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點的富春江畔,點點漁火搖曳,恬靜的小城富陽仍在夢鄉;城對岸,星夜拖來的幾百集裝箱廢紙聚集在空曠的場地上,等待買家。
每一筆交易的價格起落,都謹慎而微妙---2008年底,廢紙價格用2個月時間縮水65%,這次“速凍”般的價格悸動,在2009年初春仍散發陣陣寒意。
早7點,小城剛剛蘇醒,這里已經休市,喧囂復歸平靜。這個清晨之后,國際廢紙期貨價格或需重新整理。
這里是全球最大的廢紙交易市場,日均交易量達7000噸,它的存在傍依于浙江省富陽市362家造紙企業的消化能力---全國一半的白板紙在這里生產,它們主要的原料就是廢紙。
慘烈2008
過去一年,富陽造紙企業經歷了大考驗。
“2008年上半年是造紙業發展的最高峰,行業平均利潤比前一年增長60%,整個富陽紙業幾乎沒有庫存,沒有應收款,10來年都沒碰到這么好的狀況。”富陽造紙行業協會秘書長董良興向《望東方周刊》介紹。
而隱憂在年中開始顯現。由于富陽產的白板紙主要用于包裝,即便銷往內地,也有很大比例隨主產品一起間接出口。外貿受阻,加上金融風暴和人民幣升值,產品滯銷期來臨。8月,產品庫存不斷累積,價格開始下跌。“成品紙從4500元每噸,跌到4200,嚴重時跌到3300以下。”富陽造紙企業龍頭正大控股集團總經理王文忠對本刊記者說。
比成品紙跌得更快的是原料廢紙,比如美廢3#跌幅達65%;造紙的主要化工原料膠乳,則從9月上旬的10500元/噸,跌到年底的4500元/噸。
原料降價,成品也降價。如果以現在剛剛進口的廢紙為原料,影響似并不突出;但正常情況下,年產10萬噸的規模企業,原料庫存量為30日左右的生產所需,“一般是一批原料在生產,一批在場地庫存,一批已經在路上了。”董良興介紹,廢紙價格跳水前的這3批高價原料是造成損失的原因。
根據杭州市工商聯的測算,以年產10萬噸紙機為例,“一個月的產量計約8000~10000噸,損失將在600萬~800萬元。”
滿負荷生產后的突然滯銷,原料價格跳水后惜售,造紙企業陷入全面虧損。“全行業受影響,上半年賺的,下半年都還回市場了。”正大紙業的總經理王文忠說。
截至2008年10月底,13家造紙上市公司的三季度業績環比下滑47.08%。
雖然經濟回暖,最先受益的是包裝紙品,2009年3月份,廢紙價格也慢慢從谷底爬升,但造紙產業鏈上下游仍在痛苦地消化庫存,市場仍在調整。
撕裂般的行業陣痛,成為調整的即時背景。“一些落后產能的小企業可能撐不住,被兼并或淘汰;有一定規模的中小企業,可能需要改變方向,往特種紙等領域發展。”董良興預計。
區域暗戰
浙江板橋集團董事長喻正其告訴本刊記者,2008年上半年紙業的瘋狂,部分原因是“倉庫”在轉移,“紙企說價格還要漲,經銷商就拼命進貨,看看價格也沒動,就不來進貨了。實際上,供需關系沒變,現金流從經銷商流往造紙企業。”
行業也曾寄望于通過集體限產平衡供需。富陽市在政府指導下,造紙行業協會的主要成員企業,從6月18日之后的3個月內,200多家造紙企業輪流停產25天,陸續4次限產;召開了15次會議分析形勢,應對市場變化;成立廢紙購銷協調小組,提出廣大企業主能接受的最高建議價。
7月4日,富陽10多家企業的負責人遠赴廣東、浙江兩地聯誼,探討市場走向。富陽紙企認為下半年形勢不好,廣東紙業“巨無霸”玖龍則認為還有漲價空間。一名參加會議的富陽企業主透露:“實際上,當時玖龍已在變相降價,其‘海龍’牌白板紙以4200元的價格銷售,同樣的品質要比富陽紙低500元。東莞建輝紙業也以紅標紙、藍標紙的區別,試探降價空間。”雙方心照不宣,氣氛微妙。
經過10多年的快速發展,2007年底中國造紙行業總產量已接近世界第一,國內造紙行業形成割據態勢。文化用紙主要產自山東,生活用紙在廣東,包裝用紙、特種紙浙江份額最大。而且仍有向海、河濱集聚的趨向。
“浙江和廣東的原材料以廢紙為主,屬循環再生;北方以紙漿為原料,曾經的造紙大省河南,以及河北、山東等地,水源和廢水處理都成問題,現在已經打到地下300米處取水了。一些小的企業將被徹底淘汰。”王文忠說。
以往,浙江主打長三角市場,廣東主攻珠三角,正面交鋒較少。“去年,廣東的紙企已經向北傾銷,主要是回籠資金,富陽紙被動防守;下一波,市場割據可能會被打破,雙方都會打入對方市常”喻正其認為。
并購前景
市場環境正在起變化,“金光、玖龍無限制的擴張,資金有優勢,體量均無法與玖龍等巨無霸抗衡的富陽紙企,面對的就是它們的競爭。”王文忠分析說。
富陽兩家龍頭紙企正大控股和永泰紙業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均強調了品牌和產業升級。永泰紙業董秘施宜發介紹,永泰正在上馬年產20萬噸的高檔頭布牛皮卡紙,預計投資5.5億。這種紙在國內生產較少,可以替代進口。目前已投資2億,配套的電站基本完工。“經濟滑坡時進行產業升級,一旦經濟回暖,馬上就能出效益。”
行業內的整合也在進行中。“要參與競爭,必須變強變大,集群發展,形成合力。”富陽市經貿局局長申屠裕仁在接受本刊記者采訪時說,富陽到2011年的目標是,培育上市公司1~3家,銷售收入30億的1家,20億的1家,10億的5家,1億以上的50家。
申屠裕仁說:“2009年,要加大行業整合,用政策財稅杠桿淘汰落后產能。對市內無資本關聯關系的造紙企業,鼓勵以聯合、并購的方式組成集團;動員一些大的企業并購小的,目標是20家,目前,有10多家有意向,最終談得怎樣,是市場自然的組合。其次,到2009年年底,年產量1萬噸以下的幾乎全部淘汰,部分轉為特種紙生產。”
在空間上,富陽鼓勵紙企向春江、大源、靈橋3個造紙工業園區集聚。
“產業集聚有個優勢,比如我們現在的工業園區內,可以做到集中供水、供熱,集中污水處理,企業一個口子排污,統一治污,治理后的中水又可以回用,垃圾焚燒可以發電。”申屠裕仁說,造紙產業振興,環保達標是死杠,技能升級和結構優化是出路。
年產量約10萬噸的板橋集團,在富陽不算很大,但在產業變局中找到了自己的天地。喻正其說:“我們今年再上一條特種紙,雙膠紙板生產線,造紙這塊產能不擴大了。主要精力放在衍生行業上,變廢為寶是符合發展方向的。”板橋現有日處理污水15萬噸的污水處理廠,30萬千瓦的污泥發電機組,還準備將焚燒后的泥灰制成節能墻材。
2009年3月1日,富陽發掘出中國乃至世界上年代最早的南宋造紙工場遺址。千年之后,造紙仍然是富陽的支柱產業之一,貢獻著1/5的財政收入和10萬個就業崗位。2009年,富陽造紙業能否繼續在高地上行走?現在才剛剛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