山為例,過去市民晨練有時還需要戴上口罩,占城區面積約1/4的鞍鋼周圍更是難見晴天麗日。然而,近日記者在鞍鋼廠區內看到,減排降低污染后,工人們穿的淺色工作服,忙活一天下來照樣干干凈凈。
這種變化不僅發生在鞍山。監測結果顯示,2008年,遼河干流斷面污染程度全面下降,遼寧的城市空氣質量好于去年。經國家環保部核定,2008年我省COD(化學需氧量)和SO2(二氧化硫)減排比例分別位列全國第三和第五,這表明,遼寧已進入減排大省行列。
重工業大省遼寧是如何實現這一重大轉變的呢?通過深入調查,記者找到其晉級之道。
身體日漸骨壯筋強的遼寧,先從多年環境欠賬開刀,通過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引爆節能減排攻堅戰,并牢牢鎖定鋼鐵、火電、水泥三個行業,以重點突破之舉,收獲更多的碧水藍天
2008年12月17日上午,隨著一聲令下,本鋼1號、2號高爐正式關停,同時,與之相配套的燒結、焦爐設備也一并關停。
對于重化工業大省來說,落后產能是導致污染的久病沉疴。隨著近幾年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身體日漸骨壯筋強的遼寧,2008年,以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結構為爆破點,全面打響節能減排攻堅戰,鋼鐵、火電、水泥三個行業更是被確定為這場攻堅戰的主要方向。
深入重點地區和企業,我省有關部門對鋼鐵、水泥、玻璃等十多個高耗能高污染行業進行調查,掌握生產能力及工藝裝備狀況,為落實節能減排目標、淘汰落后產能,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提供了重要依據。在此基礎上,提出具體企業名單,確定具體淘汰年限,并按照國家要求分期分批逐步淘汰落后生產能力。
沉疴下猛藥。僅一年時間,遼寧共關停小火電機組13臺,總裝機容量97萬千瓦,關閉水泥企業(或生產線)80家,淘汰落后生產能力1400萬噸,關閉污染嚴重的小鋼鐵企業452家。全省417家造紙企業全部停產。
牽一發動全身。隨著前哨戰的一炮打響,主攻方向捷報頻傳。省政府向42家中直和省屬企業下達了二氧化硫限期治理通知,同時明確了45家市屬企業的減排治理任務。通過強力推進,全年完成工程減排100多項,形成二氧化硫減排能力10多萬噸。
如此強有力地圍剿污染企業,遼寧收獲了什么?從去年5月開始連續8個月的檢測結果表明,按照化學需氧量考核,遼河干流26個斷面污染濃度同比2007年全面下降,直流水質改善明顯,19條重點支流河化學需氧量濃度降幅超過50%。遼寧城市環境空氣質量也得到明顯改善,全省去年全年優良天數平均達到339天,比上年增加13天,14個省轄市優良天數全部超過300天。
在全國率先組建專業化監察隊伍,強化電子警察在線監控,給重點企業建檔,實施區域限批,加大查處力度,全面推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用科學化、制度化管理保證減排還舊賬,不欠新賬,避免環保怪現象死灰復燃。
遼寧東部一家熱電廠由于煙塵和二氧化硫排放超標,被在線監控的“電子警察”發現,亮出“紅燈”警告。污染排放在線監控最終促使該廠對脫硫裝置進行改造,從而實現了達標排放。2008年,我省啟用“電子警察”對電廠的煙氣排放實施在線監控,15家大型火電廠的在線監控數據被直接傳輸到環保部門。
“節能減排不是‘貓捉老鼠’,污染企業休想再玩游擊戰! ”一位權威人士介紹說,2008年,遼寧節能減排工作告別粗線條、單一化行政命令式,向科學化、制度化管理大幅邁進,在全國率先組建起專業化監察隊伍,現已基本構建起省、市、縣三級節能監察體系,有節能監察人員300多人。他們將年用能2000噸標準煤以上的單位確定為常規監察對象,年用能5000噸標準煤以上的用能單位確定為重點監察對象。
堅決不讓高污染高能耗項目上馬,2008年,為加大遼河治理和節能減排力度,我省果斷提出對9類污染實施區域限批。一時有人驚呼,“遼寧省污染排放標準在全國最嚴” 。
不僅如此,為完成國家下達的“十一五”節能減排指標,遼寧進一步加大考核力度,萬元GDP能耗降低率已成為省政府對各市政府考核體系中的主要指標,在市、縣全面推行“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
去年,省三級環保部門公開查處了環境違法案件4889個,關停違法企業2763家。同時,針對污水處理廠建設嚴重滯后、主要河流水體污染嚴重等9類情況,環保部門堅決實施了區域限批,全省去年有2個開發區和1個縣受到了區域限批處罰。
過去一些“查查停停,常死灰復燃”的環保怪現象,在遼寧日益受到制度性的強力阻擊。
節能減排,循環經濟綜合利用必不可少,推動這項工作必將帶來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遼寧把節能減排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有效途徑,不僅讓企業嘗到了甜頭,積攢了發展后勁,還讓企業成為節能減排的擁護者、支持者。
鞍山一汽車新材公司按照國家及省里的要求,投資了1300多萬元進行窯爐改造,停產損失達到1000萬元。為了不讓大客戶流失,企業一度自己出錢買軋鋼維持供應。但陣痛期過后,企業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甜頭:每年節約用煤1.5萬噸,總價值900萬元;節約了燒鋼時間,提高了產品合格率,又形成了一年1800萬元的經濟效益。正負相減,一年下來收益就多出約400萬元。除此之外,企業還拿到國家和省里的減排扶持資金360萬元。在節能減排的同時,企業發展的后勁明顯增強。
在遼寧,節能減排已成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對此,有省內專家這樣總結道:“改造一個污染企業,可以在消除一個污染源的同時,使企業在新的天地獲得新生;整治一片區域,可以使區域環境得到優化,用環境優勢提升經濟優勢;投入一筆環保資金,可以用較小的經濟代價換來巨大的環境效益回報。 ”
淘汰落后產能,顯然印證了這一點。近幾年遼寧經濟呈加速發展態勢,全省煤、電、油、運供應日趨緊張,淘汰落后產能已成為緩解這些生產要素緊張狀態、減少環境污染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2008年,遼寧轟轟烈烈的節能減排帶來的是經濟、社會、環境效益的共贏,是為可持續發展積攢的后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