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對于中國來講是一個多事之秋,南方雪災、汶川地震、北京奧運會等等,有喜有悲,交錯縱橫,令人們目不暇接。如此多的重大事件對于中國媒體來講自然也會有相應的影響和表現。尤其是對于中國報業來講,面對眾多的壓力和挑戰,在2008年負重前行,可謂大考不斷,小考更是家常便飯。為了能在重壓之下積極突圍,中國報業也在不斷地嘗試和努力。
新聞紙漲價,報紙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一個"漲"字攪動報業市場
2008年的報業發展,不能不提到的一點就是新聞紙提價帶來的全國報紙的漲價潮。在報業發展中,原料問題不容忽視。目前國內除少量企業采用木漿、竹漿造紙外,絕大多數廠家都采用了廢紙脫墨工藝,對廢紙特別是美國廢紙的依賴性比較強。目前,由于美國、加拿大等多的報業經濟下滑,發行量下降,廢紙數量減少,以美廢為主要原料的國內各大新聞紙廠將面臨"搶購大戰",搶購的結果導致廢紙原料的價格進一步上升。當前在報紙的生產中,新聞紙占報紙成本的60%左右,所以新聞紙價格的上漲必然會導致報紙成本的大幅增加。新聞紙的價格每噸由年初的5000元漲到了8月份的6300元,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000元。由此,導致全國報紙漲聲一片。
北京印刷學院出版傳播與管理學院院長王關義曾說過:"我們國家的報紙和雜志的經營帶有補差的性質,之所以它還能夠賠本運營是靠廣告補貼。"據了解,報紙的印刷成本是0.17~0.22元/每印張,即一份4開56版報紙的印刷成本最低為1.19元,發行成本約占報紙售價36%~40%,印刷、發行兩項成本即達1.5元左右,大部分都市報的售價常常為0.5元,凈虧損通常在1元以上。如果每期發行十萬份的話,就虧損10萬元,如果考慮到加張、雙彩、銅板紙、輕涂紙等變化因素,虧損額會更大。所以目前報紙的經營中倒掛現象非常嚴重,中國的報紙的主要收入一般都是仰賴廣告的收入來補貼發行的收入。如果發行的成本增大的話,勢必會給報紙的經營帶來很大的壓力。《北京晨報》社長助理周宇曾提到,"國內新聞紙價格一直在上漲,特別是2007年第四季度以來,紙價大幅上揚,至今漲幅已達50%,導致報紙成本大大增加。"
新聞紙紙漲價,報業策略不一
報紙漲價對于報業自身來講自然是無奈之舉,尤其是如果是報紙同城漲價,對于報紙的發展來講至少市場份額方面不會受很大影響,即使發行量下降導致短期內廣告收入下滑,可是市場地位不會有很大變動。但是如果同城的一些報紙并沒有漲價,在這個同質化嚴重的時代,則很有可能導致報紙的重新洗牌。微利時代下,各個報紙拼的是實力和耐力。在報紙的漲價大潮下,也有一些報紙頂住壓力,在一片漲聲中鶴立雞群,仍然保持原有價格。如廣州的《廣州日報》,北京的《新京報》等。這些報紙沒有漲價,自然保住了發行量,但犧牲的是成本,各家報紙都有自己的策略,可謂大路朝天,各走一邊。到底哪種選擇更適合報業的發展,只有經營收入才能說明問題。
廣告收入"小起大落",報業遭受重創
遼寧日報傳媒集團黨委書記、社長姜鳳羽在2008年的報業年會中曾經提到:"當前報業遇到很多新情況、新問題,報紙整體廣告收入的增幅明顯放緩,媒體之間競爭越來越嚴峻,新媒體呈現快速上升的勢頭,大量分流報業的原有市場資源。在廣告增長放緩和新媒體挑戰雙重因素影響下,本地同質化的報紙之間為求生存而開展的無序競爭,放大了原有的危機效果。"
2008年報紙廣告收入表現
報紙廣告收入自從在2005年遭遇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寒冬之后,廣告收入開始慢慢回溫。但在2007年再次出現大幅下滑,2008年伊始各報業集團就開始積極籌劃廣告收入的增收方法,但始終心有余悸。2008年的前兩個季度的廣告收入終于不負眾望,給了報紙媒體前所未有的興奮:第一季度報紙廣告增幅近3年以來首次出現大逆轉,超過了15.2%,打破了過去兩年報刊廣告增長幅度低于同期GDP增長速度的固有局面。1至7月,中國報業廣告增長幅度高達26%。然而這種久違的增長卻沒有持續多久,進入第三季度,除少數區域性大報呈現良性運轉勢頭外,絕大部分報紙感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寒氣。盡管總體看,1~9月報業廣告增長仍在兩位數以上,但增幅已經急劇下掉。《京華時報》社長吳海民表示,這種情況其實他早在兩年之前就預料到了,某種程度上這是一種必然,只是當這種危機真正來臨時,心里還是有難以承受之重。
多方面因素導致報紙廣告走軟
當然,報紙廣告收入的下滑是由于多種因素造成的,2008年,是新媒體的飛速發展年,中國報紙可謂是在重重包圍中左沖右突,新聞紙價格飛漲,電視、網絡媒體逐步搶占、蠶食報紙廣告的市場,使報業面臨更為嚴峻的挑戰。再加上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國家出臺的藥品類廣告政策的影響等各方面的因素,使得報紙廣告收入大幅下滑。但是直接的導火索是汶川地震。
汶川地震,收入下滑的信號
"首先,汶川地震對報業來說是一個不利因素。" 中國政法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宋建武分析,地震發生后,很多企業紛紛為災區捐款,而捐款主要來自企業的廣告營銷費用,因此企業必然會壓縮在媒體尤其是平面媒體上的廣告投放量。
而且由于考慮到社會責任,促使很多媒體在地震后的一段時間內沒有刊載廣告。身處成都的《華西都市報》和《成都商報》在地震后的直接廣告損失均達到了5000萬元左右。其他未受地震影響的城市的報紙也不例外,各報在地震發生后和哀悼日不刊登的廣告總額難以計數。地震后的房地產廣告和旅游廣告嚴重萎縮,這兩類廣告一直是報業廣告的支柱,由此直接導致報業廣告的下行趨勢。
奧運盛會報業并未貼金
"其次,奧運給報業廣告經營帶來的負面影響也很大。"宋建武表示,奧運是一個大的吸金器,企業用于市場推廣和品牌營銷的資源都被吸到電視、網絡等更為主要的奧運傳播媒體上。因此,從整體情況看,奧運除了對主辦城市的報紙有一定的推升作用外,其他城市的報紙基本處于廣告下滑狀態。
對于地震和奧運給報業廣告帶來負面效應的觀點,不少業界人士也都表示認同。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總經理王一義指出,地震期間,很多企業把營銷費用預算用于抗震救災的捐款,影響了下半年對廣告的投放;奧運會后,整體經濟增長放緩也給廣告經營帶來不利影響。中國廣告協會常務理事、報刊委員會主任梁勤儉表示:"盡管個別報紙通過特刊和活動拉動了廣告經營,但奧運對整個報業來說絕對是一個不利因素。"
金融危機雪上加霜
金融危機的到來,又再次給早已疲憊不堪的報業雪上加霜。
9月份,華爾街的金融颶風從大洋彼岸席卷而來,而中國這次所感受到的,已不再是"蝴蝶"扇動的翅膀。隨著金融危機迅速擴展到全球,中國經濟的發展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沖擊和影響。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中國報業同樣很難獨善其身。"金融危機確實已經對平面媒體造成很大影響。"《揚子晚報》總編輯劉守華坦言。8月以來,金融、家裝、建材、汽車等行業的廣告出現了走軟的跡象,預計平面媒體的廣告在2009年會面臨更大的挑戰。
中國與國外報業的贏利模式不同,中國報業的廣告收入占行業收入的比例大于西方。此次金融危機直接影響廣告行業,進而影響賴之以生存的報業。本次金融危機爆發,企業盈利能力受到影響,使得企業不得不減少宣傳資金,對廣告宣傳的投放也就相應縮水,這樣一來,必將影響到國內各大大小小傳媒。就如同多米諾骨牌一樣,中國報業的發展再次遭受重創。
梁勤儉表示,金融危機使得房子銷不動、汽車賣不動,房地產商和企業投放的廣告自然會減少。緊跟著,裝飾、裝修、家具等廣告也會隨著需求量的降低而受到影響。此外,隨著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外來加工企業的倒閉以及部分地區的實體經濟受到沖擊,當地的流動人口會有所減少,對報紙和其他消費品的需求也會相應減少,這無疑會帶來商品廣告、賣場廣告、二手房租賃信息、招工招聘廣告的下滑,而廣告刊登的效果也會逐漸減弱。"一些報社還面臨嚴重的回款問題。房地產和汽車是報紙廣告的支柱產業,可現在你登這類廣告,人家沒有錢給你或用房子和車子來抵廣告費,不登你又沒有廣告。在目前的情況下,這對報社來說無疑承擔了很大的風險。"
大事當前,報紙依然保持大家風范
盡管中國報業面臨重重壓力,但在大事當前之時,依舊以傳統的大報身份體現了老牌媒體的大家風范。對此,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也表示,2008年中國報業在大事件當中的表現比較優秀,無論是題材內容,還是自我作為,都表現出比較高的水平,與過去相比更加自覺和主動。
2008年全國報紙前所未有地參與到各類大事件的報道當中,充分體現了老牌媒體的厚重與所擔當的社會責任。10月,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杰在視察廣東省新聞出版局、省出版集團有限公司時說,在改革開放30年的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廣東的新聞出版業走在全國前列,特別是今年在抗擊雨雪冰凍災害、"5.12"汶川大地震以及北京奧運會的報道中,廣東的一大批精品圖書、報紙、網絡,營造了良好的新聞輿論環境;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廣東新聞出版界捐款達1.46億元,占全國新聞出版業捐款總數的1/10,表現出新聞出版人在重大關頭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由點及面,在今年各項重大事件中,全國報紙媒體均充分發揮了主流媒體的作用,特別是汶川地震哀悼日的當天,全國報紙整齊劃一地拿出頭版設置哀悼版面,在社會上營造了莊重沉痛的氛圍;在社會各界發動對災區的募捐活動中,全國的報社及其工作人員不僅承載著及時向社會傳遞災情的重任,同時也踴躍加入貢獻愛心的洪流。報紙媒體在2008年各類重大事件面前的作用不容低估。
在奧運會期間,報紙這樣的傳統媒介在輿論引導、權威性以及報道的翔實等方面,仍保持了過去的特色,依舊發揮著無可替代的作用。奧運會期間最為受益的莫過于北京媒體,但由于是媒體較為集中的地區,奧運村開村以來,首都地區的報紙便開始了奧運新聞大戰,紙媒的準備相當充分,為奧運會特別設置了專版、專欄,甚至彩頁等,為北京奧運做足了準備。8月8日至9日兩天,京城報紙空前熱銷,不少早報在早上10時后就很難買到,而《廣州日報》在火炬在京傳遞當天的10萬份號外全被搶一空,由此,報紙的魅力則略見一斑。
雖然在各種新媒體的夾縫中,報紙已經努力做足了文章,但是面對網絡、手機、電視等各種媒體的強有力的分割之勢,依舊壓力重重。傳統的報紙媒體,其傳播理念、方式、速度的確已經遠落后于新介質形式,甚至就在汶川大地震、奧運會等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報紙也遠落后于電視和新媒體。
面對重重危機,報紙在漲價的壓力之下,負重前行。2008年的大考之年,報紙經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各地報業給出的答案也是喜憂參半。2009年,報業將走向何方,我們希望中國報業能夠走出困境,重振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