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梁市位于汾河中游,汾河干流由北向南流經文水、孝義兩縣(市)5個鄉鎮,全長41.5公里。8月7日-9日,“生態汾河”新聞采訪團走進呂梁,發現該地區城市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展緩慢,企業違法排污現象時有發生。
全球最大污染嚴重
山西文通鹽橋復合肥有限公司坐落在呂梁文水百金堡工業園區,宣稱是全球最大的碳酸鉀生產基地、全球最大的硝酸鉀生產基地。但“生態汾河”新聞采訪團發現,這里污染十分嚴重。
當采訪團走進山西文通鹽橋復合肥有限公司時,相關負責人向記者們介紹的第一句話是,現在的市場蕭條,廠里目前處于半停產狀態,所以不會有太多的污水產生。
然而查看該廠污水自動監控記錄時發現,供水從沒有停過,此外,采訪團發現在一樣的污水供水量下,COD的減排量卻不一樣,差距非常大。對于這一問題廠里的負責人解釋說運行不穩定。
“這里肯定有問題,出水量一樣,但減排的記錄卻不一樣,差距這么大,只能說明他們在處理污水上有不規范的行為。”一位隨行的環保工作人員說。
化工廢料隨處堆放
該廠占地4萬平方米的 廢渣儲放區,隨意堆放著有廢爐渣、儲煤、化肥廢料三大堆,其中的化肥廢料國家明令禁止隨意堆放。
對于這些隨意堆放的化工廢料,相關負責人說:“這些廢料我們只是臨時放到這里,每天都會派車拉走。”而至于拉到哪里又如何處理,他的回答是,要等找到合適的山溝拿土填埋。
文峪河邊垃圾當道
呂梁文水縣因文峪河而得名,文峪河是汾河一級支流,長達一公里的垃圾帶,使這段河流飽受垃圾和污水的侵蝕。僅僅相隔20米左右的一條土路后面就是文通鹽橋復合肥有限公司所處的工業園區。就在這條大約一公里長的路上,兩邊全都是廢磚塊等各種建筑垃圾、生活垃圾及一些工業垃圾,路的下方就是文峪河的河道。沿著小路走,還能看到不少的村民在垃圾中撿拾廢焦和廢鐵。
“生態汾河”新聞采訪團副團長、省環保廳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說:“文峪河雖是汾河支流,但在保護方面的相關條例大都相同,最主要的一條就是企業不能直接向河流內排污水、垃圾及污染物。”“我們看到百金堡工業園區有向文峪河排污的情 況,又堆放了這么多垃圾,這么大的一個工業園區,污水及垃圾的處理應當規范化,但現在看到的情況讓我們很失望。長年堆放的這些垃圾,如果遇到降水或者大風天氣,都會使污染物進入河道內,對文峪河造成極大污染。”“企業和垃圾帶的問題,我們會向呂梁市的領導進行反映,并向當地環保部門提出明確要求,對企業該停產的停產,垃圾要立即進行處理。”李景平稱。
一湖兩岸北方少見
2007年4月動工,歷經14個月建設,現已對游人開放的孝義市勝溪湖森林公園被人們稱作2008年呂梁調產觀摩的最大亮點。
“孝義市勝溪湖森林公園擁有一座車行橋、兩座步行橋、15萬平方米的河道、總面積5萬平方米的四個人工湖,已栽植喬灌木達100余種19萬株,草坪70萬平方米,綠化面積達1200畝。”孝義市園林局的一位工作人員向采訪團成員介紹道,該森林公園開創了北方城市難得一見的“一湖兩岸”城市發展格局。
近年來,孝義市在水資 源保護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不斷加大主干河流沿線污染企業的取締、治理力度,累計取締改良焦、鋁礬土倒煙窯6000余支,機焦企業17戶,小冶煉5戶,小造紙廠6戶。
差距巨大重拳治污
在“生態汾河”新聞采訪團反饋會議上,采訪團團長、省環保廳副廳長劉四龍通報了呂梁地區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大,企業排污現象時有發生,環境監管尚有差距等問題。
對于汾河一級支流文峪河垃圾遍地,在去年提出整治以來,垃圾卻越整越多的現象,李景平表示已到“忍無可忍”的地步。
剛剛上任一月的副市長吳志國稱,呂梁近年在環保方面確實下足了力氣,總以為環保工作已經做得很好,當聽到采訪團反饋的問題時,覺得差距仍然巨大。
“對于反饋的問題,呂梁一定限期加以解決,該停產停產,該搬遷搬遷,該問責問責。”吳志國用一個高度的姿態表示了政府治污的決心,“如果今年呂梁環保任務完不成,無論領導干部調到哪個崗位,都將進行追責。”